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爆红TikTok抱枕,掀起玩具收藏热潮
一条整理视频炸出百万收藏党:这个抱枕凭什么让TikTok用户集体上头?
前段时间, TikTok上一位叫@infamousbutterify的账号发了条视频——镜头里她正把几十个不同颜色、形状的抱枕往收纳箱里塞。视频平平无奇,却炸出了全网Squishmallow收藏党。短短几天 这条浏览量冲破1110万,点赞110万,评论区全是要链接的“求救信号”:“博主快告诉我哪只最稀有!”“这个蓝猫头鹰我出价3000!”
你没看错,只是一个抱枕整理视频,能让全网收藏党疯狂到这种地步。但更离谱的是 这玩意儿在二手平台上,有的款式已经被炒到2000美元——相当于普通款抱枕价格的60多倍。

从10美元到2000美元:这个抱枕的“身价暴涨”逻辑
Squishmallow抱枕玩具的官方定价其实很“亲民”:标准款10到30美元,差不多一杯星巴克的价格。但为什么一到二手市场就变天价?秘密藏在它的“稀有度”里。
官方给每个抱枕都编了套“人设”:比如叫温斯顿的蓝猫头鹰, 设定是“有抱负的厨师,最爱做意大利面”;叫克拉拉的粉色小猪,是“天生的芭蕾舞者,梦想跳上巴黎歌剧院舞台”。这些背景故事让每个抱枕成了“有灵魂的角色”,而不是普通的毛绒玩具。
更绝的是官方会限量发售特定款式。比如2022年推出的“黑猫杰克”,全球只发500个,开售当天就被抢光。现在想买?eBay上标价800到1300美元,黄牛还在偷偷加价。英国《卫报》报道过 2022年英国Squishmallow销售额暴涨300%,稀有款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了比特币——当然这话有点夸张,但能说明它在收藏圈的地位。
TikTok的“病毒式种草”:从1.7亿播放量到全网热搜
有人说Squishmallow是TikTok捧红的“新顶流”。这话没错,但也不全对。早在2017年,这个抱枕就悄悄在TikTok上火了直到2020年才迎来真正的爆发。谷歌趋势显示,从2020年9月开始,它的搜索量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2022年直接冲到历史最高点。
为什么TikTok用户对它如此痴迷?主要原因是在这里每个抱枕都有自己的“粉丝群”。有人专门开箱稀有款, 镜头前拆包装时手都在抖;有人晒自己的“全家福”,几十个抱枕摆成爱心形,配文“我的孩子们”;还有人玩“隐藏款寻宝”,分享自己蹲守三个月终于抢到限定款的故事。
这些视频的播放量高得吓人。#Squishmallow话题下 总播放量超过33亿次;#RoseToy虽然热度稍低,但也有1.798亿次。评论区里用户互动像“接头暗号”:“你集齐了哪个系列?”“这个款是2021年圣诞限定,我出双倍价收。”
不只是玩具:疫情下的“情感寄托”与“减压神器”
为什么成年人会对一个抱枕如此疯狂?答案可能藏在疫情里。2020年全球停摆时大家都憋在家里压力大到喘不过气。这时候,Squishmallow出现了——它软乎乎的,捏起来像云朵,官方宣传说“能缓解焦虑”。很多人抱着它睡觉、追剧,甚至对着它吐槽工作,慢慢地,它成了“情感慰藉品”。
英国玩具零售商协会2022年的圣诞玩具清单里Squishmallow被列为“最顶级的圣诞玩具”。理由很实在:只卖8英镑, 比普通玩具便宜30%,但又能当抱枕又能收藏,对预算紧张的英国家庭来说简直是“刚需”。
更妙的是它把“收藏”玩出了新花样。不像宝可梦卡牌那么复杂,也不像潮玩那么贵,Squishmallow的收藏门槛低到小学生都能入坑。大人小孩一起“入坑”,亲子互动有了新话题,社区自然就热闹起来了。
营销套路深:限量款+网红带货+社区运营, 三步引爆全网
Squishmallow的运营方,简直是“社媒营销大师”。他们把TikTok玩得明明白白:限量款制造稀缺感, 网红带货提升曝光,社区运营保持热度,三步走下来想不火都难。
限量款是“杀手锏”。除了“黑猫杰克”,他们还出过“雪人系列”“夏日水果系列”,每个系列只卖一段时间,过期就停产。这种“错过等一年”的策略,让用户像抢演唱会门票一样疯狂。2022年美国玩具行业销售数据显示, 前15名畅销玩具里Squishmallow占了8个——全是限量款带的货。
网红带货也起了大作用。TikTok粉丝量第一的Charli D'Amelio, 晒过自己收藏的Squishmallow,视频点赞量破千万。还有个叫@infamousbutterify的收藏博主, 一条整理视频带火全网,现在她发的每条Squishmallow视频,播放量都稳稳破百万。
社区运营更是“绝杀”。官方账号经常搞抽奖, 比如关注+转发就能抽限量款;发起#SquishmallowChallenge,让用户晒自己的抱枕创意,点赞前10名送签名款。这些活动让用户从“买家”变成了“粉丝”, 粘性高到离谱——有人买了100多个抱枕,还自称“Squishmallow大使”。
对抗观点:热潮背后的“收藏泡沫”与“信任危机”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Squishmallow的爆红,也引来了不少质疑。有人认为, 这种依赖社交平台的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万一TikTok流量褪色,这些抱枕会不会变成“砸手里”的库存?
更现实的是价格泡沫。比如“黑猫杰克”,官方卖30美元,黄牛炒到1300美元,溢价40多倍。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再说说接盘的肯定是普通消费者。2023年就有收藏家爆料,自己花800美元买的限量款,现在只能卖500美元,亏了整整一半。
还有人批评官方的“饥饿营销”太狠。2023年圣诞季, 他们推出“圣诞老人限量款”,全球只发1000个,后来啊开售前系统崩溃,大量用户抢不到,投诉信堆满了邮箱。官方后来道歉说“技术故障”,但很多人都觉得是故意的——用“抢不到”制造话题,热度反而更高了。
跨境电商启示录:从Squishmallow看爆品打造的核心逻辑
对跨境电商卖家 Squishmallow的成功案例,简直是一本“爆品打造教科书”。但抄作业之前,得先搞懂它的底层逻辑。
先说说是“情感连接”。现在的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产品,更是“情绪价值”。Squishmallow给每个抱枕编背景故事,就是让用户产生“这是我的朋友”的感觉。比如有用户说自己买的克拉拉抱枕,陪伴度过了失业最难的日子,这种情感共鸣,是普通玩具比不了的。
接下来是“低门槛高粘性”。收藏类产品最难的就是平衡“门槛”和“粘性”。太低门槛,用户觉得没价值;太高门槛,用户进不来。Squishmallow用10美元的标准款拉新, 用30美元的稀有款锁客,用户花小钱就能入门,想深入还得继续买,粘性自然就上来了。
再说说是“社媒闭环”。从TikTok种草到社区互动,再到二手交易,Squishmallow把社媒玩成了“流量池”。用户在TikTok看到视频,去官网买,在社区晒,再到二手平台卖,整个链条里品牌始终在场。这种闭环,让用户离不开它,想火都难。
差异化策略:中小卖家如何“借势”爆红?
不是每个卖家都能像Squishmallow一样砸钱营销,但中小卖家可以“借势”。比如找垂直领域的KOL, 而不是头部网红——卖宠物玩具的,找宠物博主比找明星带货更精准;做文创产品的,在种草比在抖音投流更有效。
还有“IP差异化”。Squishmallow的成功,离不开每个抱枕的独特人设。中小卖家可以学这点:给产品设计个小故事,比如“这只熊猫是守护森林的小卫士”,让产品有“灵魂”。成本低,但效果好——有用户说买回去不是抱着玩,是给孩子讲故事的。
再说说是“数据驱动”。Squishmallow的每款限量款,都是根据用户数据推出的。中小卖家可以关注社媒热点, 比如TikTok上最近流行“复古风”,就推出复古抱枕;发现“解压类”视频火,就做捏捏乐玩具。跟着数据走,爆品离你不远。
收藏热潮会退去吗?抱枕经济的未来猜想
现在的问题是Squishmallow的热潮能持续多久?从历史经验看,椰菜娃娃、豆豆娃娃这些收藏玩具,都经历过“爆红-降温-稳定”的过程。Squishmallow会不会也走这条路?
乐观地说它有“抗风险基因”。一是产品本身实用, 能当抱枕、靠垫,不像有些收藏品只能摆着;二是社区粘性高,用户已经形成了“圈子”,就算热度降,核心粉丝也会买单;三是全球化布局,除了欧美,现在亚洲市场也打开了增长空间还很大。
但挑战也不小。先说说是同质化竞争, 现在很多品牌都在模仿Squishmallow,做“人设抱枕”,比如“独角兽系列”“恐龙系列”,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接下来是经济环境,如果全球通胀持续,消费者可能会减少“非必要消费”,收藏玩具首当其冲。
不过 不管热潮会不会退去,Squishmallow已经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产品能戳中用户的情感需求,哪怕只是一个抱枕,也能掀起滔天巨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