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卖家棒谷CEO回应破产传闻
广州大卖破产传闻背后:裁员3000万,铺货模式真的走到尽头了?
最近跨境电商圈传得沸沸扬扬,说广州老牌大卖棒谷科技要破产了那个。消息越传越邪乎,有人说公司已经申请破产,还有人晒出“单休工作制”“停发福利”的通知,搞得人心惶惶。直到棒谷CEO邹欣亲自站出来辟谣, 说“申请破产纯属谣言”,还透露光是裁员赔偿金就砸了3000多万——这数字一出,大家反而更懵了:都赔这么多钱了公司到底啥情况?
裁员30%,“731环评法”背后的转型阵痛
其实棒谷的麻烦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年4月,公司突然宣布整体裁员30%,这个比例在业内算相当狠了。更绝的是他们裁员的“731环评法”:亏损部门裁70%,不盈利的裁30%,盈利的也要裁10%。说白了就是不管你干得好不好,都得“瘦身”。邹欣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叹了口气,说“环境压力太大,实在没办法,能多留点员工就多留点”。

这3000多万的赔偿金,按劳动法算一分没少,但砸出去也是真疼。业内有人算过账,按广州跨境电商行业平均月薪1.5万算,3000万差不多能养2000个员工干一年。棒谷这一刀,砍掉的不仅是人,更是过去“铺人铺货”的老路子。
从“30万SKU”到“砍SKU”:铺货模式的致命伤
棒谷为啥要这么狠地转型?根源在它曾经的“铺货模式”。早些年做跨境电商,流行“广撒网”,谁家SKU多谁就能占便宜。棒谷最猛的时候, 光在售商品就覆盖25个品类,30多万种SKU,合作供应商30多万家,eBay上连续四年拿中国区销售金奖,规模铺得比广州天河还大。
但问题也来了——SKU越多,管理越乱,人效越低。同行里有个叫易佰网络的, 同样是铺货大卖,人家用智能系统一个人管几千条listing,棒谷却得靠人海战术。去年行业里有个数据:铺货型卖家的平均人效比精品卖家低40%, 这意味着同样的营收,棒谷得比安克创新多养一倍的人。
更致命的是 当SHEIN、安克这些品牌卖家把“精品+品牌”玩明白了消费者也开始挑了。棒谷那些“设计差不多、能卖就行”的商品,慢慢就卖不动了。2022上半年,棒谷营收直接掉到25-30亿,同比少了四成——这还是在没算裁员成本的情况下。
铺货模式真的死了吗?这些“幸存者”靠什么活?
铺货模式是不是彻底凉了?倒也不见得。行业里还有几个“活得还行”的铺货大卖, 比如刚IPO过会的三态股份,还有亚马逊英国站的Boulevard。他们跟棒谷最大的不同,是把自己活成了“软件公司”。
三态股份有67万SKU, 但研发投入全砸在了“挖掘数据的算法”上,专门搞智能刊登、定价、防侵权。他们的人效比普通铺货卖家高两倍,2022年上半年照样稳得住。再看Boulevard, 27个人的团队管着15万SKU,全靠一个叫Eiger的软件系统——这哪是卖货的,分明是做IT的。
国内做得最好的是易佰网络, 他们2022年上半年营收19.67亿,靠的是智能调价系统:平均每秒调价1100条listing,2020年12月7号那天光调价就干了1621万条。这种效率,靠人堆是绝对堆不出来的。
从“贸易公司”到“产品公司”:棒谷的转型能成吗?
意识到问题后棒谷去年底就开始砍SKU,想把“贸易型公司”改成“产品型公司”。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光是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就得耗上大半年。他们自研的首批产品8月才上市, 中间还有供应链断货的风险——俄乌冲突、天然气涨价,这些外部因素谁也挡不住。
转型的代价也不小。砍SKU意味着丢掉部分老客户,裁人影响团队士气,短期内营收肯定继续承压。邹欣自己也承认,“业务转型不是一朝一夕”,但没办法,不转可能连“活着”都难。
行业真相:没有绝对的好模式, 只有适者生存
其实棒谷的故事,折射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困境。有人走精品路线, 像安克每年投7.78亿搞研发;有人死磕铺货,像易佰靠软件系统提效;还有人做独立站,像棒谷的Banggood曾进全球Alex排名前500。没有哪种模式是“万能药”,关键看能不能跟上市场变化。
这两年行业里“死掉”的卖家不少, 但活得好的都有一个特点:要么在产品上砸真金白银,要么在系统上投重金。安克的氮化镓充电器能卖爆, 不是主要原因是运气好,是研发投入堆出来的;易佰的智能系统能调千万条listing,不是靠技术好,是愿意在IT上花钱。
说到底,跨境电商早过了“铺个货就能赚钱”的年代。棒谷裁员3000万转型,是阵痛,也是清醒。那些还在铺货的卖家, 要么学易佰、三态,把自己变成“软件公司”;要么赶紧往“产品型”转,否则下一个“棒谷”可能就是自己。
给中小卖家的启示:别盲目跟风, 找到自己的“护城河”
看棒谷的故事,中小卖家或许能得到点启发。别一上来就想着铺几万SKU,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管理能力;别盲目羡慕“大而全”,想想能不能做“小而精”。就像安克从充电器起家, 慢慢做成全球品牌;或者像Boulevard,用27个人管15万SKU,靠的是技术壁垒,不是人海战术。
行业里有个流传的说法:“现真正能活下去的,永远是那些找到自己“护城河”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