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期连续三次大罢工,这会不会导致货物延误呢
英国罢工三连击:跨境卖家的“物流噩梦”开始了?
最近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估计都在头疼一件事——英国那边又闹罢工了而且是连续三次。7月27日、 8月18日、8月20日英国全国铁路、海事和运输工人联盟组织的铁路大罢工,直接让整个英国的铁路网陷入瘫痪。再加上7月份费利克斯托港8天大罢工、 利物浦港500多名码头工人投票罢工,这波“连环雷”打得不少卖家措手不及。有人问:这到底会不会导致货物延误?说实话,别抱侥幸心理,影响已经来了而且可能比你想象的更糟。
从港口到铁路:英国物流的“双重暴击”
费利克斯托港这次罢工可不是闹着玩的。作为英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它处理了英国集装箱贸易的近40%,相当于整个国家物流的“咽喉要道”。罢工8天港口直接停摆,挂靠这里的航运公司要么提前调船,要么推迟到8月29日之后船期乱成一锅粥。有货代透露, 原本7月底就该到港的货物,现在可能要卡在海上等靠泊,时间一长,滞期费、仓储费全来了卖家成本直接飙升。

铁路罢工更是雪上加霜。英国40万铁路工人参与罢工,铁路网几乎停摆。要知道,港口的货物靠什么运到内陆?铁路。铁路停了港口就算能卸货,集装箱也堆在那儿动不了。伦敦南安普敦港堆场利用率已经81%, 冷藏码头虽然只有65%,但铁路一停,进口货物根本提不出来堆场很快就会爆满。更麻烦的是 英国很多内陆仓库都依赖铁路运输,铁路罢工导致“再说说一公里”彻底瘫痪,货物从港口到仓库的时间,可能从原来的3天拖到10天以上。
全球罢工潮:英国只是“冰山一角”
你以为只有英国在罢工?太天真了。最近全球物流圈简直是“罢工大串联”。德国汉堡、 不来梅港的码头工人主要原因是薪资问题罢工,汉堡CTB码头堆场利用率83%,进口货物提货时间拉长,船期延误直接传导到整个欧洲航线。加拿大那边更夸张, 温哥华港堆场利用率113%,鲁珀特王子港甚至达到117%,集装箱平均停留9.2天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国家铁路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6.4天和6.8天货物堵在路上动弹不得。
美国西海岸也没好到哪里去。洛杉矶港口近3万个铁路集装箱滞留, 平均停留7.5天7万名卡车司机罢工,加上工程师短缺,港口拥堵直接让美国内陆供应链“断链”。最要命的是欧洲的“天灾”——500年一遇的干旱导致莱茵河水位下降, 内河航运能力锐减,德国、荷兰的港口货物只能靠公路和铁路转运,偏偏铁路又罢工,这简直是把物流往死里逼。
真实数据:延误不是“可能”, 是“必然”
别听某些人说“影响有限”,数据不会说谎。克拉克森研究公司7月20日的数据显示,全球约37%的港口受罢工和拥堵影响,船公司已经取消多个航次。马士基直接宣布TP1和TP9服务取消航行,主要原因是“持续的拥堵让公司无法部署更多船舶缓解运力损失”。这意味着什么?原本一周一班的船,可能变成两周一班,舱位紧张程度堪比春运抢票。
滞留时间更触目惊心。加拿大铁路集装箱平均停留6.4-6.8天洛杉矶7.5天英国港口主要原因是罢工,滞留时间直接翻倍。有货代算了一笔账:一个40尺集装箱从上海到费利克斯托港, 正常运输时间35天现在加上港口罢工8天、铁路停摆5天、堆场滞留3天总运输时间直接拉长到51天整整多了16天。这对做快消品、 3C产品的卖家可能意味着错过整个销售周期,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风险不是一般的大。
卖家困境:旺季备货变成“赌博”
现在正值跨境电商旺季备货期, 不少卖家押宝在9月、10月的黑五、圣诞季,后来啊英国罢工一来直接打乱计划。有做家居用品的卖家透露, 7月发往英国的货物主要原因是费利克斯托港罢工,到现在还没到货,亚马逊FBA仓库爆仓,货物进不去,链接断货,一天损失几万英镑。更惨的是有些卖家为了赶船期,提前涨价备货,后来啊货物滞留,资金压在物流上,现金流直接断裂。
铁路罢工还让“再说说一公里”配送变成噩梦。英国很多内陆仓库依赖铁路运输, 铁路停摆后货物只能靠公路转运,公路运力有限,成本从每箱200英镑涨到500英镑,还找不到车。有卖家抱怨:“本来利润就薄,现在物流成本比货值还高,卖一单亏一单。”更麻烦的是 罢工时间点太刁钻,8月18日和20日的罢工正好卡在8月底旺季备货高峰,很多卖家8月中发出的货,可能要9月中才能到,完美错过9月的销售黄金期。
应对策略:别等延误了才后悔
面对这波罢工潮,光焦虑没用,得想办法。先说说出货时间一定要提前。以前提前30天备货,现在至少提前45天避开7月底、8月的罢工高峰。有经验的做法是7月上旬就把货物发出去,虽然运费可能贵10%-15%,但总比货物滞留强。某3C类卖家就是这么做的, 7月5日发往英国的货物,虽然赶上了费利克斯托港罢工,但主要原因是提前靠泊,只延误了3天顺利赶上8月初的销售节点。
接下来物流方案要“多手准备”。别只依赖海运铁路, 可以考虑“海运+公路”多式联运,或者选择欧洲其他港口中转,比如荷兰鹿特丹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虽然绕了点,但罢工风险小。有货代建议, 货物到鹿特丹港后用公路转运到英国,虽然成本增加20%,但时间能缩短5-7天而且避免了英国铁路罢工的影响。
还有,和货代、船公司“约法三章”。一定要在合同里明确罢工延误的赔偿条款, 比如滞留超过7天货代要承担仓储费;船公司取消航次要提供替代舱位。某服装卖家就主要原因是和货代签订了延误免责条款, 货物因罢工滞留15天货代承担了全部仓储费,挽回了近2万元损失。
行业预测:这场“物流战争”何时结束?
短期来看,罢工影响还会持续。马士基已经警告, 全球供应链混乱至少要持续到年底,英国铁路罢工三次每次间隔半个月,港口、铁路恢复需要时间,货物积压只会越来越严重。克拉克森研究公司预测,第三季度全球港口拥堵率可能上升至45%,延误时间平均增加20天。
长期来看,供应链可能会“被动调整”。一些卖家可能会把英国仓转移到欧洲大陆, 比如德国、荷兰,避开英国罢工风险;船公司可能会增加欧洲航线班次用“小船快跑”代替“大船慢等”,缩短运输时间。但调整需要成本,小卖家可能扛不住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有行业分析师认为, 这次罢工潮会让跨境电商供应链从“成本优先”转向“稳定优先”,愿意为物流稳定性多付钱的卖家,才能活下去。
说到底, 英国连续三次大罢工,对跨境物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港口卸货到内陆运输,从船期到成本,每个环节都可能“掉链子”。卖家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提前规划、分散风险、灵活应对,才是度过这场“物流寒冬”的关键。毕竟在跨境电商这个“战场”上,谁能先解决物流问题,谁就能抢到旺季的“第一桶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