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上有哪些策略能帮助中国商家成功进行海外市场营销
当TikTok成为商家的隐形销售员
你在滑动屏幕时刷到过这样的视频吗?一个人在厨房即兴跳舞,手里却挥舞着空气炸锅,背景音乐魔性到让人忍不住跟着点头。你可能笑了顺手划走,但下一秒你就在搜索框里打出了“视频里那款空气炸锅”。这不是偶然是TikTok上每天都在发生的消费魔法。2022年12月, 一个叫#TikTokMadeMeBuyIt的标签已经累积了311亿次观看——这里没有明星代言,没有硬广轰炸,只有普通人的真实分享,却让无数产品一夜爆红。
Gaabor的TikTok实验:从曝光到脱销的50%奇迹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小家电品牌Gaabor在马来西亚做了一场冒险。他们没有选择传统的电视广告或搜索引擎投放,而是把所有赌注压在了TikTok上。后来啊呢?Top 10的达人通过直播带货,销售转化率超出预期50%,产品直接卖到脱销。这个数字背后 是Gaabor打通了TikTok Shopping的全链路——用户刷到视频,点击购物车,直接下单,物流由TikTok搞定,整个过程流畅到让人忘记自己正在“被营销”。

“TikTok是一站式的,从强化品牌认知到直接销售转化,其他平台做不到这个效果。”Gaabor马来西亚运营负责人Daniel Pu说。他们做了什么?选了当地达人、搭本土BGM、发起挑战赛,后来啊火了。比如子品牌Gweich的#GweichRancak挑战赛, 把品牌名和东南亚流行词“ranack”结合,6天内收获2.8亿浏览,企业号一周涨粉近2万。这些数据不是冷冰冰的报表,是真实发生在东南亚年轻人指尖的购买行为。
传统广告的“浪费一半”难题, TikTok用链路破解
“百货业之父”约翰·沃纳梅克百年前的抱怨依然刺痛着广告人:“我知道我的广告费被浪费了一半,但不知道浪费在哪里。”在YouTube上, 你可能花百万投了贴片广告,却不知道多少人是跳过的;在Instagram上,精美的图片点赞过万,转化率却可能不足1%。但TikTok Shopping把“曝光-互动-购买-沉淀”串了起来 用户从被种草到下单,平均只需3个点击——这大概是广告人最痛的痛点被治愈的时刻。
TikTok for Business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平台包揽销售到物流的全流程,另一种是整合企业原有的三方电商。Gaabor选择了前者,后来啊证明这是对的。2020年, 健身品牌Aerie的案例更惊人:创作者Hannah Schlenker发布了一条“什么都没做”的厨房跳舞视频,她穿的健身裤却让谷歌搜索量暴增2000倍,母公司American Eagle一举成为美国快时尚零售商第一名。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被种草,他们只是觉得“这个视频好好笑,想试试同款”。
从“微笑曲线”到“平权品牌”:中小商家的逆袭机会
过去的外贸人信奉“微笑曲线”:研发生产→代工销售→品牌建设,品牌永远是再说说一步。但TikTok撕碎了这套理论。2021年马来西亚小家电销量同比增幅57%, 中国品牌Gaabor没有等“有足够钱再做品牌”,而是从第一天起就把品牌建设融入内容创作。他们在TikTok上发的视频和达人别无二致, 没有生硬的产品介绍,只有“用空气炸锅做早餐”的日常场景——这种“去广告化”的内容,让用户觉得“这是朋友分享,不是品牌推销”。
大品牌也在转身。2023年10月, 蒂凡尼在Instagram上发布碧昂丝代言的广告,观看量160万;同一支内容放在TikTok上,换成达人站在浴室试戴产品,观看量飙到520万。为什么?主要原因是TikTok用户拒绝“高高在上”的品牌,他们想要的是“像朋友一样推荐”。纽约时报曾对比:传统广告是品牌对用户的单向输出, TikTok则是品牌和用户共同创作的内容——就像咖啡馆里大家聊天时突然聊到好物,自然又亲切。
UGC种草:用户自己写好的“广告脚本”
#TikTokMadeMeBuyIT标签下藏着无数真实故事:女生们试用新化妆品, 惊喜于能点蜡烛的充电器,中年人找到童年玩具。这些内容没有专业拍摄,没有脚本,却比明星广告更有说服力。主要原因是用户相信“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的推荐。2020年Walnut Unlimited的研究数据更扎心:74%的用户说TikTok让他们了解产品, 66%知道该买什么67%激发了购物欲——即使他们本来没打算买。
这种“被种草的无意识”正是TikTok的魔力。比如2022年, 东南亚用户刷到达人itsafiqhakim边跳魔性舞蹈边躲空气炸锅的视频,视频里炸锅被虚拟物体砸来砸去,反而成了亮点。评论区全是“这是什么锅这么抗造”“链接在哪里”。Gweich品牌没花一分钱请明星, 却让24万个二次创作视频成了免费广告——用户不是在消费内容,他们正在成为品牌传播的一部分。
本土化不是翻译, 是“融入当地人的日常”
中国商家出海常犯的错是把国内内容直接翻译过去,后来啊“水土不服”。但Gaabor的做法不同:他们选马来西亚本地达人, 用当地流行的BGM,挑战赛名字结合本土词汇,甚至连直播时间都选在年轻人下班后的8点。“TikTok for Business有成熟的本土化团队,帮我们找到用户真正感兴趣的方式。”Gaabor营销负责人说。这种“不是翻译是融入”的策略,让内容看起来就像当地人自己拍的。
2023年, “出海四小龙”围剿亚马逊的新闻刷屏,但真正成功的商家都明白:供应链优势只是基础,营销本地化才是关键。TikTok在全球有10亿月活,每个地区的流行文化、热门话题、用户习惯都不同。比如美国用户喜欢搞笑剧情, 东南亚偏爱舞蹈挑战,欧洲关注环保产品——用错内容,就像在中国卖羽绒服给赤道居民,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动。
All in TikTok:不是冒险, 是“抓住新媒介的红利”
通用电气营销主管琳达•博夫说过:“早期运用新平台的品牌,收益远高于投入。”TikTok对中国商家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品牌建设的“新土壤”。过去,中小商家没钱打广告,做品牌是大公司的游戏;现在一个爆款视频就能让无名品牌冲进类目TOP10。这种“品牌平权”的机会,在广告史上从未有过。
“事情正在起变化。”《广告狂人》里的台词放在今天依然适用。当年唐•德雷柏扔掉厚厚的调研报告, 靠灵光一现拿下客户;今天的商家扔掉“传统广告思维”,靠TikTok上的UGC内容赢得用户。这不是创意的消失,是创意的民主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每个品牌都可以融入社区。
未来已来:一键购物和“内容即货架”
Gaabor的成功只是开始。TikTok正在测试更多功能:比如一键购物, 用户刷到视频直接下单,不用跳转其他平台;比如“内容即货架”,视频下方直接挂商品链接。这些功能让“从看到买”的时间缩短到极致。2023年, TikTok在美国、英国、东南亚等多个地区上线了Shop功能,中国商家通过TikTok for Business就能接入,物流、支付、售后一站式解决。
流量密码不可复制,但品牌破圈的思维有迹可循。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家开始明白:在TikTok上,卖产品不如“融入生活”。就像Gaabor没有说“我们的锅质量多好”, 而是展示“用锅做早餐多方便”;Gweich没有强调“技术多先进”,而是用舞蹈挑战让用户记住“这个锅很有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或许才是品牌出海的终极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