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即将入驻第三方平台,与亚马逊同台竞技
快时尚巨头的新赌局:SHEIN为何突然要和亚马逊抢饭碗
最近跨境电商圈传出一个挺劲爆的消息, SHEIN这家靠卖便宜衣服火遍全球的公司,居然打算搞第三方平台了。意思就是以后不光卖自己的衣服,还要让别的商家也来他们家开店。这操作有点像当年淘宝开放第三方卖家,直接把eBay挤下神坛。但这次不一样,SHEIN要对着干的,是亚马逊——那个已经把电商玩明白的全球霸主。说真的,这波操作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SHEIN不是一直靠自营打天下吗?怎么突然想起转型平台了?
从“自家卖货”到“开门迎客”:SHEIN打的什么算盘
翻翻SHEIN的近况就能发现点端倪。今年5月4号, 他们官方突然宣布要在全球推“SHEIN Marketplace”这个平台模式,而且不是空谈,巴西已经先试水了。说白了就是让外部商家也能在SHEIN的APP里卖东西。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 早在去年,SHEIN就悄悄招过国内外品牌供应商,要求商家自己开发生产产品,当时很多人以为只是试探,没想到今年直接动真格了。

有意思的是SHEIN对入驻的商家门槛可不低。他们招商人员明确说了得是亚马逊单店或者多店铺年GMV达到200万美元以上的第三方卖家才符合条件。这门槛比不少平台都高, 搞得业内都在猜:SHEIN到底是想随便拉点商家凑数,还是真打算挑挑拣拣,做个“精品第三方平台”?
物流硬伤:SHEIN和亚马逊的距离, 差的不止是几天快递
说到底,电商玩到再说说拼的还是效率和体验。SHEIN现在最大的软肋,物流绝对是绕不开的坎。美国消费者在亚马逊下单,两天货就能到;在SHEIN下单?得等7到15天。这差距太明显了谁愿意花大半个月等一件几十块钱的衣服?别的不说就这物流时效,已经让不少潜在消费者犹豫了。
但SHEIN也不是没在想办法。今年夏天他们突然跑去土耳其搞生产,还在波兰租仓库专门给西欧客户发货,这明显是在供应链上搞多元化。更狠的是 他们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配送中心已经投用了据说能把运输时间缩短四天;2023年春天南加州的第二家配送中心也要开业,甚至还在琢磨着在东北部再开一个。这么一来物流短板补得飞快,说不定哪天就能追上亚马逊的速度。
低价王座还能坐多久?通胀下的消费者选择
SHEIN能火起来低价绝对是王牌。2021年他们直接干翻亚马逊,成了美国Apple Store下载量最高的购物APP,靠的就是便宜。这两年通胀闹得凶, 老百姓买东西更精打细算了要是SHEIN的第三方平台还能保持这股低价劲头,确实能抢走不少亚马逊的用户。但问题是第三方商家进来后价格还能不能像以前那么“卷”?万一商家为了利润抬高价格,SHEIN的“便宜标签”可就保不住了。
更关键的是亚马逊现在也在搞低价,Prime会员的配送优势不是盖的。SHEIN想靠价格硬刚亚马逊,还得想想怎么让第三方卖家也跟着“陪玩低价游戏”。
挖角亚马逊旧部:SHEIN的平台化野心藏不住了
SHEIN这次转型,还干了一件让业内侧目的事:挖角亚马逊的老将。前不久他们宣布任命刘秀云为全球品牌运营副总裁,专门负责全球品牌合作关系。这位可不是一般人, 之前在亚马逊、阿里巴巴、Lazada都待过还当过LazMall品牌商城负责人和Lazada泰国CEO,手里攒着大把品牌资源和平台运营经验。
请来这种“大咖”,SHEIN的心思很明显:就是要快速搭建第三方平台的运营体系。刘秀云的加入, 估计能帮SHEIN搞定不少品牌商家的入驻问题,毕竟在亚马逊干过的人,太懂怎么跟品牌方打交道了。这步棋走得挺妙,用亚马逊的“旧将”来对抗亚马逊,有点意思。
第三方平台:SHEIN的“救命稻草”还是“烫手山芋”
从自营转平台,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SHEIN之前靠的是3000多家广东供应商组成的柔性供应链,反应快、成本低,这是他们的护城河。但一旦开放第三方平台,供应链管理、品控、商家服务这些复杂问题全来了搞不好会把自己绕进去。
亚马逊就是前车之鉴,第三方平台越大,假货、刷单、售后纠纷这些问题就越难缠。SHEIN要是没做好管理,很容易砸了自己“便宜又靠谱”的招牌。而且,第三方卖家进来后会不会和SHEIN的自营产品抢流量?怎么平衡自家商品和外部商家的利益?这些都是头疼的问题。
全球扩张的下一站:从巴西试水到美国开战
巴西成了SHEIN第三方平台的第一个“试验田”。为啥选巴西?可能是看中了拉美市场的增长潜力,而且当地电商竞争没美国那么激烈,试错成本低。如果巴西模式跑通了接下来就是美国市场——这可是亚马逊的老巢,SHEIN敢往枪口上撞,胆子是真大。
美国消费者对低价商品需求大,但一边对物流和品质要求也高。SHEIN要是能把物流时效提上来再靠第三方平台丰富商品种类,说不定真能从亚马逊嘴里分杯羹。不过亚马逊在美国的根基太深了 Prime会员体系、FBA物流、第三方卖家的信任度,都是短期内很难撼动的。
供应链多元化:SHEIN的“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除了物流和平台化,SHEIN最近在供应链上动作也不少。从广东的3000多家供应商, 到土耳其生产、波兰仓储,这明显是在“去区域化”。以前供应链太集中在广东,万一遇到疫情、政策变动这些突发情况,很容易断供。现在把生产分散到不同国家,仓储也靠近目标市场,抗风险能力能强不少。
供应链多元化还能帮助SHEIN更快响应不同市场的需求。比如欧洲客户下单,直接从波兰仓库发货,不用再绕大半个地球;美国订单从本地配送中心出,效率自然高。这招棋,SHEIN算是走对了。
第三方卖家的“两难选择”:跟SHEIN还是亚马逊?
对第三方卖家现在可选项不少,SHEIN突然开放平台,确实让人有点动心。毕竟亚马逊的流量大,但竞争也激烈,佣金高、规则严,很多中小卖家日子不好过。SHEIN的用户基数大,而且年轻消费者多,对低价商品接受度高,要是能分到流量,确实是个新机会。
但风险也不小, SHEIN的平台模式还没跑通,各种规则、政策都不稳定,万一哪天说改就改,卖家可能跟着吃亏。而且SHEIN的物流虽然一直在改进,但和亚马逊比还是有差距,影响买家体验,反过来也会卖家的销量。所以不少卖家可能还在观望,想看看SHEIN的第三方平台到底能不能成气候。
未来战局:SHEIN能复制“淘宝vs eBay”的奇迹吗?
回顾电商历史, 淘宝当年靠开放第三方卖家,把主打C2C的eBay挤出中国市场,关键就是抓住了中小卖家的需求,用低价和灵活的规则快速起量。现在SHEIN想复制这套打法, 对抗亚马逊,但时代不一样了亚马逊的实力比当年的eBay强太多,而且全球电商市场也更成熟。
SHEIN的优势在于供应链效率和对低价市场的理解,短板是平台运营经验和物流基础。要是能把物流短板补齐,再利用好第三方商家丰富商品种类,说不定真能在亚马逊的地盘上撕开一道口子。但这条路肯定不好走,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不然很容易翻车。
写在再说说:一场没有赢家的“豪赌”?
不管怎么说 SHEIN决心转型第三方平台,已经说明他们不想只做一家“卖衣服的公司”了。他们想成为像亚马逊那样的“万能电商”,这野心不小,但挑战也巨大。物流、供应链、商家管理、消费者信任……每一样都是硬骨头。
亚马逊也不是吃素的,面对SHEIN的进攻,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这场快时尚巨头和电商霸主的正面交锋,再说说会是谁笑到再说说?或许,消费者才是那个赢家,毕竟竞争越激烈,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选择越多,价格也可能更便宜。但SHEIN的这场“豪赌”,到底是能开辟新天地,还是会把自己带坑里还得时间来检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