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东南亚电商市场火爆,现在进入是成为炮灰还是抓住红利

东南亚电商的“真香”与“踩坑”:TikTok到底值不值得冲?

三四个月前, Mr.hugo还在TikTok的英国直播间里吆喝,视频带货、直播带货全试了一遍,再说说却摸着口袋里的亏损单子,默默关掉了东南亚市场的店铺。“国内卷不动了想着东南亚能捞一笔,后来啊物流慢得像蜗牛,退货单堆成山,便宜货卖不动,贵货没人信。”他的故事, 像极了无数盯着TikTok东南亚电商的跨境卖家——一边是2.4亿月活用户撑起的流量狂欢,一边是物流、退货、低价竞争的踩坑现场。到底现在冲进去,是能抓住红利分块蛋糕,还是成了给平台试错的炮灰?

2.4亿月活撑起的流量狂欢:东南亚凭什么让TikTok上头?

TikTok 手机就是他们的全部——购物、社交、娱乐都在上面和国内用户习惯几乎一模一样。更别说东南亚文化里“爱热闹”的基因, 短视频刷着刷着就下单,直播间里“家人们”一喊就付款,这种场景在国内早见惯不怪,在东南亚却还是新鲜热辣的红利。再加上货到付款的普及, 东南亚消费者对“先收货再付款”的接受度比欧美高得多,2021年东南亚电商GMV增速62%,218亿美金的市场规模,背后是COD撑起的高转化率。

TikTok 东南亚电商市场火热,现在入局是炮灰还是红利?
TikTok 东南亚电商市场火热,现在入局是炮灰还是红利?

平台算法也在推波助澜。TikTok后台, 东南亚每10个互联网用户里6.3个会主要原因是看到广告产生计划外购买,这种“被种草即下单”的习惯,简直是TikTok电商的天然土壤。

从英国到东南亚:TikTok为什么放弃“成熟市场”转投“蓝海”?

TikTok不是没试过成熟市场。2021年6月, 英国站点上线,后来啊用户早就习惯了亚马逊的“购物即搜索”,看到短视频里插直播带货,直接弹幕刷“别打扰我刷视频”。一位英国用户直接吐槽:“10英镑一件夹克?便宜没好货,我才不会浪费钱试错。”欧美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高,习惯了闭环平台的购物体验,TikTok的“社交+电商”模式水土不服。反观东南亚, Shopee、Lazada这些本土电商才成立不到10年,消费者还没被“品牌绑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反而更高。

东南亚的数字化基建也为TikTok铺了路。欧美消费者依赖电脑缴费、购物,东南亚却直接跳过PC时代,移动支付普及率极高。印尼的GoPay、越南的MoMo,这些电子钱包早已融入日常生活,加上COD模式,支付链条几乎无障碍。对比英国用户对“直播带货”的反感, 东南亚消费者反而觉得“边刷视频边买”很新鲜——就像当年国内用户从“淘宝购物”转到“抖音直播”一样,适应速度比想象中快得多。

Mr.hugo的“三个月试水”:谁在TikTok东南亚成了炮灰?

Mr.hugo踩的坑,其实是很多卖家的通病。“我发往菲律宾的包裹,物流要20天买家收到货都忘了自己买过啥,退货率高达30%。”他苦笑着说为了冲销量,他卖9.9美元的廉价手机壳,后来啊差评铺天盖地,“质量差得像地摊货”。低价竞争在东南亚看似是捷径, 实则是个死胡同——东南亚消费者虽然爱便宜,但更看重“性价比”,9.9美元的东西他们宁愿多花5美元买质量好的。加上物流慢、退货难,COD模式下买家拒收率居高不下不少卖家再说说发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另一位做服饰的卖家Lucas也栽过跟头。“我直接把国内的直播间搬到越南,用中文喊‘家人们冲’,后来啊弹幕全是看不懂的问号。”他忽略了语言和文化差异, 东南亚用户更喜欢本地化内容——用当地语言配音、展示产品在本地场景中的使用,甚至找本地网红站台,这样才有信任感。Lucas后来调整策略,找了越南小网红合作,单场直播销售额才从500美金涨到5000美金。

低价不是万能药:东南亚消费者真的“便宜就好”?

很多人以为东南亚就是“低价市场”,其实大错特错。数据显示,东南亚消费者对“单一品牌”的忠诚度极低,但他们对“品质”的敏感度不低。比如印尼年轻人买美妆, 宁愿贵一点买“网红同款”,也不愿买便宜货;越南消费者买3C产品,认准“有中文说明书”的跨境卖家,觉得更靠谱。联合利华在东南亚推出的YOUVIT品牌, 靠的不是低价,而是“现代产品形式+全渠道分销”,直接颠覆了传统维生素市场,这说明东南亚市场要的是“差异化”,不是“低价战”。

英国用户的“10英镑不心动”案例, 其实给了我们启示:东南亚消费者虽然对价格敏感,但更怕“踩坑”。他们宁愿多花钱买“有保障”的商品,也不愿为低价承担质量风险。所以做TikTok东南亚电商, 与其拼低价,不如拼“信任感”——展示真实的用户评价、透明的物流信息、甚至是工厂生产画面让买家觉得“这钱花得值”。比如深圳某卖家居的商家, 在短视频里拍“从打包到发货的全过程”,配上“48小时内发货”的字幕,转化率直接提升了30%。

国内卷不动了?东南亚电商的“中国经验”复刻有多香?

国内卷直播电商的玩家,其实在东南亚有天然优势。“我们团队在国内做抖音直播,熟悉短视频算法,知道怎么拍视频能火,怎么喊话能促单。”做了3年国内直播的Lucas, 去年把美妆品牌Ekleva带到了Lazada,“东南亚买家和国内年轻人一样,吃‘颜值’那一套,我们的直播间背景、产品展示方式,直接复刻国内经验,上线三个月就卖了20万美金。”文化相似性让国内经验能快速复刻, 短视频内容、直播话术、甚至节日营销,在东南亚都能照搬,这比欧美卖家“摸着石头过河”强多了。

国内电商的“精细化运营”经验也适用。比如做细分品类,国内卖家擅长“小类目深耕”,在东南亚同样有效。卖宠物用品的商家, 不做笼子、食盆这些大类,专攻“猫咪自动饮水机”,针对东南亚养猫人群,用“解决猫咪饮水问题”的场景化内容带货,客单价虽然高,但复购率也高。这种“小而美”的策略,比在大类目里当炮灰靠谱得多。

493%订单增长背后:TikTok东南亚的“平台红利”还能吃多久?

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增长数据确实亮眼。2022年2月到6月,5个新站点上线后订单增长493%,GMV增长92%。平台也在推波助澜——给泰国、 越南用户发运费券,鼓励商家做“短视频+直播”组合内容,甚至推出“达人分销”模式,让本地网红帮带货。这些政策红利,让早期入局的卖家尝到了甜头。比如深圳某卖家居的商家, 靠一条“收纳神器”短视频爆火,单条视频带来5万订单,转化率高达8%,比国内抖音直播还高。

但红利期不会一直持续。因为更多卖家涌入, 东南亚TikTok电商也会面临“内卷”——比如2023年底,越南站点的女装类目商家数量同比增长200%,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平台算法也在调整,早期靠“蹭热点”就能爆火的视频,现在需要更优质的内容才能获得流量。所以想抓住红利,得趁早布局,一边提升内容质量,别等平台规则变了才反应过来。

小类目当“皇帝”:新手怎么在TikTok东南亚避开炮灰?

新手想避开炮灰,得学“小类目当皇帝”。别在3C、 服装这种大类目里卷,去做“东南亚细分需求”——比如菲律宾的“防蚊神器”、越南的“中文学习机”、马来西亚的“清真美妆”。选品要“小而美”,供应链还得稳,最好在海外仓备货,不然物流慢了直接翻车。本地化运营也很重要, 别用国内的那套“全网最低价”,要学东南亚消费者喜欢的“

供应链优化是关键。COD模式下退货率高,所以产品质量一定要过硬。某卖电子配件的商家, 在越南用“海外仓+COD”模式,72小时内发货,买家收到货不满意,直接在海外仓换货,拒收率从25%降到8%。还有的商家和本地物流合作, 推出“2小时达”服务,针对雅加达、马尼拉这些大城市,用“极速配送”吸引高端用户,客单价提升50%,利润率反而更高。

从“社交平台”到“购物APP”:东南亚用户需要怎样的TikTok电商?

东南亚用户对TikTok的认知,正在从“刷短视频的APP”变成“可以买东西的APP”。这种转变需要时间,也考验商家的适应能力。比如泰国消费者, 喜欢在短视频里看“开箱测评”,觉得真实可信,所以商家可以多拍“产品试用”视频,展示使用效果;印尼消费者喜欢“互动”,直播间里设置“点赞到多少上链接”,参与感强了转化率自然高。和欧美用户“反感直播带货”不同,东南亚用户把直播当成“逛街”,热闹、有趣才能留住他们。

TikTok也在推动这种认知转变。2023年, TikTok在东南亚推出“商城”功能,把短视频、直播、商品货架整合在一起,用户刷着刷着就能直接下单。这种“内容+电商”的闭环,比传统电商更符合东南亚用户的浏览习惯。数据显示, TikTok东南亚用户平均每天花2.5小时刷视频,其中30%的时间会浏览带货内容,这种“高粘性+高转化”的组合,是其他平台比不了的。

物流与支付:TikTok东南亚的“基建短板”怎么补?

物流和支付是绕不开的坎。TikTok虽然合作了第三方物流,但东南亚岛屿多,偏远地区配送慢,印尼的某些岛屿甚至要30天才能到。跨境商家要么自己建海外仓, 要么用“本地仓+COD代收”模式,比如在雅加达、马尼拉设仓,本地人送货上门,当场收钱。支付方面 COD虽然接受度高,但拒收率也高,有些卖家开始推“电子钱包”,给满减优惠引导用户线上支付,既能降低拒收率,还能回款更快。

本地化物流服务商也在崛起。比如越南的GHN, 专门做电商配送,覆盖全国63个省市,48小时内能送到;印尼的JNE,推出“COD+电子钱包”混合支付模式,买家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或扫码支付,灵活性更高。和这些本地物流合作, 比用国际快递更便宜、更高效,虽然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但能大幅降低退货率和差评,长期来看更划算。

年轻人口的“双刃剑”:高转化率背后的消费习惯陷阱

东南亚年轻人口多, 平均年龄28.8岁,意味着消费潜力大,但也意味着“喜新厌旧”。菲律宾的Z世代可能今天追捧这个网红,明天就换下一个,品牌忠诚度极低。所以卖家不能靠“一招鲜吃遍天”,得持续输出新鲜内容,保持曝光。比如做服装的,每周上新款式;做零食的,每个月推新口味,让用户总有新鲜感。不然用户刷不到你,转头就忘了你的存在。

冲动消费也是问题。东南亚年轻人容易“被种草”,但冷静下来就可能退货。某卖美妆的商家发现,晚8点到10点的直播间转化率最高,但第二天早上10点前,有30%的订单会取消。于是他调整策略, 在直播时强调“7天无理由退货”,一边用“限时优惠”制造紧迫感,让用户“当下就下单”,减少犹豫时间,退货率降到15%。

2024入局指南:TikTok东南亚是“再说说的风口”还是“新的内卷”?

2024年冲TikTok东南亚,不是“要不要冲”的问题,而是“怎么冲”。别想着“一夜暴富”,也别被“炮灰论”吓退。国内卷不动的中小卖家, 其实有机会——把国内成熟的短视频电商经验,结合东南亚本地需求,做“差异化+精细化运营”。比如卖家居的,主打“小户型收纳”;卖美妆的,主打“热带气候适用”。先小范围试水,跑通一个站点,再复制到其他国家,比盲目allin靠谱多了。

平台红利还在但窗口期不长。因为TikTok东南亚用户增长放缓, 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未来可能会像国内抖音一样,只有优质内容和稳定供应链的商家才能活下来。所以想入局的, 现在就得行动——不是冲进去当炮灰,而是带着“差异化优势”抓住红利,在东南亚电商的“新淘金热”里分一杯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