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中国制造难题,中国卖家强势反击

在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 疫情确实让一些摊主日子不好过但做灯具的老板老王最近挺忙,充气泳池卖得特别火,瑜伽垫订单也排到了下个月。老王说:“老外现在喜欢买这些,便宜又好用,海运贵点他们也认。”这场景像不像亚马逊上的中国卖家?一边是平台规则变来变去,另一边是供应链韧性撑起一片天。

从封号潮到复苏信号:中国卖家的“不死鸟”姿态

2021年4月那波亚马逊封号潮,让跨境电商圈炸了锅。5万家店铺被封,“华南四少”“坂田五虎”这些大佬中招,不少卖家以为要彻底退出欧美市场。可你看数据, 2022年第三季度,乐歌股份营收23.12亿元,同比增长10.1%;安克创新前三季度营收95.37亿元,净利润8.3亿元,同比涨了28.6%。这些数字像不像一记耳光,打在唱衰中国卖家的人脸上?

中国卖家强势反击!亚马逊身陷“中国制造”难题?
中国卖家强势反击!亚马逊身陷“中国制造”难题?

有意思的是封号潮后中国卖家没退反进。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显示, 2022年3月起,中国卖家在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停止下滑,开始回升。到年底,美国市场销售额占比创历史新高,基本拿回了这两年失去的阵地。绿联科技更狠, 2021年在亚马逊前十的SKU卖了1.58亿元,2022年上半年营收18.3亿元,三年年均增速30%。你说这是运气?不是供应链的底气。

供应链:中国卖家的“秘密武器”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老板们早就摸透了门道。老王做灯具,从设计到生产,最快15天就能出新品,价格比欧美同行便宜一半。这种“快反”能力,亚马逊上的中国卖家玩得更溜。安克创新为什么净利润涨得比营收快?主要原因是他们把研发砸在充电技术上,快充产品溢价空间大,亚马逊用户还抢着买。

更绝的是“隐形供应链”。你见过注册在四川眉山,品牌名却像塞尔维亚网球选手的卖家吗?Kimzon网络科技旗下Zocavia、Zocania这些品牌,听着洋气,根子在中国。他们把产品藏在欧洲品牌名下价格卖上去不说还避开了部分平台的“中国制造”偏见。这招够不够狠?

亚马逊的“双标”困境:中国卖家为何总躺枪

亚马逊最近又惹上官司了。美国羊绒协会告它和卖家把腈纶围巾说成“100%羊绒”, 产地明明是苏格兰,外媒评论区却一群人在骂“中国制造假货”。气不气?中国卖家跟着背锅,7家公司直接在加州把亚马逊告了要求追回扣留资金,质疑平台“双标”。

这事儿不是第一次。2021年封号潮,多少卖家账户被封,资金被冻结,申诉石沉大海。有个做3C配件的卖家跟我说:“我合规经营了5年, 就主要原因是产品卖得好,被说‘刷单’,账户里200多万美金拿不回来亚马逊连个理由都不给。”这种“有罪推定”的操作,让中国卖家寒了心,但也逼出了反抗的种子。

品控难题:亚马逊的“中国制造”依赖症

亚马逊自己都离不开“中国制造”。2015年它就拼命拉中国卖家入驻,要低价、要海量商品。后来啊呢?疫情一搞,工厂停产、海运飙涨,品控更难了。但你能想象亚马逊上没有中国卖家是什么样吗?玩具没了家电少了连瑜伽垫都断供了。美国消费者习惯了便宜好用的中国货,想甩掉?没那么容易。

数据显示, 亚马逊第三方市场年销百万美元的卖家里一半是中国人;顶级品牌里中国卖家占38%。这些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工厂在撑着。亚马逊想搞“去中国化”?先问问美国消费者愿不愿意为高价商品买单吧。

反击战:中国卖家的“三条腿走路”

面对亚马逊的打压,中国卖家没坐以待毙。安克创新的路子很典型:对内砸研发, 2022年把20%营收投进技术升级,快充、储能产品卖爆;对外拓渠道,除了亚马逊,独立站、海外仓全安排上,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涨了19.46%。乐歌股份更直接, 喊出要“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定价系数、盈利能力”,说白了就是要从“卖货”转向“卖品牌”。

奥海科技的打法更野。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暴涨53.25%,靠的是啥?一是做汽车精密零件时 偷偷给美国客户代工,不让公开“中国制造”标签,闷声发财;二是汇率波动时多币种结算扛风险。这些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想卡脖子?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供应链硬不硬。

小卖家的“生存智慧”

不是所有卖家都有安克的实力,但小卖家也有小卖家的活法。义乌做充气泳池的老板, 2022年看到美国人开始存钱,大件消费少了立马转战低价泳池,卖99美元一个,照样月销千单。还有做瑜伽垫的,把材质从PVC改成TPE,环保又耐用,价格只涨10%,转化率反升15%。这些土办法,比啥理论都管用。

更绝的是“抱团取暖”。封号潮后一群卖家搞起联盟,共享物流资源、合规经验,甚至集体跟亚马逊谈判。有个叫“Sopownic”的卖家,联合6家公司告赢亚马逊,拿回了部分冻结资金。这哪是卖家?这是跨境电商界的“复仇者联盟”。

未来博弈:谁离不开谁?

美国消费者变了。疫情后花钱更谨慎,大件不买了转向运动鞋、小家电这些“轻奢品”。中国卖家顺势而为,绿联的充电宝、安克的充电器,价格不贵但质量稳,正好戳中痛点。数据说亚马逊上热销百万美元的商家,一半是中国人,这些便宜好用的商品,美国佬离得开?

亚马逊也头疼。想摆脱中国依赖,可供应链、成本、消费者习惯,哪一样都绕不开。有内部人士透露, 2023年亚马逊悄悄放松了部分中国卖家的审核,就怕商品断供影响 Prime 会员体验。这关系,像极了情侣吵架,嘴上说着分手,心里还惦记着对方。

跨境电商这行,早就不是“躺着赚钱”的时代了。但中国卖家的韧性,从来超乎想象。从义乌小摊到安克大厂, 从封号潮到集体诉讼,他们用供应链当盾牌,用创新当长矛,在亚马逊的规则里杀出一条血路。这场博弈远没结束, 但有一点很清楚:没有中国制造,亚马逊的全球梦就缺了一块拼图;没有亚马逊,中国卖家也失去了一块重要阵地。未来?就看谁更会“玩”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