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助力TikTok品牌高效出海
品牌出海总像在迷雾中航行, TikTok的流量海洋看似广阔,若找不到精准的航向,再多的投入也可能石沉大海。有人说定位就是画人群画像,可画出来的往往是一张张模糊的面孔,而非鲜活的个体。那些真正在TikTok上跑出增长的品牌, 从不是靠猜测用户想要什么而是蹲在用户真实的内容生态里捕捉他们未说出口的需求和情绪。让我们拆解几个在迷雾中找到灯塔的品牌,看看他们如何用精准定位撬动全球市场。
从“女性赋权”到“自我表达”:Y.O.U如何用情感锚点穿透东南亚
东南亚彩妆市场从不缺竞争者, 但Y.O.U硬是在2022年杀出重围,完成4000万美元C轮融资。这家海贝丽致旗下的彩护品牌, 2018年底才落地印尼,如今已覆盖近4万个点位,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遍地开花。它的秘诀藏在那个获得21亿曝光的话题标签里——#WouldYouLoveYou。别小看这六个字,背后是对东南亚年轻女性心理的精准拿捏。

Y.O.U的品牌主理人Jonathan曾透露, 团队在本土化上有个“笨办法”:提前拿到料体,找本地团队试用,再邀请TikTok网红提前体验并收集反馈。2022年初, 他们把“All In TikTok”定为企业一级战略,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发现东南亚女性在TikTok上的内容消费,越来越倾向“自我价值实现”相关话题。那些妆容教程、护肤分享,早已不是简单的产品种草,而是女性在表达“我可以更好”的宣言。
于是Y.O.U放弃传统彩妆品牌“强调功效”的套路,转而用“鼓励独立自信”作为情感锚点。他们拍摄的TikTok内容里 没有刻意展示产品遮瑕力多强,而是记录普通女性在工作、创业、追求梦想时用妆容给自己加分的瞬间。一位印尼创作者在挑战赛中分享:“涂上Y.O.U的口红,面试时我敢直视面试官的眼睛了。”这种内容让品牌快速进入用户心智, 直播间互动率远超行业均值,82万粉丝不是数字,而是一群被“赋权”的消费者。
对抗性观点:情感共鸣不是万能解药, 但脱离情感定位就是自断生路
有人会说彩妆就该讲成分、讲功效,谈情感太虚。可Y.O.U的数据打了这些人的脸:2022年6月, 其融资额累计达7000万美元,印尼市场的复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3%。当品牌只把产品当工具卖时 消费者只看价格;当品牌把产品当作自我表达的媒介时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TikTok上的用户刷的不是广告,是能让他们“被看见”的内容,Y.O.U只是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折叠屏的自我革命:三星如何用“反套路”吸引Z世代
提到三星手机, 很多人想到的是“高端”“科技感”,但在TikTok上,三星Galaxy Z Flip4的营销却走了条“叛逆”的路。2023年, 三星电子澳大利亚营销总监Eric Chou推出#FindYourFlipside活动,核心主张不是“折叠屏多好用”,而是“颠覆自我预期的可能性”。这招直接击中Z世代“不愿被定义”的痛点。
三星没找顶流明星代言, 而是组建了“Team Galaxy”——职业玩家、厨师、模特、化妆师,这些看似和手机无关的人,却用Galaxy Z Flip4拍出了“打破常规”的内容。比如一位游戏主播用折叠屏直播时突然把屏幕展开当提词器,边玩边做菜,视频播放量破千万。三星团队发现,Z世代对“完美人设”早已免疫,他们更爱看“不完美但真实”的探索过程。
活动上线两个月, #FindYourFlipside在TikTok上的相关内容超500万条,带动Z Flip4在澳大利亚18-24岁群体的销量提升35%。三星的案例证明, 科技品牌在TikTok的定位,不能只停留在参数对比,而要找到用户对“自我突破”的情感投射。那些把手机当“生产力工具”宣传的品牌,永远比不上把手机变成“自我表达伙伴”的品牌有穿透力。
雕花膏体的东方密码:花西子如何用文化差异撕开海外市场
2017年诞生于杭州的花西子, 2023年在海外TikTok上突然爆火,#florasis话题获得两亿多曝光。很多人好奇,一个主打“国潮”的美妆品牌,如何让海外用户接受“雕花口红”这种“反套路”设计?答案藏在它对“东方美学”的极致坚持里。
花西子的膏体雕花不是噱头,而是品牌的核心差异点。欧美美妆圈顶流博主“J姐”Jeffree Star曾评价:“这是我见过的最华丽的化妆品,简直就是艺术品!”这种评价源于花西子没有试图“西化”,反而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文化融入产品。TikTok上的海外创作者, 热衷用“开箱”视频展示雕花细节,有人甚至用放大镜拍摄膏体纹理,评论区里“东方工艺太惊艳”的留言比比皆是。
花西子的团队深谙:文化差异不是障碍,而是记忆点。他们没让网红强行“安利”, 而是鼓励创作者用“解密”的方式呈现产品——比如讲解雕花背后的传统纹样,或者演示口红如何搭配汉服。这种内容让花西子从“中国品牌”变成了“东方美学符号”,在欧美美妆市场杀出一条血路。2023年,花西子海外营收同比增长180%,其中TikTok带来的转化占比超过40%。
朴西的“踩屎感”奇迹:用户痛点就是品牌的定位金矿
鞋履品牌朴西的出海故事,堪称“捕捉用户痛点”的教科书。2023年7月, Morketing报道了它的成功案例:一个用户用“踩屎感”形容鞋子的穿着体验,朴西团队敏锐地抓住这个词,围绕它策划TikTok内容。后来啊一个月内,朴西获得超1000万曝光,新品销量直接翻倍。
别小看“踩屎感”这个接地气的词,它精准戳中了东南亚年轻女性对“舒适又时尚”的需求。朴西没在广告里堆砌“人体工学”“缓震科技”等专业术语, 而是拍用户穿鞋跳广场舞、逛市场的日常,真实展现“软到不想脱下来”的体验。这种内容让朴西在竞争激烈的鞋履市场中,快速建立起“极致舒适”的认知,转化率比行业均值高出28%。
菲鹿儿的东南亚密码:用本地化选品击中“肤质痛点”
东南亚美妆市场增速快,但竞争也白热化。美妆品牌菲鹿儿CEO方星在2023年分享过他们的定位策略:不盲目跟风欧美大牌,而是深耕本地肤质特点。东南亚气候湿热, 用户更倾向“轻薄不闷痘”的底妆,菲鹿儿据此推出适合油皮的无粉感粉底液,TikTok上的内容全是“油皮夏日救星”“持妆12小时不脱妆”的真实测评。
菲鹿儿的团队成员大多深耕印尼市场多年, 熟悉当地用户的审美偏好——比如喜欢自然提亮而非欧美式高光,于是产品研发时特意加入“亚洲肤色适配”的色号。这种“不碰瓷、 只专精”的定位,让菲鹿儿在2023年东南亚大促期间,TikTok直播间观看量突破500万,新客转化率提升35%。
Seaways的达人营销:信任比流量更重要
出海品牌Seaways的负责人黄瑶聪曾坦言:“一开始缺少声量, 单靠自己很难击穿,所以要借助达人的力量完成产品声量的快速放大。”但他们的达人策略不是随便找网红,而是“找对的人说对的话”。Seaways发现, 海外用户对网红的信任度,取决于“垂直度”和“真实感”,于是重点合作腰部及尾部达人——这些粉丝量不大,但忠诚度高,内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比如推广一款户外背包时 Seaways没找运动博主,而是找了一个喜欢徒步的宝妈,拍她用背包装孩子的玩具、零食、雨伞的日常视频。这种“场景化种草”比硬广更有说服力,TikTok评论区里“这个包我也要买”的互动量远超预期。Seaways的案例证明,精准定位目标受众,不仅要找对人,更要找对“沟通方式”。
品牌出海的定位,从来不是一道数学题,没有标准答案。Y.O.U的情感共鸣、 三星的自我颠覆、花西子的文化自信、朴西的痛点捕捉、菲鹿儿的本地深耕、Seaways的信任背书,这些成功的路径看似不同,却藏着共同的逻辑:蹲在TikTok的内容生态里像用户一样思考,像朋友一样沟通。当品牌不再试图“教育”用户,而是真正“看见”用户时精准定位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那些还在流量里打转的品牌,或许该停下来听听用户在TikTok上真正想说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