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9月份美国分期购物App的月活数同比增长186%

186%的增长背后:美国分期购物App的“春天”来得有点突然

最近刷行业报告,看到一个数字让人愣了好几秒——美国分期购物App的月活数在9月份同比暴涨了186%。你没看错,是一百八十六。要知道,2019年同期这个数字还只是个小数目,短短一年时间,直接翻了近两倍。你可能会问,这些App到底靠什么突然火出圈?是疫情逼得消费者没钱花,还是年轻人消费观念彻底变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

经济压力下的“妥协”还是“精明”?

美国那会儿的经济环境,用“紧巴巴”形容一点不为过。失业率一波三折,普通工资追不上物价涨幅,手里那点钱,恨不得掰成八瓣花。这时候买东西,一次性付清?对很多人压力实在太大。于是分期购物,也就是咱们常说的BNPL,成了不少人的“救命稻草”。你想想,买件1000美元的羽绒服,分四个月付,每个月才250块,压力瞬间小一半。这种“先享受后付款”的模式,刚好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数据报告 | 9月美国分期购物App月活数同比增长186%
数据报告 | 9月美国分期购物App月活数同比增长186%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透支信用卡,利息高得吓人,而且一不小心就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但分期购物App不一样, 很多号称“零利息”“无手续费”,虽然实际可能有隐性成本,但在消费者看来至少比信用卡“友好”。数据显示, 2020年9月,美国消费者在BNPL上的支出同比增长了78%,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不得不分期”或者“主动选择分期”的故事。

疫情这把“双刃剑”:跌宕起伏的用户增长曲线

要说BNPL的爆发, 疫情绝对是“催化剂”,但过程可不是一路上涨那么简单。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2020年3-4月,美国BNPL应用的安装量居然出现了短暂下降。这有点反常,毕竟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线上购物需求应该才对啊。原因可能是?那时候大家心里慌,连基本生活开支都在精打细算,更别说买大件了。连分期购物这种“延迟满足”的消费,都被暂时搁置了。

转折点在5月。因为疫情稍微稳定, 线上购物突然“报复性反弹”,BNPL应用的安装量环比暴涨28%,这速度,跟坐火箭似的。6月又小跌了一波,估计是大家刚经历了一波“囤货潮”,钱包又瘪了下去。但从7月开始,安装量 抬头,到了9月,直接干到了140万次跟2019年12月的历史峰值持平。有意思的是虽然安装量回到了高点,但月活数却远超同期——这说明什么?用的人多了而且粘性也高了。9月月活比去年12月增长了74%,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86%,用户不仅下了App,还在持续用。

头部玩家的“三国杀”:Klarna、Affirm、Afterpay怎么抢用户?

说到BNPL应用, 绕不开几个“大佬”:瑞典的Klarna、美国的Affirm、澳大利亚的Afterpay,还有QuadPay。这四家占了美国市场的大头,9月它们的总安装量接近1800万,妥妥的“头部阵营”。Klarna算是老大哥了 2020年8月23日它宣布美国用户从2020年6月开始,短短几个月就翻了一倍,达到2000万人,App月活也冲到了400万。这增长速度,让不少同行眼红。

Affirm的打法有点不一样,它喜欢跟大平台合作。比如和亚马逊、 Target这些零售巨头绑定,消费者在结账时直接看到“支持Affirm分期”的选项,体验非常顺滑。Afterpay则主打“小额分期”, 单笔订单一般不超过1000美元,分成4期,每期不用利息,特别适合年轻人买衣服、化妆品这类“轻奢品”。QuadPay后来跟Afterpay合并了算是强强联合,用户直接翻倍。这几家各有各的绝活,一边抢用户,一边跟商家谈分成,打得不可开交。

节日季的“暗战”:BNPL会成为购物车的“标配”吗?

10月一到,美国的节日季就进入了倒计时。感恩节、圣诞节、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一个接一个的促销节点,消费者的钱包又要遭殃了。但今年不一样,有了BNPL,大家买礼物、买家电时腰杆都硬了不少。据行业分析师预测, 2020年节日季,BNPL在美国电商订单中的渗透率可能会突破15%,而2019年这个数字还不到8%。

你想啊,平时买台5000美元的电脑,一次性付5000块,肉疼。但分12期,每个月才400多块,很多人咬咬牙就下了。商家也乐意,BNPL能提高转化率,有数据显示,支持分期付款的电商,客单价能提升20%-30%。比如一家卖家具的电商,原本转化率是2%,上了Afterpay后直接冲到了5%,订单量翻了一倍多。这可不是小数目,对商家BNPL简直是“转化神器”。

支付巨头的“围剿”:PayPal、 Square、Shopify来抢食了

BNPL火了自然有人眼红。支付领域的“老大哥”PayPal, 早就推出了自己的分期服务“PayPal Credit”,用户在PayPal合作的商家购物时可以选择分期付款。Square作为移动支付巨头, 也有“Square Installments”,针对中小商家提供分期解决方案。就连Shopify这种电商平台,也推出了自己的分期功能“Shop Pay”,只对美国市场开放。

这些大平台的入场,对独立BNPL应用压力不小。PayPal的优势太明显了 用户基数大,商家资源广,很多人结账时直接选PayPal,根本不会去下载专门的BNPL App。Square则跟线下商家合作紧密,很多小商户用Square收款,顺便就能提供分期服务。独立App想突围, 只能靠更灵活的策略,比如Klarna就推出了“虚拟卡”功能,用户可以在任何网站使用,不用提前申请额度,体验跟信用卡一样方便。

未来的“变数”:增长能持续吗?风险在哪?

虽然BNPL现在看起来一片大好,但未来真的能一直这么火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先说说经济环境是变量。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大家手里有钱了可能就不愿意分期了毕竟“无债一身轻”。接下来监管风险越来越大。美国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关注BNPL的“套路”, 比如有没有隐藏费用、有没有过度诱导消费、用户征信怎么算等等。2020年10月, 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就专门召开会议,讨论BNPL的监管问题,未来出台严格政策的可能性很高。

还有用户教育的问题。很多人以为BNPL“零利息”,但实际逾期后会有高额罚款,或者影响个人征信。如果消费者发现“被坑”,信任度会直线下降。Affirm就主要原因是“隐性费用”问题,被用户起诉过好几回。这些“雷”如果不解决,BNPL的增长可能会踩刹车。

给跨境卖家的“提醒”:别盲目跟风BNPL

对做跨境电商的卖家 看到BNPL这么火,可能会想“赶紧接入”。但先别急,得看清楚自己的情况和目标用户。如果你的客单价高,目标用户是年轻人,那BNPL确实是个好工具,能提高转化率。但如果客单价太低,分期的意义就不大了用户嫌麻烦,商家也赚不到钱。

还有,选择BNPL平台时别只看名气,要看费率、覆盖地区、用户群体是否匹配。比如Klarna在美国用户多,但在欧洲可能不如Affirm强势。Square适合线下小商户,如果你的生意主要在线上,可能Afterpay更合适。 BNPL是工具,不是万能药,用对了能帮卖家赚钱,用错了可能增加运营成本,还惹麻烦。

回头再看那186%的增长,其实没那么神秘。经济压力、疫情催化、用户需求变化,加上商家的推波助澜,BNPL就这么火起来了。但未来是昙花一现还是长期趋势,还得看它能不能解决“监管”“信任”“盈利”这几个难题。对消费者分期购物是“福音”还是“陷阱”,也得擦亮眼睛。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先享受后付款”的背后可能都藏着你不曾注意的“代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