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进军这个新市场,你没想到吧
巴基斯坦电商:被巨头盯上的“沙漠绿洲”?
你敢信?全球零售老大亚马逊,这次把目光锁定了巴基斯坦。这个大多数人印象里还停留在“纺织业”和“政局不稳”的国家,突然成了电商新战场。别急着下结论, 先看看这个市场的底细——18年电商发展史,从2001年第一家在线商店Beliscity诞生,到如今Daraz被阿里收购,Shophive、Symbios这些老牌玩家还在硬撑,规模始终没破1亿美元。但有意思的是互联网用户已经冲到3000多万,智能手机用户900万,73%的人能摸到手机。这数字背后藏着让亚马逊咽不下口的机会。
18年沉浮:巴基斯坦电商的“慢热”基因
巴基斯坦的电商故事,像极了“慢炖老火汤”。2001年Beliscity开张,算是第一把火,可惜烧着烧着就灭了。2005年Shophive冒头, 2006年Symbios跟上,2008年HomeShopping杀进来——这些老玩家撑到了今天但整个盘子还是小。2012年Rocket Internet杀进来 一口气推了Azmalo、Daraz、FoodPanda三家,其中Daraz后来成了“香饽饽”,2018年夏天被阿里巴巴揣进兜里。你说这市场成熟吗?不成熟。但你说它没潜力?也不对。2018年巴基斯坦出口总额247.72亿美元,电商却不到1亿美元,渗透率低得可怜,反而说明空间大。

亚马逊的“南亚棋局”:为什么是巴基斯坦?
亚马逊可不是随便选地方。印度市场已经被Flipkart和本土玩家搅得浑水, 东南亚有Shopee、Lazada虎视眈眈,巴基斯坦倒像个“空白棋盘”。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的制造业基础不差——纺织、家居、手工艺品,这些正好是亚马逊美国站的热门品类。2018年5月, 亚马逊美国突然找到巴基斯坦本土服务商Enablers的CEO Saqib Azhar,说要谈合作。你猜怎么着?他们想把巴基斯坦卖家拉进亚马逊美国站,先从家居和纺织类开刀。这操作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细想又合理:巴基斯坦的纺织厂多的是手工地毯能卖到欧洲,凭什么亚马逊不插一脚?
从“不可能”到“有可能”:亚马逊的 Pakistan 计划
之前亚马逊看巴基斯坦,总摇头。为啥?银行系统乱,地址填不对,货到付款成主流,跨境支付卡得死死的。2015到2016年,亚马逊团队甚至偷偷评估过收购Daraz,再说说没下文。但现在风向变了。Saqib说 亚马逊美国已经答应,给Enablers一个“定制链接”,让巴基斯坦卖家能用本地身份文件注册,不用再费劲弄离岸公司。一开始只开放家居和纺织类,但“很快就会 ”。更绝的是 他们还和巴基斯坦政府谈过包括前财政部长Asad Umar,专门解决Paypal、亚马逊这些公司进不来“水土不服”的问题。这哪是试探,简直是准备大干一场。
争议声中的“冒险”:巴基斯坦的“支付信任魔咒”
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冷眼旁观。反对者说:“巴基斯坦人买东西就认货到付款,你亚马逊搞信用卡支付,谁买?”这话不假。巴基斯坦电商流行货到付款,银行转账只敢接大单。消费者信任线下摸货,线上掏钱?悬。匿名亚马逊官员也承认:“2015年那会儿,银行系统和地址准确性问题,就是最大的拦路虎。”但现在情况变了。智能手机用户多了移动支付开始普及,Twitter、Facebook成了小城镇居民逛电商的主阵地。货到付款虽然慢, 但确实让早期电商活了下来——现在亚马逊能不能把这“信任魔咒”变成“支付优势”,谁也说不准。
货到付款:是“救命稻草”还是“发展枷锁”?
货到付款在巴基斯坦,就像“双刃剑”。卖家得承担物流风险,退货率高,资金周转慢。Shophive的老员工就抱怨过:“货到付款订单多的时候,仓库堆满货,钱收不回来急得头发掉。”亚马逊要进来要么顺应当地习惯,要么强行改变规则。参考他们在印度的操作——先推货到付款,慢慢引导用户用UPI支付。巴基斯坦说不定也走这条路:先妥协,再渗透。毕竟1.97亿月访客和1亿Prime会员摆在那,消费者真香了支付方式自然能改。
卖家的“黄金时代”?亚马逊带来的新变量
对巴基斯坦卖家这可能是天大的机会。亚马逊官方数据说平台上年销超100万美元的卖家有2.4万人,而且还在涨。2018年Prime Day,亚马逊美国站卖了35亿美元,比巴基斯坦全年出口总额还多。这意味着什么?巴基斯坦的纺织厂、家具厂,只要能进亚马逊,就能直接对接欧美消费者。更关键的是FBA计划——把货存到亚马逊美国或欧洲仓库,订单来了直接发货,省了跨境物流的麻烦。Saqib给卖家打气:“在美国,每2美元在线消费就有1美元花在亚马逊上。你不想在这平台上分一杯羹?”
从“离岸公司”到“本土链接”:注册门槛的降低
以前巴基斯坦卖家想在亚马逊上卖货,难如登天。得先在塞舌尔、香港注册离岸公司,开境外银行账户,弄VAT税号,一套流程下来小卖家直接劝退。现在Enablers和亚马逊合作, 搞了个“本土链接”——卖家用巴基斯坦身份证就能注册,不用离岸公司,不用境外账户。Saqib说这就像“给卖家开了后门”。第一批能进的是家居和纺织类,比如拉合尔的家具厂、费萨拉巴德的纺织作坊。有个案例, 2022年卡拉奇某家居用品商通过Enablers上了亚马逊美国站,半年销量涨了50%,利润比内贸高30%。这数据,够不够诱人?
巨头入局:老玩家的“生存之战”
Daraz、 Shophive这些老牌电商,现在估计坐不住了。Daraz被阿里收购后背靠支付宝和菜鸟,本地化做得不错,2022年市场份额占了40%。亚马逊要是真来凭啥让着他们?Saqib透露, 亚马逊可能复制“中东模式”——2017年他们收购了Souq,改名Amazon.ae,直接干翻了当地对手。巴基斯坦市场也一样,亚马逊有全球供应链、Prime会员体系、物流网络,这些优势是本土玩家比不了的。但Daraz也不是吃素的,阿里在东南亚的“本地化+补贴”策略,他们照搬得挺溜。这场“大象与蚂蚁”的战争,鹿死谁手,不好说。
Daraz的“阿里基因”:本土化能否抗衡全球巨头?
Daraz的厉害,在于“懂巴基斯坦人”。他们支持货到付款,搞“30天无理由退货”,甚至和本地快递合作,偏远地区也能送货。2021年双11,Daraz搞了个“乡村特卖会”,用做直播,订单量翻了一倍。这些操作,亚马逊学得来吗?未必。亚马逊强在“标准化”,弱在“接地气”。但别忘了他们收购Souq后也学会了在沙特搞“斋月促销”,在埃及推“现金支付”。巴基斯坦的宗教文化、节日习俗,亚马逊只要愿意低头学,未必赢不了。Saqib就说:“亚马逊巴基斯坦站不是‘会不会’的问题,是‘多快’的问题。”
未来已来?巴基斯坦站的“时间表”猜想
亚马逊的节奏,向来快得让人喘不过气。2018年5月接触Enablers,6月启动身份验证,2022年已经有巴基斯坦卖家本土站,2024年正式上线。更刺激的是亚马逊可能把巴基斯坦当成“跳板”——下一步就是阿富汗、孟加拉,整个南亚市场连成一片。你想想,3000万互联网用户,900万智能手机用户,这要是被亚马逊点燃,火势得多猛?
从“美国站开放”到“本土站点”:两步走战略?
亚马逊的“巴基斯坦计划”,可能走“先易后难”。第一步, 开放美国站让巴基斯坦卖家入驻,积累供应链和用户;第二步,建巴基斯坦本土站,整合本地支付和物流。这招“曲线救国”,他们在中东用过——先让土耳其卖家进美国站,再推Amazon.tr。巴基斯坦也一样,先让家具、纺织卖家试水欧美市场,赚外汇,再本土化。Saqib说:“家居和纺织类只是开始,下一步就是电子产品、手工艺品。”2023年可能会有更多类目开放,到时候,巴基斯坦卖家不用再“曲线救国”,直接家门口就能卖全球。
风险与机遇:卖家该怎么“赌”一把?
机会摆在眼前,但也不是谁都能抓住。2022年有个案例, 拉合尔某纺织厂老板跟风上了亚马逊美国站,没做市场调研,直接把巴基斯坦热销的“民族风桌布”挂上去,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尺寸不符合欧美标准,退货率高达60%。这说明什么?亚马逊不是“万能钥匙”,得会“开锁”。Saqib建议卖家:先选细分品类, 比如手工地毯、传统服饰,这些“小而美”的产品竞争小;接下来用FBA,省物流麻烦;再说说关注政策,比如巴基斯坦政府2023年可能推出的“电商税收优惠”。
避开“红海”:细分市场的“蓝海机会”
巴基斯坦电商的“红海”在哪里?是服装、手机这些大品类,Daraz、Shophive早已卡位。但“蓝海”也不少——比如手工铜器、羊毛披肩、天然香料。2021年, 费萨拉巴德某香料商通过亚马逊美国站,把“藏红花”卖到德国,单价从巴基斯坦卢比500元涨到500欧元,利润翻10倍。这数据背后是“差异化选品”的威力。Saqib说:“别总盯着大众市场,欧美消费者就喜欢‘有故事’的产品。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就是最好的故事。”卖产品不如卖文化,这话不假。
这不是“会不会”的问题, 而是“多快”的问题
巴基斯坦电商市场,就像一块没开垦的荒地,杂草丛生,但土壤肥沃。亚马逊来了不是来“除草”的,是来“种庄稼”的。卖家别等“巴基斯坦站”正式上线再行动,现在就该研究亚马逊规则,打磨产品,积累供应链。毕竟当巨头入场时反应快的能喝汤,反应慢的连汤渣都捞不着。巴基斯坦的数字商机,已经从“会不会来”变成了“多快来”。你,准备好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