印尼电商市场里,哪个品类的年销售额能超过30亿美元呢
印尼电商的“隐形冠军”:年销30亿的品类藏在哪?
提到东南亚电商,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越南的电子产品,泰国的美妆,或者马来西亚的3C数码。但印尼这地方,总能给你点意外——你猜他们网上买啥最疯狂?不是手机,不是零食,而是衣服。2018年,时尚类电商销售额直接干到30.5亿美元,比玩具、手工、兴趣类加起来还多。为啥偏偏是它?印尼人的购物车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30.5亿美元背后:印尼人为何为“穿”疯狂?
印尼人爱买衣服,可不是凭空来的。这个赤道国家,常年气温30℃+,湿度爆表,T恤、连衣裙、沙滩裤才是日常刚需。更关键的是衣服在这里早就不只是“穿”了——它是社交货币。你去看Instagram上的雅加达年轻人, 一身搭配能发八张九宫格,婚礼、开斋节、家庭聚会,新衣服是“体面”的基本配置。线下商场?别逗了雅加达堵车堵到怀疑人生,网上下单三天送到家,不香吗?

数据不会说谎。2018年印尼有1.779亿人用智能手机上网,其中1.2亿人天天刷社交媒体。这些用户里41%的人每月至少网购一次比2016年涨了15%。他们买啥?Bukalapak的数据显示, 服装配饰占平台订单的35%,Hijup这个专注伊斯兰时尚的平台,2018年销售额增速直接冲到120%。为啥?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长袍、头巾这些“modest fashion”,线下要么贵要么款式少,网上能选全球设计师,价格还只有线下三分之一。
谁在抢夺这块“肥肉”?印尼时尚电商的玩家图谱
想在这30亿美元的市场里分杯羹,先得看懂玩家。Shopee和Lazada这些巨头当然不会放过但真正把时尚做透的,其实是本土玩家。Bukalapak靠着“小店主+社区”模式, 让妈妈们能在上面卖自家缝制的连衣裙,平台再帮着拍照、上架、物流,后来啊呢?2018年Bukalapak的服装卖家数量翻了三倍,复购率比3C品类高20%。Hijup更狠, 直接和阿拉伯设计师合作,推出“斋月限定”长袍,预售量破10万件,物流直接包下雅加达-迪拜的货运航班,确保开斋节前送到。
国际品牌也没闲着。Zara 2018年在Shopee开了官方店, 把欧洲新款提前两周上线,价格比专柜便宜30%,后来啊上线当天服务器被挤爆。优衣库更聪明, 推“热带系列”速干T恤,专门针对印尼潮湿气候,配上“洗完不用晾,穿出门就干”的短视频,在TikTok上播放量破500万。但别以为国际品牌就能横着走, 本土品牌如“Sequin”靠手工刺绣连衣裙,定价只有Zara的一半,照样卖断货——印尼消费者买衣服,既要“洋气”,更要“像自己人设计的”。
挑战不是闹着玩:想在印尼卖衣服,先过这几关
别被30亿美元的数字冲昏头脑。印尼这市场,坑比机会还多。首当其冲就是物流。1.7万个岛屿,从雅加达到苏拉威西,海运要7天陆运?有些岛连路都没有。2019年雨季,Bukalapak在爪哇岛的仓库被淹,3万件服装泡水,直接损失200万美元。更头疼的是关税, 2019年4月起,电商和传统企业一样要缴增值税,一件从中国进口的连衣裙,成本直接涨15%,价格高了谁买?
网速慢到能让人抓狂。Ookla的数据显示,印尼移动网络速度全球排106位,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要等1小时。后来啊就是图片加载不出来视频卡成PPT,消费者根本没法看细节。Hijup曾尝试用3D模型展示衣服上身效果,后来啊80%的用户打开3秒就关了——加载不出来啊!支付也是个老大难, 只有30%的人用信用卡,货到付款占60%,但衣服这种“非标品”,试穿不合身退货,快递员来回跑,成本比衣服本身还贵。
别被吓退:这些策略让时尚类在印尼“活”得更好
但总有人能把这些坑变成路。物流不行?那就自建网络。Lazada在2018年投了5亿美元建仓库, 在雅加达、泗水、棉兰建了三个中心仓,覆盖80%人口,用摩托车队解决“再说说一公里”,48小时送达率提升到75%。支付麻烦?那就“本土化改过”。GoPay和Doku钱包推出“先买后付”, 用户绑定手机号就能分期,H&M用这个功能后客单价直接从50美元涨到120美元。
内容营销更是绝杀。Shopee请来本土网红“Ria Ricis”,粉丝3000万,她穿什么衣服,什么就断货。2019年斋月,她直播试穿Hijup的长袍,3小时卖掉8万件,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30倍。更狠的是“社交裂变”——Bukalapak搞“闺蜜拼单”, 两人一起买打8折,还能分享到WhatsApp群组,后来啊复购率涨了40%。对了别忽视“小尺寸”市场。印尼女性平均身高155cm, 国际品牌S码她们都嫌大,本土品牌“ petite Indonesia”专门做145-150cm的尺码,2018年销量翻了五倍。
未来还有机会吗?30亿只是开始?
印尼信息和通信技术部说2020年电商市场规模能到1300亿美元,年增长50%。时尚类能不能继续涨?能,但得变。现在年轻人开始买“可持续时尚”——二手衣服平台 “ Reebok” 2020年上线, 用户卖旧衣服得积分,换新衣服折扣,一年做到5000万美金营收。还有“科技服装”, 能测体温的T恤、自发热的户外夹克,小米在印尼推这个系列,2021年销量突破20万件。
但别以为躺着就能赚钱。2022年,Shopee和Lazada打价格战,服装类佣金从8%涨到15%,小卖家哭晕在厕所。能活下来的, 要么像Bukalapak一样扎根本土,要么像Zara一样供应链快,要么像Hijup一样懂文化。印尼市场, 从来不是“有钱就能赢”的地方,你得比当地人更懂他们想要什么——比如一件能拍照发Instagram、适合热带气候、价格还亲民的衣服,这才是30亿美元的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