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被查封,亚马逊大卖却上市了
从天泽信息看亚马逊大卖的生死迷局:查封背后藏着上市密码
跨境电商圈最近有个怪现象:一边是财产被衙门查封, 银行账户被冻结,另一边却忙着更名、筹备上市。天泽信息这家公司,把这种魔幻现实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作为有棵树的母公司, 它在2021年被亚马逊一口气封了340个店铺,1.3亿资金被冻成冰坨子,转头却在2023年说要改名叫“有棵树”,冲刺创业板。这操作,连老卖家看了都得捏一把汗——这到底是转型重生,还是资本游戏?
6000万贷款逾期, 天泽信息的“多米诺骨牌”
2020年3月,天泽信息从浦发银行借了6000万短期贷款,当时还挺风光,用子公司株式会社TIZA的日元保证金做了质押。谁能想到,两年后这笔钱会变成压垮骆驼的再说说一根稻草。2022年7月,南京中院一纸裁定书,直接把天泽信息在南京和郑州的两处不动产给查封了。欠的钱不多,本金加利息也就700多万,但背后的问题可没那么简单。

问题出在那笔日元保证金上。2021年开始日元一路贬值,天泽信息拿去结汇后连贷款本金都不够还。更雪上加霜的是 亚马逊在2021年4月的“封号潮”里把天泽旗下有棵树的340个站点给端了1.3亿资金直接冻结。这下好了现金流彻底断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银行起诉自己成了“老赖”。有意思的是 天泽信息的实控人肖四清,身上背着14个司法案件,三个股东被列为被施行人,连高消费都受限了。但即便这样,公司还在推进更名上市,这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到底是想东山再起,还是想借壳套现?
亚马逊封号潮:一场行业“大清洗”的开始
2021年那波亚马逊封号潮,跨境电商圈至今还心有余悸。两个月内,5万中国卖家被关店,行业损失据说超过千亿元。天泽信息只是其中一个倒霉蛋。有棵树作为华南四少之一, 靠铺货模式起家,巅峰时期在亚马逊上的店铺数量多到自己都数不清,后来啊一夜之间30%的站点没了。更讽刺的是 赛维时代在上市审核时被深交所追问多账号开店是否合规,再说说居然说“封号是主要原因是账号审核未通过不涉及刷评”——这话连自己都不信吧?亚马逊的规则就像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触发“重大处罚”。
封号潮的影响远不止天泽信息一家。环球易购在2021年6月被申请破产, 这家曾经靠铺货做到深圳大卖的企业,错误预估了旺季备货量,后来啊库存积压成山,现金流直接断裂。到了2022年7月, 东莞的库珀电子也宣布停产,公告里写得明明白白:多家跨境大卖拖欠货款,国内外订单断崖式下跌,疫情加上俄乌冲突,年年亏损。这些企业的倒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砸向整个产业链。
铺货模式的黄昏:从“野蛮生长”到“生死时速”
老卖家都知道,铺货模式曾经是跨境电商的“万能钥匙”。2020年那会儿,只要能找到便宜货源,往亚马逊上铺货,就能躺着赚钱。兰亭集势那年营收涨了63.4%, 扣非净利润暴涨1161.44%,乐歌股份营收增长98.42%,安克创新也稳稳增长40.54%。这些数据看着诱人,但背后全是风险——铺货本质是“平台依赖症”,亚马逊规则一变,说没就没。
有棵树就是典型例子。2019年被天泽信息收购后业绩承诺只在2018年完成,2019到2020年连续两年没达标。2021年上半年,亚马逊业务萎缩加上独立站崩盘,营收直接下滑51.12%。更致命的是存货周转天数高达304天退货率飙升到离谱的程度。这说明什么?铺货模式在平台红利期还行,一旦红利消失,库存和资金就成了定时炸弹。初代大卖家崩盘,不是偶然是必然。
海运费和原材料:压垮卖家的“双重暴击”
除了亚马逊封号,2021年的跨境电商还遭遇了“成本暴击”。海运费从2020年的2000美元一个40英尺集装箱,直接涨到2万美元,翻了10倍。物流成本占整个跨境电商成本的20%-30%,这么一涨,利润直接被削掉一大半。更坑的是原材料价格也跟着涨,部分涨幅超过50%。巨星科技2021年二季度的财报里就提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国际物流堵塞,对盈利能力影响很大。
到了2022年,海运费虽然降了点,但比2019年同期还是高出4倍以上。标准普尔的数据显示,集装箱运费下降是主要原因是货物流动减弱,说白了就是消费萎缩了。多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到一年多最低,美国、德国这些主力市场的购买力明显下降。卖家们陷入两难:不涨价亏钱,涨价了订单又没了。库珀电子的停产,很大程度上就是主要原因是这个死循环。
上市还是“借壳”?天泽信息的资本迷思
有意思的是天泽信息虽然官司缠身,却一直在推进上市。2023年,它宣布要改名叫“有棵树”,准备创业板IPO。但问题是公司已经被列为“失信施行人”,涉及63个未履行司法案件,这上市能顺利吗?赛维时代之前就主要原因是多账号开店问题被深交所追问,再说说只能硬着头皮说“不涉及刷评”。天泽信息会不会也走这条路?或者说上市只是资本方想套现的手段?
跨境电商行业对上市有种执念。安克创新、乐歌股份上市后股价一度涨得不错,但真正靠产品力和品牌活下去的没几家。很多大卖上市后反而开始搞资本运作,忽略了主营业务。天泽信息收购有棵树时就花了4.2亿并购贷款,后来啊多次逾期,再说说把旗下大楼都拍卖了。现在还想借壳上市,这操作怎么看都像“拆东墙补西墙”。
转型阵痛:从“铺货大王”到“品牌玩家”的蜕变
封号潮和成本暴击,把跨境电商逼到了转型关口。安克创新能逆势增长,靠的是充电宝这类微创新产品,把Anker品牌做到了亚马逊充电品类Top1。乐歌股份也是靠人体工学椅打开了市场。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点:不再依赖平台,而是做自己的品牌。天泽信息现在想把有棵树从铺货模式转向产品型,但这条路不好走。
有棵树2021年的财报显示,独立站业务萎缩严重,亚马逊业务发展也不理想。转型需要时间,更需要钱。但天泽信息现在连贷款都还不上了哪来的资金搞研发和品牌建设?比一比的话,安克创新每年营收93亿,扣非净利润7亿,有钱投入品牌,自然活得滋润。这说明什么?跨境电商的下半场,比的不是谁铺货铺得多,而是谁的品牌能扎根海外。
行业洗牌:活下去的永远是少数
跨境电商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洗牌。5万卖家被封,环球易购破产,库珀电子停产,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的生死挣扎。但危机中也藏着机会。兰亭集势2021年营收涨了63.4%, 扣非净利润暴涨1161.44%,说明只要转型成功,依然能活得很好。
洗牌的核心是“去平台化”。亚马逊的规则越来越严,动不动就封店,卖家不能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独立站、多平台布局、品牌建设,才是未来的出路。但转型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小卖家没钱搞研发,大卖家又沉迷资本游戏,真正能抓住机会的,可能只有少数企业。
天泽信息的未来:上市神话还是资本泡沫?
天泽信息现在就像走钢丝,一边是债务和官司,一边是上市承诺。它能成功吗?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跨境电商行业已经变了。靠铺货、靠平台红利赚钱的时代过去了未来的赢家,一定是那些有品牌、有产品、有供应链的企业。天泽信息想借壳上市, 如果只是为了套现,那注定会重蹈覆辙;如果真的想转型,那就要先把债务问题解决,把产品做扎实。
亚马逊封号潮倒逼行业反思: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是店铺数量?是平台流量?还是品牌价值?答案很明显。天泽信息的案例给所有卖家提了个醒:平台靠不住资本靠不住只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把品牌推出海外。至于上市,那只是后来啊,不是目的。如果业务不健康,上市也只是一场资本泡沫,迟早会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