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后,亚马逊要求这些品类上架商品描述必须添加属性改写功能吗
黑五网一前夜, 亚马逊突然改listing规则,卖家炸锅了
十月底的深圳坂田,跨境电商办公室的灯亮到凌晨三点。老张盯着电脑屏幕上亚马逊卖家中心的红色警告提示,手边的咖啡已经凉透。“这新规选的什么时候?”他把鼠标往桌上一摔,“黑五网一就差半个月,突然要改四个属性,谁受得了?”旁边刚入职的小王还在研究怎么填写“产品描述”, 听到这话苦笑:“刚把五点描述优化完,又要弄这个,亚马逊是存心不让人睡觉吗?”
这场突如其来的listing规则变动,像一颗炸弹在卖家圈炸开。2022年11月中旬, 亚马逊美国站、欧洲站、日本站一边发布公告:从12月1日起,某些产品类型的新产品和现有listing必须包含颜色名称、尺寸名称、产品描述和所属类别名称属性。公告下面还附了一张长长的品类清单, 衬衫、运动衫、裤子、窗帘、地毯、背包……这些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类目,突然多了一道“必填题”。

新规到底说了什么?这四个属性从“可选”变“必填”
翻开公告原文, 亚马逊写得还算明白:受影响的产品类型,新上架时必须填写四个特定属性,缺一不可;现有的listing也要在12月1日前补全,否则产品会被“隐藏”——简单说就是买家搜不到,加不了购物车。颜色名称类目包括衬衫、 汗衫、运动用品、裤子、外套、泳衣、毛衣、背心、短裤;尺寸名称类目是衬衫、运动衫、外套、裤子;产品描述类目最广,从家居用品的窗帘、地毯,到手机壳、汽车配件,再到户外生活的帐篷、烧烤架,足足二十多个大品类;类别名称则相对聚焦,主要是背包类。
“这四个属性以前都是‘建议填写’,现在突然变成‘必须填写’,相当于把游戏规则改了。”做了五年亚马逊的李姐在卖家群里吐槽, “我有个listing卖了三年,产品描述一直写的‘高品质’,现在非要改成具体的材质、功能,你说这不是折腾人吗?”群里瞬间炸开锅, 有卖家晒出后台截图,显示“缺少尺寸名称”的红色警告,还有卖家问“颜色名称写‘红色’不行吗?非要写‘酒红色’?”
卖家真实吐槽:“旺季添乱, 改一次属性少赚几千块”
“太糟糕了亚马逊在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上架了listing新规。”卖家A在论坛发帖,语气里全是火气。他主营运动服装, 11月刚备了十万件货准备冲黑五,后来啊发现所有款式的listing都需要补全颜色和尺寸属性。“找了三个兼职, 熬了两个通宵才改完,后来啊改完之后有两个产品的排名掉了三十多位,广告花费比平时高了20%,你说亏不亏?”
卖家B的问题更细:“由于使用全部大写,listing是否被抑制?”他发现改完属性后 流量突然断崖式下跌,怀疑是颜色名称里用了“BLACK”全大写,被亚马逊判定为“滥用关键词”。论坛里有人回复“试试改成‘Black’”, 卖家B试了流量慢慢回升,但他还是觉得莫名其妙:“以前全大写没事,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平台规则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卖家C的抱怨则戳中了中小卖家的痛点:“每一个变化都会导致一些问题,在旺季当下listing发生变化很麻烦。”他公司只有五个人, 平时一个人要管两百多个listing,新规一出,全员加班到周末,“老婆孩子都抱怨,说这个年别想过了。”更让他担心的是 改属性时难免出错,有个listing不小心把“产品描述”复制粘贴错了导致产品被下架,申诉了三天才恢复,“黑五网一那几天万一再出这种事,直接破产。”
平台意图VS卖家痛点:亚马逊到底想干什么?
卖家们一边骂着,一边也在琢磨:亚马逊为什么要在旺季搞这种“幺蛾子”?有经验的老卖家分析, 这招可能是为了“清垃圾”——以前很多卖家随便填属性,甚至不填,导致买家搜“红色衬衫”出来一堆“蓝色”的,或者搜“大码”后来啊只有均码,退货率高得吓人。亚马逊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干脆强制要求填准确。
这个说法有点道理。2022年第三季度, 亚马逊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因“产品信息与描述不符”导致的退货率同比上升了12%,客服咨询量增加了18%。强制填写属性,确实能让买家更快筛选到想要的产品。比如买运动裤的, 直接点“尺码:L”和“颜色:黑色”,不用再一个个点进去看详情,购物路径缩短了转化率自然能上来。
但卖家们不买账:“用户体验重要,我们赚钱就不重要了?”某家居大卖的运营总监私下说:“我们内部测算过 一个listing补全属性平均需要15分钟,两百个listing就是五十个小时按时薪30块算,人力成本就多了一万五。黑五网一期间,这笔钱够多请两个客服了。”他给记者看了一份行业调研报告, 显示75%的中小卖家认为新规增加了旺季运营压力,60%的卖家承认主要原因是来不及改属性,部分产品在12月初出现了“隐形”状态。
不合规的代价:黑五前三天 这些产品直接“消失”了
新规施行后的第一周,惨剧开始上演。12月2日 深圳某3C卖家老林发现自己的手机壳listing突然搜不到了后台显示“缺少产品描述属性”。他急得满头汗,主要原因是这个手机壳是黑五主推款,每天能出两百单。联系客服,被告人知“需补全属性并审核,审核时间1-3个工作日”。后来啊等到12月5日 黑五高峰期都快过了产品才恢复上架,那几天订单量还不到平时的三分之一,“算下来少赚了差不多五万块,全是亚马逊改规则害的!”
更惨的是做服装的卖家小陈。她的店铺有三十款卫衣,12月1日前只改了二十款,剩下的十款没来得及处理。后来啊黑五当天那十款卫衣的流量直接归零,订单量从平时的每天一百单掉到十单。“有个买家想买XXL码的灰色卫衣, 搜了半天没找到,后来发现我们店有,但属性里没写‘灰色’,被系统过滤了。”小陈说她现在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属性,生怕再出这种事。
但也不是所有卖家都在抱怨。杭州某户外用品公司的负责人王总就笑呵呵地说:“新规对我们反而是机会。”他们公司主营帐篷, 12月1日前就按要求补全了所有属性,包括“产品描述:防水3000mm,抗风指数6级”。黑五期间,他们的帐篷转化率比同行高了15%,订单量突破了两千单。“很多卖家没写防水指数,买家一看就知道我们的更专业,自然选我们。”王总拿出后台数据, 指着“产品描述”属性说:“你看,这个属性带来的搜索流量占了总流量的30%,以前根本没重视。”
属性 不是“复制粘贴”, 这样填才能提升转化
其实亚马逊这次的新规,与其说是“限制”,不如说是“引导”——引导卖家把属性填得更精准、更详细。很多卖家抱怨“麻烦”,是主要原因是他们还停留没意识到好的属性描述能直接带来流量。
颜色名称怎么填?不能只写“红色”,要写“酒红色”或者“复古红”,最好加上场景词,比如“情人节红色”。尺寸名称更要注意, 欧洲站用“EU 42”,美国站用“US 10”,不能混着写;服装类最好加上“建议内搭尺码”,比如“建议M码内搭L码外套”。产品描述是重头戏, 要突出核心卖点,比如家纺类写“60支纯棉,亲肤透气”,工具类写“合金材质,防滑手柄,适合家庭维修”。
“属性填得好,流量多一倍。”做了八年亚马逊运营的张师傅分享经验。他负责的一个厨房刀具listing, 在“产品描述”里写了“德国工艺,锋利耐用,切肉切丝不粘刀”,黑五期间搜索“不粘刀刀具”的长尾词,他们的产品排在了前三名,订单量比平时翻了两倍。“以前总觉得产品描述不重要,现在才发现,这其实就是‘隐藏的标题’啊!”
旺季应急方案:三天快速合规, 不影响黑五节奏
距离12月1日只剩三天还有几百个listing没改怎么办?别慌,老卖家们了一套“应急三步法”。
第一天先“抓大放小”。用亚马逊卖家后台的“库存报告”功能, 导出所有受影响品类的listing,按“30天销量”排序,优先处理销量前50%的产品。这些产品是黑五的主力,改晚了损失最大。用工具比如“卖家精灵”批量筛选出缺少属性的listing,标记出来。
第二天集中火力“填属性”。颜色名称和尺寸名称比较好填, 直接从产品包装上找就行;产品描述麻烦点,但可以复制“五点描述”里的核心卖点,稍微改改就行;类别名称直接选亚马逊推荐的,别自己乱填。找两三个兼职,一人负责一个品类,效率能翻倍。李姐说:“我们当时找了三个在校大学生, 每小时给30块,培训了两个小时一天就改了一百多个listing。”
第三天检查“防出错”。改完后一定要用手机模拟买家搜索,看看产品能不能搜到,点进去属性对不对。有个卖家改完属性后忘了检查,后来啊把“尺寸名称”写成了“颜色名称”,导致产品被下架,申诉了两天才恢复。“这个步骤千万不能省,不然等于白改。”
利用新规弯道超车:这些卖家反而赚了
聪明的卖家不会抱怨规则,而是利用规则赚钱。深圳某服装品牌发现, 很多卖家没在“尺寸名称”里加“适合身材”,于是他们在属性里写了“适合微胖身材,梨形身材”,后来啊黑五期间,“微胖身材”这个关键词带来的流量占了总流量的20%,订单量比平时高了40%。
做家居用品的卖家更绝,他们在“产品描述”里加入了“适合北欧风装修”“适合小户型”等场景词。数据显示, 12月1日后搜索“北欧风窗帘”的买家,他们的listing点击率比同行高了18%,转化率提升了15%。“以前总觉得属性是给平台看的,现在才知道,这是给买家看的‘广告语’啊!”某大卖的运营总监说。
还有卖家利用“类别名称”做差异化。比如背包类, 很多卖家只选“背包”,而他们选了“商务背包+学生背包”,后来啊在“学生背包”这个细分品类里他们的产品排在了第一页,订单量翻了三倍。“平台给了我们‘精准定位’的机会,不用白不用。”
黑五网一还没过 2023年listing规则又传新变动
就在卖家们忙着适应12月新规时圈内又传出消息:2023年亚马逊可能要求添加“材质属性”和“适用场景属性”。某大卖的供应链负责人说:“平台永远在追求‘更精准的信息’,卖家得跟上节奏,不然迟早被淘汰。”
老张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刷亚马逊的卖家公告。“以前从来不看,现在比看女朋友朋友圈还勤。”他苦笑着说“规则改来改去,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不过话说回来也正是主要原因是规则在变,才有小卖家逆袭的机会,不然大卖家垄断了我们哪还有饭吃?”
黑五网一的硝烟渐渐散去,但亚马逊listing规则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对于卖家 与其抱怨,不如把新规当成一次“优化升级”的机会——毕竟能写出精准属性的人,才能写出精准的listing;能写出精准listing的人,才能在亚马逊这个大浪淘沙的市场里活下去,活得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