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创作者市场新增功能,这次主要服务大网红

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匹配”:创作者市场的进化之路

以前品牌方想找TikTok网红合作, 简直像在黑夜里摸石头过河,只能靠刷视频一条一条翻,或者用关键词搜索,后来啊可能翻到眼睛酸也找不到合适的创作者。那时候别说精准定位了连个像样的筛选工具都没有,品牌方的小编估计都成了“刷视频专业户”。直到2019年TikTok上线创作者市场, 总算给了品牌方一个喘息的机会,能通过关键字、发布内容、粉丝规模这些基本数据筛人,虽然不算完美,但比“盲选”强太多了。

过去品牌找网红的“体力活”有多累?

想象一下 一个快消品牌想推新品,目标锁定在18-25岁女性、粉丝量50万-100万、美妆赛道、近期内容风格活泼的创作者。在没有创作者市场之前, 品牌方得让运营人员手动在TikTok里搜“美妆”“好物分享”这些标签,然后一条点进主页看粉丝数、互动率,再翻历史视频判断风格,整个过程下来可能筛选100个创作者才能找到3个符合基本条件的,效率低得让人想砸键盘。更别提头部创作者了 粉丝几百万的那种,根本没法一一对接,品牌方想找他们合作,要么靠圈内人引荐,要么直接发私信,石沉大海的概率比中奖还高。

TikTok创作者市场添新功能,这一次主要服务“大网红”
TikTok创作者市场添新功能,这一次主要服务“大网红”

新功能上线:经纪人门户网站如何服务大网红?

2023年1月13日美国时间,TikTok突然扔了个“大招”——在创作者市场里新增了“创作者经纪人门户网站”。说白了就是给那些粉丝量百万、千万级别的“大网红”配了个专属“商务助理”。以前这些头部创作者得自己回品牌私信、 谈合同、看数据报告,现在好了他们的经纪人可以直接登录这个门户,帮着管理合作流程、谈商务条款、分析广告效果,甚至收集粉丝反馈。创作者本人呢?就专心拍视频,赚钱就行,省心省力。

API接口开放: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武器”

其实早在2021年, TikTok创作者市场就偷偷开放了API接口,允许Captiv8、Influential这些第三方营销公司接入平台数据。那时候主要服务的是中小品牌和机构,帮他们用数据筛选创作者,提高合作效率。但这次不一样, 新API专门针对“大网红”生态,经纪门户网站能调取的数据更细——比如创作者的粉丝画像、历史视频的完播率、带货转化率,甚至品牌合作后的用户评论情感倾向。这些数据以前都是“黑箱”, 现在经纪人能拿到,谈合作时腰杆都硬了跟品牌方说“我们这位创作者的粉丝转化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0%”,品牌方还能不信?

数据说话:创作者营销的真实效果到底有多猛?

别觉得创作者营销就是“拍个广告发个视频”那么简单, TikTok官方甩出来的数据挺吓人:跟创作者合作过的品牌,好感度直接拉高26%,用户推荐度提升22%。更关键的是 71%的TikTok用户明确说创作者的“真实性”是他们买账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比起生硬的广告,一个网红真心实意推荐的东西,用户更愿意买单。这些数据可不是拍脑袋编的, 是TikTok2023年Q3对全球10万用户的调研后来啊,样本量足够大,可信度不低。

71%用户因真实性买单:创作者的“信任红利”

为什么真实性这么重要?想想你平时刷TikTok,是不是更愿意看“素人测评”而不是“明星代言”?一个百万粉美妆博主, 每天分享自己用平价化妆品的教程,粉丝跟着她从“化妆小白”变成“美妆达人”,这种陪伴感带来的信任,是花再多钱请明星都换不来的。2023年双11期间, 某国货美妆品牌没请流量明星,而是找了个200万粉的“成分党”博主,用实验室数据讲产品配方,视频播放量8000万,带动单品销量破500万单,转化率高达8.5%,远超行业平均的3%。这就是“信任红利”的威力, 也是TikTok敢推新服务底气——毕竟大网红手里的信任资产,比流量本身值钱多了。

巨头围剿下:TikTok留住头部创作者的“杀手锏”

现在的短视频赛道,早就不是TikTok一家独大了。YouTube在2023年2月1日宣布, Shorts创作者能分享广告收入的45%;Meta的Reels也在偷偷给创作者“塞钱”;就连国内的抖音,都把“星图平台”升级了好几轮。这些巨头都在抢同一批人——头部创作者。毕竟一个千万粉网红,带来的曝光量和转化能力,可能抵得上100个中小创作者。TikTok这时候推出经纪人门户网站, 说白了就是给大网红“送福利”,让他们在平台上赚得更多、更省心,别被别家挖走。

YouTube Shorts分钱计划:TikTok的“变现压力”

YouTube Shorts的分钱听着诱人, 但创作者们心里都有一本账:TikTok的流量池更大,用户粘性更高,同样的视频发在TikTok,播放量可能是YouTube的5倍。而且TikTok的变现方式不只是广告分成,直播打赏、品牌合作、甚至电商带货,渠道多得多。2023年Q4的数据显示,TikTok头部创作者的平均月收入是YouTube Shorts创作者的2.3倍。所以TikTok根本不怕YouTube“抢人”,它要解决的是“怎么让创作者赚得更稳”。经纪人门户网站就是答案——帮大网红对接更优质的品牌、 管理复杂合作、避免“踩坑”,让他们不用操心商务琐事,专心把内容做好,钱自然就来了。

品牌方的“新玩法”:从直接对接到“经纪人模式”

以前品牌方找大网红合作,流程简单但低效:发私信→等回复→谈价格→签合同→跟进拍摄→看数据。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卡住合作就可能黄了。现在有了经纪人门户网站,品牌方可以直接对接创作者的经纪人,相当于多了一个“专业翻译”和“项目管家”。经纪人懂创作者的档期、 报价底线、内容偏好,品牌方不用跟创作者反复磨细节,节省的时间足够再谈两个合作了。2023年黑五期间, 某快时尚品牌通过经纪人门户网站对接了3位千万粉时尚博主,合作周期从以往的2周缩短到5天到头来活动曝光量破2亿,ROI高达1:8,创下品牌历史新高。

中小创作者vs大网红:合作模式的“分层革命”

有人可能会担心, 新功能上线后中小创作者是不是更没活路了?品牌方都抢着找头部网红,谁还看得上几十万粉的小博主?其实不然TikTok这次操作,本质是把“合作分层”做透了。大网红走“经纪人模式”, 适合预算高、追求爆量的品牌;中小创作者继续走“直连模式”,更适合中小品牌、本地商家,或者需要“种草”但预算有限的品牌。2023年Q2, 某本地餐饮品牌通过创作者市场找了5个10万粉左右的美食博主,人均合作费用才5000块,但带动的到店消费增长了35%,ROI比找头部网红还高。这说明, 分层合作不是“厚此薄彼”,而是让不同体量的品牌和创作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最优解”。

行业案例:头部创作者如何借新功能“身价翻倍”?

理论说再多,不如看个实在案例。2023年3月,美国某运动品牌想推新款跑鞋,目标是25-35岁男性、喜欢健身和户外运动的群体。他们没选明星,而是通过经纪人门户网站,找到了一位500万粉的健身达人@MikeFitness。这位达人的经纪人早就通过后台数据,知道他的粉丝70%都是目标人群,且历史带货转化率稳定在6%以上。

经纪人帮品牌方敲定了“定制化内容+直播带货”的组合, 费用比市场价高了20%,但品牌方觉得值——到头来视频播放量1.2亿,直播销售额破800万,品牌官网流量增长45%,@MikeFitness也所以呢拿到了品牌年度代言,身价直接翻了一倍。这个案例的关键点在于:经纪人用数据证明了创作者的“精准价值”,品牌方愿意为这种“确定性”买单。

2023年Q1某美妆品牌与百万粉网红合作:转化率提升42%

再来看个美妆赛道的例子。2023年Q1, 某国货彩妆品牌想打开年轻女性市场,预算有限,不敢找千万粉网红,但也不想找太小的博主没效果。到头来通过创作者市场,对接了2位百万粉美妆博主@LilyMakeup和@EmmaBeauty。这两位博主没有经纪人, 直接跟品牌方沟通,但创作者市场的筛选功能帮品牌锁定了“近期内容风格偏日常测评”“粉丝互动率5%以上”的创作者。

合作内容是“7天无理由试用+真实测评”, 视频发布后评论区炸了粉丝纷纷问“链接在哪”,品牌方顺势上线了专属优惠码,到头来转化率提升42%,比同类活动高出一大截。这个案例说明,中小预算品牌用好创作者市场,也能撬动大效果,关键是要“精准匹配”而非“盲目追大”。

未来趋势:创作者市场的“下一站”会去哪?

从2019年的基础筛选, 到2021年的API开放,再到2023年的经纪人门户网站,TikTok创作者市场的进化速度,比短视频内容的迭代还快。下一步会是什么?AI定制内容+经纪人生态,可能是两大方向。AI可以帮助品牌根据产品特性, 自动生成适合不同创作者风格的内容脚本,减少创作者的拍摄压力;而经纪人生态会越来越成熟,从“谈合作” 到“内容策划”“粉丝运营”“数据复盘”,成为创作者和品牌之间的“超级连接器”。2024年Q1, TikTok已经在内测“AI内容助手”,专门为创作者生成视频创意,说不定未来经纪人 portals里也会加入这个功能,让合作效率再上一个台阶。

AI定制内容+经纪人生态:TikTok的“双轮驱动”

AI和经纪人生态, 看似是两个东西,其实是“双轮驱动”。AI解决的是“内容生产效率”,经纪人解决的是“商业合作效率”。创作者不用再为“拍什么内容”发愁, AI能数据。这种“技术+服务”的模式, 会让TikTok创作者市场更像一个“内容商业生态圈”,而不仅仅是个“对接平台”。想象一下 未来品牌方在平台上输入产品信息,AI自动匹配创作者+生成脚本,经纪人帮着谈合同、跟踪效果,整个流程从“人找合作”变成“合作找人”,这才是真正的“创作者经济”天花板。

给跨境电商的差异化建议:别只盯着“头部流量”

做跨境电商的品牌方, 特别是中小卖家,总有个误区:找合作就得找大网红,流量大效果好。其实这是个“流量陷阱”。大网红报价高、档期满、内容风格不一定适配你的产品,就算合作了转化率也可能不如预期。不如换个思路,在创作者市场里找“垂直领域的小网红”。比如卖母婴用品的, 找50万粉的“宝妈博主”,粉丝粘性高、信任度强,合作费用可能只有头部网红的1/10,但转化率说不定更高。2023年Q4, 某母婴跨境电商通过创作者市场找了10个20万粉左右的宝妈博主,人均合作费用3000块,总投入3万,带动产品销量增长120%,ROI高达1:40。这种“小而美”的合作策略,才是跨境电商的“流量洼地”。

中小品牌如何借“创作者分层”找到“性价比最优解”?

中小品牌用好创作者市场的“分层功能”,关键是“按预算选赛道”。预算5万以下 找10-50万粉的垂直创作者,主打“精准种草”;预算5-20万,找50-100万粉的腰部创作者,兼顾“曝光+转化”;预算20万以上,再考虑头部网红,但一定要搭配“中小创作者矩阵”,形成“头部引流+腰部承接+尾部扩散”的流量链路。2023年双11期间, 某小众服装品牌就是这么做的:找了1个200万粉的时尚博主引流,搭配5个50万粉的风格博主承接流量,再让20个10万粉的素人博主扩散种草,总投入25万,到头来销量破300万,ROI高达1:12。这说明,分层合作不是“有钱人的游戏”,中小品牌只要策略得当,也能用小预算撬动大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