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新兴市场是否又迎来一个电商平台,将工品跨境错位竞争推向新高度

新兴市场的工品困局:当需求撞上供给的“断崖”

印度孟买的中小机械厂老板拉吉夫最近有点愁。他急需一批定制化的工业轴承,本地市场跑遍了要么没货,要么价格比中国进口高3倍。朋友推荐他试试线上平台, 后来啊打开谷歌搜“工业轴承进口”,跳出来的要么是信息不全的黄页,要么是要求预付全款却看不懂的英文网站。“就像在沙漠里找一口井,知道水就在那儿,可就是挖不出来。”拉吉夫的遭遇, 道出了新兴市场中小企业采购工品的普遍困境——需求像野草一样疯长,供给却像沙漠一样贫瘠。

2018年1-9月, 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工品总额高达562.51亿美金,这个数字背后是数百万家像拉吉夫这样的企业,在传统供应链的迷宫里打转。印度本国的工业供给体系有多糟糕?供应链还困在老套的多级代理里链路长、层级多,种类少得可怜,价格更是一笔糊涂账。一件在中国出厂价100美元的气动工具, 到印度小老板手里可能要经过进口商、区域代理、本地批发商三层加价,再说说变成300美元。更麻烦的是非标品采购根本没人管——你需要特殊规格的法兰盘?抱歉,代理仓库里没有,得等3个月,而且没下文。

工品跨境错位竞争 又一电商平台杀入新兴市场
工品跨境错位竞争 又一电商平台杀入新兴市场

这种供需失衡,在新兴市场不是孤例。中东的迪拜, 石油公司急需的劳保用品和管道检测设备,本地供应商库存不足30%;印尼的雅加达,中小纺织厂想进口节能电机,却被复杂的清关流程劝退。B2B电商在全球的爆发, 比如亚马逊工品在欧美市场的年增速超过40%,证明了这条赛道的潜力,但新兴市场的特殊性——基础设施薄弱、支付体系滞后、信任成本高——让传统电商模式水土不服。

错位入场:ECVV的“工品跨境破壁术”

当Udaan、 Club Factory这些聚焦toC的电商平台在新兴市场厮得火热时一个叫ECVV的中国玩家,悄悄在工品跨境这条“冷赛道”上踩下了油门。2018年, 当大多数出海玩家还在盯着印度、印尼的消费市场时ECVV已经在迪拜设立了子公司,开始搭建中东的线下服务体系。一年后中东业务实现盈利;2023年,它又在印度成立本土公司,把“破壁术”搬进了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ECVV的“破壁术”,核心在于“错位”。不同于亚马逊工品做欧美成熟市场的“大而全”, ECVV专啃新兴市场的“小而碎”——聚焦中小企业的非标品采购,解决“种类杂、批量小、交付急”的痛点。印度一家小型农机厂需要50个不同型号的农机皮带, 订单总额才2000美元,传统贸易商根本懒得接;ECVV的代采服务却能接单,把分散的需求聚合成一个大订单,直接对接中国工厂,成本直降20%。这种“蚂蚁搬大象”的能力,让ECVV在印度中小企业圈里攒下了口碑。

更狠的是它的“三级跳”战略。2006年成立时ECVV只是个工业品B2B信息平台,靠会员费赚钱,像极了早期的“阿里巴巴国际站”。但8年的数据积累让它看清了真相:中小企业要的不是信息,是“省心”。2014年,它推出代采服务,从“找信息”变成“帮你买”。代采做多了平台沉淀了海量采购数据——哪些型号的轴承卖得最好?中东客户喜欢什么材质的劳保鞋?这些数据反过来成了它的“武器”:2020年, ECVV推出自营品牌,针对高频采购品类做定制化;2022年,又上线代销业务,让优质供应商直接入驻平台,减少中间环节。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利润率直接甩开传统供应链。传统工品贸易的利润率不到8%,ECVV的自营和代销产品能做到10%-45%。客单价也惊人,平均每单4万美元,相当于2000个普通toC订单的GMV。高哲然 ECVV的战略副总裁,把这叫做“用数据给工品跨境做乘法”:“中小企业采购看似零散,但聚沙能成塔。我们赚的不是差价,是‘效率差’的钱。”

本地化战役:中东盈利给印度市场的“通关密码”

ECVV在中东的“练兵”,给印度市场递了把钥匙。迪拜子公司成立后它没急着搞线上,而是先铺了3个线下仓,覆盖沙特、阿联酋、埃及。中东客户有个习惯:买东西前喜欢“眼见为实”。ECVV就在仓库里摆样品, 让客户先看货再下单;一边组建了本地化清关团队,把原本需要15天的清关时间压缩到3天。这种“线上+线下”的笨办法,让它在中东的复购率冲到了65%。

中东和印度市场的“联动效应”更出人意料。中东有大量印巴商人做小生意,他们既是印度产品的买家,也是印度市场的“情报员”。ECVV发现,中东客户采购的劳保用品,有40%到头来会通过灰色渠道流入印度市场。索性,它直接对接这些印巴商人,让他们成为印度市场的“地推员”。2023年,ECVV印度子公司开业时第一批客户就是跟着中东订单过来的老熟人。

印度市场的“水土不服”,ECVV也有对策。针对印度物流“再说说一公里”的痛点, 它在孟买、金奈、德里部署了5个前置仓,和本地物流公司签了排他协议,保证工品48小时内送达;支付方面客单价4万美元的大额订单,客户不用再冒险预付全款——ECVV推出了“第三方资金监管”,类似支付宝的“担保交易”,验货后才放款。高哲然说:“信任是新兴市场最大的货币,我们用真金白银把‘信任成本’给砸下来了。”

物流支付的“生死线”:新兴市场的“通关难题”与解题思路

工品跨境在新兴市场,永远绕不开物流和支付这两座大山。物流方面工品体积大、重量沉,运费比普通商品高3倍;清关时非标品经常被海关扣,理由是“申报不实”。支付更麻烦,印度卢比、印尼盾的跨境结算通道少得可怜,很多客户只能通过地下钱庄,汇率损失高达5%。

ECVV的解题思路,是“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物流上,它自建了“海外仓+本地清关+再说说一公里配送”的铁三角。在中东, 它和DPworld合作,利用对方的港口资源把清关时间从15天压缩到3天;在印度,它和Blue Dart签了长期协议,把运费从每公斤8美元压到4.5美元。支付上,它正在对接中东的本土支付网络,计划2024年实现沙特里亚尔、阿联酋迪拉姆的本地结算。“客户不需要懂汇率,不需要担心货款平安,点一下按钮就能完成交易。”高哲然说“这才是工品跨境该有的样子。”

供应链整合的“窗口期”也帮了ECVV大忙。2018年贸易战前, 中国工厂的欧美订单忙不过来没人愿意搭理新兴市场的小订单;现在订单减少,工厂开始主动找ECVV,希望一起开发东南亚、中东的新客户。ECVV趁机推出了“新兴市场定制计划”,让工厂针对中东的高温环境、印度的粉尘环境,改良产品设计。一家浙江的电机厂,按照ECVV的要求给电机加了防尘罩,在印度市场的销量直接翻了3倍。

错位竞争的“护城河”:政策红利与行业壁垒的双重加持 工品跨境的“护城河”, 从来不是烧钱砸补贴,而是“政策+壁垒”的双重叠加。新兴市场政府对待toB和toC的态度,完全是两副面孔。印度政府2023年推出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 明确鼓励工品进口和本地制造,ECVV的代采服务正好符合政策导向,拿到了关税减免优惠;印尼政府则把工业品电商平台纳入“数字贸易重点扶持名单”,ECVV的本地化运营公司,获得了办公场地租金减免30%的待遇。 行业壁垒更是天然形成。工品跨境的“三高”特性——高专业度、高客单价、高信任成本,把很多玩家挡在了门外。你不懂工业参数, 客户不会把百万级订单交给你;你没有线下服务能力,遇到清关问题只能干瞪眼;你没有数据积累,根本猜不出客户下次会买什么。ECVV深耕供应链17年, 平台上百万家供应商的数据、中东5年的盈利经验、印度本地化的团队,这些“硬骨头”不是新玩家能啃得动的。

未来战局:工品跨境的“下半场”猜想

工品跨境的下半场,比拼的是“供应链深度+本地化精度”。ECVV的计划很明确:未来两年, 在印度再开10个前置仓,把物流覆盖到二线城市;支付方面对接印度的UPI系统,实现卢比实时结算;品牌上,推出更多针对新兴市场的定制化产品,比如耐高温的劳保鞋、防沙尘的工业滤芯。

行业里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质疑:“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这么差,工品跨境是不是‘伪需求’?”但ECVV在中东的盈利、印度子公司的高增长,给了最有力的回击。工品跨境不是“伪需求”, 是“未被满足的真需求”——就像拉吉夫说的:“我们不需要亚马逊,我们需要一个懂工业、懂印度、能解决问题的‘自己人’。”

当新兴市场的中小企业还在为采购工品发愁时 ECVV已经用“错位竞争”的刀,在工品跨境这片蓝海里凿出了一道深不见底的护城河。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