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美妆电商Social Bella再获5800万美元投资
5800万美元砸向印尼美妆赛道:Social Bella凭什么让淡马锡上头
最近东南亚创投圈有点热闹。新加坡淡马锡、 Pavilion Capital、Jungle Ventures这几个名字组合在一起,往往意味着某个“潜力股”拿到了大钱。这次的主角是印尼美妆电商Social Bella, 一笔5800万美元的E轮融资,让这家2015年才起步的 startup 站到了聚光灯下。有人惊叹它的融资速度——从D轮的4000万到E轮的5800万, 不过三年;有人好奇它的护城河——在巨头环伺的东南亚,美妆电商怎么就能活得这么滋润?还有人盯着它的下一步:钱烧完了是要继续深耕印尼,还是把触角伸向整个东南亚?
三个人的“美妆梦”:从咖啡馆聊出来的创业故事
2014年的雅加达, 约翰·拉希德、克里斯托弗·马迪安和克里斯蒂·印第安纳坐在一家咖啡馆里。他们背景各异:金融、IT、设计传播,但有个共同的发现——印尼女人买化妆品太难了。线下专柜少,品牌选择有限;线上呢?要么是大杂烩的综合电商平台,要么是让人不放心的杂货铺。没有专门为美妆和个人护理打造的“信任空间”。

“当时就想,为什么不能有个像 Dollar Shave Club 那样的平台?”拉希德后来回忆。Dollar Shave Club 用订阅制颠覆了剃须刀市场,靠的是“信任”和“精准”。他们仨觉得,印尼美妆市场缺的,正是这种垂直领域的“信任感”。于是2015年, Social Bella 诞生了核心平台就是 Sociolla——一个专门卖美妆个护的电商平台。
五个齿轮咬合:Social Bella 的“美妆生态”长什么样
很多人以为 Social Bella 就是 Sociolla,其实不然。它更像一个围绕美妆打造的生态系统,五个业务单元像齿轮一样咬合着转。
SOCO:让用户“教”用户买化妆品
第一个齿轮是 SOCO,一个美妆个护产品的在线评价平台。拉希德说:“印尼女性买东西,特别信‘用过的人怎么说’。” SOCO 就是把这种“口碑”放大了。用户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图文并茂,甚至有“过敏日记”“油皮亲测”这种垂直内容。这些真实评价会反哺 Sociolla 的选品——如果一个产品在 SOCO 上差评太多, 直接下架;好评爆款的,加大库存。
Beauty Journal:用内容把“路人”变成“粉丝”
第二个齿轮是 Beauty Journal,线上美妆和生活媒体。这里不直接卖货,而是做“种草”。教用户怎么画东南亚流行的“野生眉”,推荐适合热带气候的持妆粉底,甚至分享“职场女性5分钟快速妆容”。内容风格很接地气,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说”,而是“闺蜜聊”。拉希德透露, Beauty Journal 的用户里有 30% 再说说会转化成 Sociolla 的买家,而且忠诚度特别高。
Brand Development:帮品牌“走进”印尼市场
第三个齿轮是 Brand Development,专门给美妆品牌提供端到端的分销服务。很多国际品牌想进印尼, 但不懂本地市场——不知道哪种包装受欢迎,不知道怎么和本地网红合作,甚至不清楚印尼女人的肤质和欧美有啥不一样。Brand Development 就帮它们搞定这些:从市场调研到选品, 从供应链搭建到营销推广,再说说还能通过 Sociolla 的渠道卖出去。相当于 Social Bella 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卖”给品牌,赚服务费和佣金。
Lilla by Sociolla:瞄准“妈妈们”的钱包
第四个齿轮是 Lilla by Sociolla,专为妈妈设计的美妆个护平台。印尼有超5000万妈妈群体,她们既要照顾家庭,也想保持美丽。但市面上很少有专门针对孕期、产后女性的美妆产品——怕成分不平安,怕影响哺乳。Lilla 就解决了这个痛点:所有产品都经过严格筛选,强调“孕期可用”“无刺激配方”,还卖母婴美妆。拉希德说这是他老婆的点子:“怀孕后连瓶面霜都不敢乱买,妈妈们需要这样的专属空间。”
疫情逼出来的“救命稻草”:美妆顾问在线聊, 转化率反涨20%
2020年疫情爆发,印尼封城,人们只能待在家里。美妆电商本来该“爆单”, 后来啊 Social Bella 发现流量掉了——女人买化妆品,总想先试试质地、颜色,线上看不到摸不着,犹豫了。
“不能让用户‘看不见’就‘放弃’。”团队火速上线了一个新功能:美妆顾问在线聊天。用户在 Sociolla 上浏览产品,点一下“咨询顾问”,就能和真人聊天。顾问会发产品细节图,甚至小视频,还能寄试用装。“您是油皮吗?这款粉底液控油效果不错,我给您寄个中样试试?”这种个性化服务,让转化率不降反升。2020年Q2的数据显示,通过美妆顾问聊天的用户,下单率比普通用户高20%。
线下不是“退路”, 是“体验场”
有人问:“都2022年了美妆电商还开实体店,是不是倒退?”拉希德不这么认为:“美妆是‘体验型’消费, 你永远无法替代用户闻到一支香水的味道,摸到一款面霜的质地。”2019年,Social Bella 在雅加达的力宝百货开了第一家全渠道旗舰店。店里不只有货架, 还有“试用区”——用户可以试200多个品牌的产品,还有美妆师现场教学;扫码就能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甚至能参加“美妆小课堂”。
线下店成了“体验场”,也成了“流量入口”。数据显示,线下店的用户线上复购率比纯线上用户高35%。现在 Social Bella 在印尼全国有6家实体店,泗水、棉兰这些二线城市也开了。拉希德说:“下一步要开到三线城市,让更多印尼女人能摸到我们的产品。”
Lilla:5000万妈妈的美妆“刚需”, 能不能撑起下一个增长曲线
2022年,Social Bella 又推出了新平台 Lilla by Sociolla,专门做母婴美妆。为什么要做这个?拉希德提到一组数据:印尼妈妈群体超5000万, 其中 60% 在产后会出现皮肤问题,但只有20%会买专门的产后护肤品。“不是她们不需要,是没人告诉她们‘需要’。”
Lilla 的策略很“狠”:推出“妈妈专属套装”——比如“产后修复护肤套装”+“婴儿润肤露”的组合,比单买便宜20%。上线半年,Lilla 的用户就突破了500万,复购率达到45%。拉希德觉得, 这可能是 Social Bella 的下一个增长点:“母婴美妆不是‘锦上添花’,是‘刚需’。”
和 Shopee 抢美妆生意?Social Bella 的“不一样”
东南亚美妆市场,最大的玩家是 Shopee。它流量大、品类全,为什么品牌还愿意和 Social Bella 合作?答案在“深度”。
Shopee 的美妆板块像个“大卖场”, 品牌多但浅;Social Bella 则是“精品店”,只做美妆个护,和品牌绑定更深。比如某个小众天然护肤品牌, 想进印尼市场,Shopee 可能要求它“先打广告,冲流量”;Social Bella 则会帮它做市场调研——印尼女人喜欢什么香型?包装要鲜艳还是简约?甚至帮它调整配方,更适合热带气候。
这种“深度合作”让 Social Bella 的毛利率比综合平台高10个百分点。2021年,它和超过500个品牌达成了独家合作,其中30%是小众品牌。拉希德说:“我们不和 Shopee 抢流量,我们抢‘品牌的心’。”
5800万美元之后:钱要花在哪?风险又在哪里
拿到5800万美元,Social Bella 准备怎么花?拉希德的计划很明确:一是继续开线下店, 目标是今年年底开到15家;二是加大 Lilla 的投入,做更多“妈妈专属”产品;三是拓展供应链,在印尼建一个美妆个护的仓储中心,把配送时间从3天缩短到1天。
但挑战也不小。线下扩张成本高——一家旗舰店的装修和运营要超50万美元,新开的泗水店就主要原因是选址有点偏,流量没达预期。还有竞争压力:除了 Shopee, 本土电商 Tokopedia 也在发力美妆,甚至有新玩家带着“更便宜的价格”入场。
拉希德觉得,Social Bella 的优势在于“懂印尼女人”。“她们要的不是‘最便宜’,是‘最合适’。”他说 “SOCO 的真实评价、Beauty Journal 的种草内容、Lilla 的妈妈关怀,这些都是对手短期内 copy 不来的。”
美妆是个永恒的需求,但怎么满足需求,永远在变。Social Bella 用五年时间证明,垂直领域的“信任”和“生态”能打败巨头的流量。接下来它能在东南亚走出多远?没人知道。但至少现在它握着一把好牌——5800万美元,和一群愿意为“美”买单的印尼女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