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pkart的90分钟送货服务
印度电商的“分钟战争”:Flipkart为何死磕90分钟送达
2020年7月的班加罗尔,闷热潮湿的空气里突然多了一丝火药味。Flipkart在白城社区悄悄贴了张海报, 上面没提打折促销,只写着“手机、酱油、笔记本,90分钟到你家”——这是他们憋了四年的大招,叫Flipkart Quick。谁也没想到, 那个曾因60分钟配送折戟的印度电商老兵,这次带着90分钟的承诺杀回来了而且目标直指亚马逊、Swiggy这些老对手的命门。
从Nearbuy到Quick:四年一次的“复仇”
翻翻Flipkart的旧账本, 2015年他们搞过叫Nearby的服务,当时拍着胸脯说60分钟送杂货,后来啊呢?班加罗尔的用户王度尔还记得, 那天他下单买牛奶,系统显示45分钟到,后来啊配送小哥迷路绕了1小时20分钟,牛奶都热了。“那会儿物流根本跟不上,仓库分散,小哥对手机导航也不熟,60分钟就是个噱头。”王度尔说的事, 在《电商报》2016年的报道里被证实:Nearby因履约成本过高、订单量不足,上线不到一年就草草收场。

四年后的2020年夏天Flipkart突然又把“分钟级配送”这事儿端上台面。据《印度时报》7月29日消息, Flipkart将在班加罗尔推出独立业务Flipkart Quick,这次敢把时间拉长到90分钟,底气明显足了。区别于Nearbuy只送杂货, Quick连手机、文具这些“非标品”都敢接,范围直接从厨房 到办公室。用户阿什温·库马尔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上周五下班忘带充电器, 本来以为要等次日达,后来啊Quick90分钟就送到了这波操作我给6星。”
亚马逊在忙啥?Flipkart偏要“错位打”
说到印度电商,亚马逊永远绕不开。2020年, 亚马逊印度在忙Prime Pantry的扩容,据内部人士透露,这个主打杂货的配送服务日均订单量已经突破10万单,但问题也很明显:品类太“重”,基本是粮油米面连瓶装水都少有上架。亚马逊印度CEO Amit Agarwal当时接受采访时说:“杂货配送的核心是‘高频’,我们暂时不考虑 到3C配件。”
Flipkart偏不信这个邪。他们发现, 班加罗尔的上班族有个痛点:上班忘带手机充电器、U盘,或者临时需要买支笔、换个笔记本,这些“低频高急”的需求,亚马逊根本不碰。Flipkart Quick的产品经理拉维·夏尔马在内部会上拍桌子:“我们要做的是‘应急电商’,不是‘柴米油盐电商’。”2020年6月, 《电商报》就提到,Flipkart计划推出独立垂直业务做超本地配送,但当时没人想到,他们敢把手机和杂货放一起送。
更狠的是Flipkart还拉上了本地杂货店。据《印度时报》8月报道, Flipkart正推动物流公司Ekart和班加罗尔100多家社区杂货店合作,这些店成了Quick的前置仓——用户下单酱油,直接从小区旁的杂货店调货,比从中心仓库快得多。KR Puram的杂货店店主维努·古普塔说:“以前我们给顾客送酱油, 骑电动车得20分钟,现在通过Quick,系统自动派单,我们赚配送费,一个月多出8000卢比收入。”
物流“神助攻”:Shadowfax和Ekart的“再说说一公里”战
90分钟送达, 听起来简单,背后是物流的“极限拉扯”。Flipkart能翻盘,多亏了两张王牌:自家物流Ekart,以及被他们投资的Shadowfax。
Shadowfax这家公司,在印度配送圈外号“闪电侠”。2019年12月, Flipkart领投了它6000万美元的战略融资,目的很明确:补足再说说一公里的运力。Shadow创始人桑基维特·萨哈在2020年1月的投资者会议上说:“我们的平均配送时间是45分钟,比行业快20分钟。”怎么做到的?萨哈揭秘:“用算法把订单按‘热力图’分配, 比如Whitefield科技园下午3点订单量暴增,我们会提前把手机配件、零食调到那里的前置仓。”
Ekart则是Flipkart的“老本钱”。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物流公司, 最早给Flipkart做第三方配送,后来干脆转型做超本地化,改名叫Nearby。2020年7月, EkartCEO巴布·巴纳吉透露,他们在班加罗尔建了12个微型仓,每个仓覆盖5公里像毛细血管一样扎进社区。“用户下单后 系统会自动判断:是从微型仓发,还是从合作杂货店调,甚至是从用户附近的Flipkart提货点取,确保90分钟内能拼出最优路线。”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成本反而降了。据Ekart内部数据, 2020年7月Quick的履约成本比2015年Nearbuy低了35%,主要靠两个招:一是“众包+全职”混合配送,全职小哥负责核心区域,众包骑手接单外围订单;二是动态定价,运费29卢比起,高峰时段加收10卢比,用户也认——“加10块钱能立刻拿到充电器,比打车去商场买还划算。”班加罗尔用户普里亚·辛格说。
“分钟战争”的赢家:不只是用户
Flipkart Quick的玩法,其实是在重构电商的“用户生命周期”。传统电商讲究“拉新-留存-转化”, 而Quick直接把“转化”时间压缩到90分钟,用户还没“犹豫”,货就到了。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Flipkart官方显示, Quick上线第一个月,班加罗尔的复购率比普通订单高22%,其中30%的用户是“新客”——这些人以前从不在Flipkart买东西,要么嫌配送慢,要么怕买错不退换。HSR Layout区的用户拉詹·梅塔就是典型:“我以前只在网上买家电,主要原因是觉得退换方便。但上个月Quick送了包咖啡豆,味道不错,现在连牙膏都敢在上面买了。”
对商家Quick也是“及时雨”。班加罗尔一家手机配件店的老板阿尼尔·帕特尔说:“以前我们在线上卖充电器,得等3天用户早忘了。现在通过Quick, 下单后2小时内就能送到,用户收到货立刻给好评,店铺评分从4.2升到4.7,订单量翻了三倍。”据帕特尔提供的数据,2020年8月,他通过Quick赚的佣金比6月多了15万卢比。
甚至对本地物流生态,Quick也有带动作用。Shadowfax在班加罗尔的骑手数量, 从2020年6月的2000人涨到8月的3500人,其中30%是以前没做过配送的家庭主妇、学生。“骑手时间自由,送一单赚30-50卢比,比打零工强多了。”骑手苏什玛·卡玛特说她每天送30单,月收入能到4万卢比。
挑战才刚开始:90分钟不是终点
当然Flipkart Quick也不是没有烦恼。首当其冲的就是“品类扩张的边界”。送杂货和送手机完全是两码事:杂货保质期短,怕摔怕压;手机配件贵,怕丢怕坏。2020年8月中旬,就有用户投诉买的手机壳碎了客服回应是“配送员已签收,责任难定”。这事儿被《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后 Flipkart赶紧在Quick里加了“保价服务”,超过2000卢比的订单可以买保险,但保费要5%。
成本控制也是个难题。据Ekart内部人士透露, Quick的单均配送成本比普通订单高40%,如果再覆盖更多城市,物流网络得跟着扩张,烧钱速度会更快。2020年9月, Flipkart CFO桑吉夫·比斯瓦斯在财报会议上承认:“Quick目前还在投入期,但我们相信,当订单量突破日均5万单时就能实现盈亏平衡。”
最激烈的竞争,其实来自“跨界玩家”。谷歌投资的Dunzo, 早就推出了“30分钟送万物”服务,连药都能送;Swiggy Stores背靠外卖流量,2020年7月的杂货订单量比Flipkart Quick还高18%。这些对手的优势在于“即时性”, 劣势是“供应链深度”——Dunzo自己没有仓库,全靠商家接单,经常出现“有单没货”的情况。Flipkart正好相反,有仓库有商品,就是速度慢了点。这场“分钟战争”,本质是“快”和“稳”的博弈。
下一个战场:从班加罗尔到孟买,从90分钟到60分钟?
Flipkart的野心,可不止班加罗尔。据《商业标准报》2020年10月消息, Quick计划在2021年3月前进入孟买、浦那、金奈三个城市,每个城市先建20个微型仓。孟买的市场比班加罗尔复杂多了:人口密度是后者的3倍, 交通拥堵指数常年排全球前三,想在90分钟内送到,得比班加罗尔再快30%。
更激进的是Flipkart内部已经在讨论“60分钟试点”。2020年11月, Ekart研发部负责人维维克·库马尔透露:“我们在测试一种新的‘众包前置仓’模式,让合作杂货店直接当仓库,用户下单后店员自己送,这样能砍掉中间环节。”不过库马尔也坦言,“60分钟意味着更小的覆盖范围,可能一个店只能服务1公里得平衡速度和规模。”
对印度消费者这场“分钟战争”是好事。以前买个急用件,要么跑断腿找实体店,要么等快递望眼欲穿,现在动动手指,90分钟内就能解决问题。但Flipkart自己清楚,90分钟不是终点——当所有人都习惯“即时”后消费者只会更挑剔。就像用户阿什温说的:“现在90分钟觉得快,等以后60分钟成了标配,90分钟可能就等于‘慢’了。”
2020年的这场Flipkart Quick实验, 与其说是“90分钟送货服务”的推出,不如说是印度电商从“货架模式”向“即时模式”的转型。物流、供应链、用户习惯,每一个环节都被重新打碎又拼装起来。至于谁能在“分钟战争”中笑到再说说或许就看谁能先解决“快”与“稳”的终极矛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