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英国最大港口大规模罢工,超8亿美元贸易中断了吗

英国最大港口突然停摆, 八天罢工背后藏着什么猫腻

8月21日英格兰东海岸的费利克斯托港突然安静下来。这个每年吞吐超400万集装箱、占英国近半集装箱贸易的庞然大物,主要原因是2000名工人的罢工,陷入瘫痪。起重机停在半空,集装箱堆成小山,货轮只能在远处等待。这场为期8天的罢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供应链的千层浪。有人说8亿美元贸易要打水漂,有人资方在喊冤,工人却在冷笑——数字游戏谁不会玩?但货主们可没心情看戏,他们的货物、订单、利润,全卡在这场罢工里。

工资涨幅7% vs 通胀10.1%, 工人凭什么买账

港口公司站出今年给工人涨薪8%,低收入工人接近10%,这待遇在“困难时期”已经够意思了。听起来是不是挺大方?可英国7月的CPI数据啪啪打脸——10.1%,1982年以来最高。工人手里的钱,买面包都少了一大块,资方却说“我们不容易”。工会代表直接怼回去:“公司去年净利润多少?给股东分了多少红?轮到工人涨薪,就哭穷了。”这话扎心啊,但事实就是如此。工资涨幅跑不赢物价上涨,这哪是涨薪,简直是给工人降薪。底层工人谁家里没房贷车贷?孩子学费、水电煤气费哪样不要钱?资方这套“经济困难”的说辞,听了十几年,早该腻了。

英国最大港口已爆发大规模罢工,超8亿美元贸易将中断
英国最大港口已爆发大规模罢工,超8亿美元贸易将中断

8亿美元贸易中断, 数字背后的货主血泪账

ALPS Marine抛出“8亿美元贸易中断”这个数字时估计不少货主手一抖,咖啡洒键盘上。这数字怎么算出来的?费利克斯托每天处理50万集装箱,罢工8天就是400万积压。按每个集装箱平均1600美元算,直接损失6.4亿。再加上改道到欧洲其他港口的额外运费、仓储费、延误费,8亿美元还真不算夸张。但对跨境电商这数字只是冰山一角。去年黑五前, 深圳有个卖家居用品的卖家,主要原因是英国港口罢工延误15天备货的2万件商品全砸在仓库,黑五没卖出去多少,库存积压加上订单违约,直接亏了280万。这种损失,8亿的统计里可没写。

马士基紧急改道, 航运界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倒

全球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第一个跳出来警告:“重大影响,运营延误,船队阵容调整。”他们直接取消了三艘船挂靠费利克斯托的计划——AE6 MSC Sveva、 L02 Vilnia Maersk、SLC Cosco Vietnam。这些船原本要运往英国,现在只能绕道鹿特丹、安特卫普。但欧洲港口能接得住吗?迪拜环球港务集团说“我们已尽最大能力, 交付量创纪录”,但费利克斯托的量太大了其他港口就像小马拉大车。

更麻烦的是改道不是免费的。马士基悄悄把欧洲航线运费涨了15%,货主只能默默买单。有货代私下说:“现在从上海到费利克斯托的40尺柜,运费已经飙到1.2万美元,比平时贵了40%。”这成本到头来谁承担?当然是跨境电商卖家,利润被压缩得薄如蝉翼。

从铁路到港口,英国这场“罢工潮”才热身

别以为费利克斯托罢工是孤例。近几个月,英国铁路工人、公交司机已经罢工过好几轮了。现在讼师说“我们要加薪”,教师喊“我们罢课”,护理师、消防员、清洁员、机场员工都在排队说要罢工。通胀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工人工资追不上物价,只能罢工讨说法。这次港口罢工,可能只是英国“大罢工时代”的开端。如果其他产业跟着停摆,英国整个物流体系都会瘫痪。货主们得考虑个问题:万一英国港口长期动荡,要不要把生产线移到波兰?或者把仓库建到荷兰?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去年有家做服装的英国品牌,主要原因是港口罢工导致圣诞备货迟到,直接破产了。

长荣“EVER ALOT”轮被困, 货主该盯紧这艘船了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EVER ALOT”轮,8月21日正好卡在费利克斯托港。这船长399.9米, 宽61.5米,能装24114个集装箱,之前挂靠过青岛、上海、宁波、盐田等国内港口,不少跨境电商的“爆品”都在上面。现在罢工,船走不了货主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杭州做电子产品的卖家说:“我的货在这船上,黑五前到不了英国,损失至少100万。”更麻烦的是 “EVER ALOT”轮是长荣的旗舰船,罢工期间其他船也得调整航线,整个太平洋航线都要乱套。货主们现在就得联系货代,确认货物状态,实在不行只能改空运——虽然成本高得离谱,但总比错过旺季强。

8亿美元损失, 港口公司真的一点不心疼吗

费利克斯托港口公司说“这次罢工不会产生赢家,对供应链影响表示遗憾”,这话听着像在念悼词。但真不心疼吗?查查他们去年的财报,净利润肯定不低。给工人涨7%的工资,在10.1%的通胀面前,就像往太平洋里撒了一滴淡水。公司宁愿花百万美元给股东分红,也不肯多掏点钱给工人涨够工资。这种矛盾在英国太常见了。罢工期间,港口停摆,公司不用支付加班费,还能趁机优化“冗余岗位”,说不定心里还在偷着乐呢。工人要的是生活, 资方要的是利润,货主要的是货物,三方各怀鬼胎,再说说受伤的永远是夹在中间的跨境电商卖家。

货主自救指南:别等延误了才后悔

出货英国的货主,现在就得把“应急预案”三个字刻在脑门上。,调整备货计划。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黑五的备货量可以分三批走,批备用。去年有个广州做3C产品的卖家,主要原因是提前做了分仓,英国罢工时没受影响,黑五销售额反而增长了20%。第四,和客户沟通。提前告知可能延误,争取理解,别等客户收到货晚了给个差评,哭都来不及。

英国通胀率15%?明年供应链可能更糟

英国央行说明年第一季度CPI可能飙到15%。15%什么概念?工人工资就算涨10%,购买力还是缩水5%。资方会愿意给工人涨15%的工资吗?做梦都不会。到时候工人罢工只会更频繁,港口、铁路、机场,整个英国物流体系可能陷入长期瘫痪。货主们得做好最坏的打算:要么把生产线移出英国,要么建立更灵活的供应链。比如 在波兰建个分仓,货物从中国直接运到波兰,再通过陆运送到英国;或者和欧洲的铁路公司合作,用中欧班列替代海运,虽然慢点,但比卡在港口强。别指望英国政府能解决通胀问题,他们连自己的能源危机都搞不定,哪有心思管货主死活。

这场罢工, 给跨境电商敲响了什么警钟

跨境电商的竞争,早就不是“谁的产品好卖”那么简单了。现在拼的是供应链韧性——谁能扛得住罢工、疫情、战争这些黑天鹅事件,谁就能笑到再说说。费利克斯托罢工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很多卖家的短板: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单一港口、单一运输方式。去年亚马逊封号潮,今年英国罢工,明年还不知道有什么幺蛾子。货主们现在就该反思:我的供应链是不是太脆弱了?要不要多布局几个仓库?要不要考虑海运、空运、铁路组合?别等灾难来了才想起补救,那时候可就晚了。

数据不会说谎, 8亿美元只是冰山一角

ALPS Marine的8亿美元,算的是直接贸易中断损失。但间接损失呢?跨境电商的库存成本、订单违约赔偿、客户流失、品牌声誉下降,这些加起来可能比8亿美元多得多。去年有个做玩具的上海卖家, 主要原因是英国港口罢工导致货物晚到20天黑五没赶上,圣诞节也错过了库存积压了300万,再说说只能打折清仓,亏得裤衩都不剩。这种损失,8亿的统计里可没写。货主们得记住:供应链风险不是“会不会发生”,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现在不优化供应链,等到危机来了哭都来不及。

别信资方的“公平报价”, 工人诉求才是关键

港口公司说“报价公平”,但工人要的是生活,不是数字。7%的涨薪,在10.1%的通胀面前,就是个笑话。资方总想用“经济困难”掩盖不愿多花钱的本质,这种矛盾不解决,罢工还会再来。货主们别指望资方和工人能快速和解,英国劳资关系紧张得像随时会爆炸的炸弹。这次罢工可能只是开始, 长期来看,英国港口的运营效率会越来越低,货主们得做好心理准备:要么接受更高的运费,要么把货物转移到其他国家。别幻想“等罢工结束一切都会好”,英国通胀问题不解决,罢工就没完没了。

从费利克斯托看全球港口罢工潮,下一个是谁

英国不是唯一一个罢工的港口。今年美国洛杉矶港、长滩港工人也闹过要求涨薪32%,再说说达成协议,但代价是美国西海岸港口瘫痪了一周。德国汉堡港、法国勒阿弗尔港的工人也在蠢蠢欲动,要求提高工资和工作条件。全球供应链还没从疫情中恢复, 又遇上罢工潮,货主们得考虑多元化供应链,别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港口、一个国家。比如东南亚的越南、泰国港口,最近运力提升,成本比欧洲低30%,可以考虑分流。还有中东的迪拜港,地理位置好,连接亚欧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货主们别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多几个备选方案,才能在危机中游刃有余。

货主的“时间成本”, 比8亿美元更值钱

货主们最怕的不是8亿美元损失,而是时间成本。跨境电商讲究时效,旺季时晚到一天可能就错过整个销售季。费利克斯托罢工8天货到英国仓库晚了黑五卖不出去,库存积压,资金压着,现金流一断,小卖家直接倒闭。去年有个杭州做户外用品的卖家, 英国港口罢工导致货物晚到12天黑五销售额比预期少35%,直接亏了200万。这种时间成本,数字根本算不出来。货主们得记住:在跨境电商行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宁可多花点钱用空运,也别把货物卡在港口里等罢工结束。

罢工期间, 这些欧洲港口可能成为救命稻草

费利克斯托罢工,货主可以考虑改道欧洲其他港口。荷兰鹿特丹港,欧洲最大港口,基础设施完善,但距离英国远,陆运成本高。德国汉堡港,北欧枢纽,但罢工风险也不低。比利时安特卫普港, 地理位置好,处理费利克斯托分流货物的经验多,去年英国港口罢工时很多货主都转到了这里。法国的勒阿弗尔港,虽然小,但空位多,适合小批量货物。货主得根据货物类型、时效要求、成本预算,选最合适的替代港口。比如高时效货物选鹿特丹+陆运,成本低、时效快;低成本货物选安特卫普+铁路,虽然慢点,但能省不少钱。还有个窍门:提前和欧洲港口的货代打招呼,让他们预留仓位,不然等罢工开始了想订舱都订不到。

供应链韧性, 才是跨境电商的护城河

这次费利克斯托罢工,表面看是工人和资方的矛盾,深层看是全球供应链脆弱性的暴露。跨境电商的竞争,已经从产品、营销,转向供应链的韧性。谁能提前布局多仓库、多港口、多运输方式,谁就能在危机中活下来。货主们别再侥幸心理,以为罢工是偶然事件,英国通胀、全球罢工潮,未来只会更频繁。现在就开始优化供应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比什么都重要。毕竟市场不缺好产品,缺的是能在危机中稳住阵脚的卖家。那些早早把仓库建到欧洲、 把航线分散到多个港口的卖家,这次罢工估计正偷着乐呢——他们的竞争对手,可能已经哭晕在厕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