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外溢流量劫持的小案例

一个被截胡的“情书项链”:TikTok流量的意外归属

2022年11月,一款叫“情书项链”的小物件在TikTok上突然火了。不锈钢材质,中间可以打开夹层,里面能塞进手写的小纸条,主打“把思念戴在身上”。美国卖家LoveLock Co.最早嗅到商机, 从年初就开始布局账号,每周更新3-5条视频,内容全是女孩拆开项链看到纸条时眼眶发红的场景。其中一条“男友偷偷刻上两人初遇地铁线路”的视频, 3个月内狂揽1200万播放,带动独立站单日订单量冲到300单。卖家当时估计,这波流量能让账号年底突破10万粉丝。

后来啊11月2号,一个叫memocanvagifts的账号突然发力。头像是个简约的礼品盒简介,内容全是“情书项链”的特写:纸条上的字迹、夹层的开合、不同颜色的项链搭配。更新频率比LoveLock Co.还高,一天能发4条,全是同类内容。到2023年底,这个账号攒了3万粉丝,120万点赞,主页每条视频播放量稳定在50万以上。更扎心的是 LoveLock Co.的粉丝增速慢得像蜗牛,新视频播放量经常卡在5万以下——明明是他们带火的品类,凭什么别人来摘果子?

TikTok外溢流量劫持的小案例
TikTok外溢流量劫持的小案例

美国卖家的苦心经营:从种草到“流量停滞”

LoveLock Co.的运营团队不是没努力过。他们拍过情侣在埃菲尔铁塔下交换项链的vlog, 找过小众博主开箱,甚至尝试过在视频里加“哭包预警”的搞笑标签。但问题就出在这里:TikTok的算法太“记仇”了。早期那几个爆款视频,平台给的是“推荐池流量”——也就是推给可能喜欢这类内容的泛用户。等热度过去, 算法会把这些视频归到“兴趣标签”里后续新视频只能分到“粉丝池”和“长尾流量”,也就是只有老粉丝和主动搜索的人能看到。

更难受的是TikTok有个“流量衰减”机制。视频发布一周后播放量增长会从每天百万级掉到万级,再过两周可能就只剩几千。LoveLock Co.的爆款视频发布三个月后单天播放量已经跌到5000以下新视频根本带不动。团队开会时有人说:“我们是不是被限流了?”其实不是限流,是TikTok觉得“这个账号的内容已经没有新鲜感了”,自然不会给太多流量。

谷歌搜索里的“意外来客”:品牌关键字被截胡

眼看TikTok流量上不去,LoveLock Co.把希望放在谷歌搜索上。用户想买“情书项链”, 肯定会搜“custom locket necklace”或者“personalized message necklace”,这些词他们早就优化到了独立站SEO标题里。后来啊一搜好家伙, 前三位广告位全是“MemoCanvas Gifts”的广告,标题直接写着“Personalized Locket Necklace - Fast Shipping”,广告语是“刻字服务24小时搞定”。点进去一看,独立站底部挂着“Shenzhen MemoCanvas Tech Co., Ltd.”——典型的中国公司信息。

最气人的是 自然搜索后来啊第一位反而是亚马逊的同款链接,LoveLock Co.的独立站排第三。团队负责人当时就拍桌子:“我们自己的品牌名,怎么在谷歌上还排不过别人?”后来才知道, MemoCanvas Gifts在谷歌投了“品牌词截胡”广告,专门抢“custom locket necklace”这类高转化词。用户本来想搜LoveLock Co., 后来啊广告一刷,直接点进MemoCanvas的独立站——这波操作,叫“TikTok外溢流量的二次收割”。

流量劫持的逻辑:为什么“外溢”总被盯上?

这里得先说清楚什么是“TikTok外溢流量”。简单说 就是用户在TikTok上看到某个产品,想买的时候,不会直接在TikTok下单,而是去谷歌搜品牌名、产品词,或者直接搜“品牌名+官网”。这时候,谷歌搜索后来啊就成了流量的“第二战场”。MemoCanvas Gifts就是看透了这一点:你在TikTok种草得再好, 用户再说说还是要去谷歌搜,那我就在谷歌等着你。

“流量思维”的差距:中国卖家的敏感度

中国卖家搞流量,最厉害的是“链路思维”。他们不会只盯着TikTok一个平台,而是把“种草-搜索-转化”整个链路都想透了。MemoCanvas Gifts的运营团队很清楚, TikTok视频的作用不是直接卖货,而是“引水”到谷歌。他们的视频里从来不提独立站网址, 但每条视频的背景音乐、画面色调、文案风格都高度统一——用户看完视频,脑子里的关键词就是“custom locket necklace”,这时候谷歌广告一推,转化率自然高。

反观LoveLock Co., 还是传统电商的“单品思维”,觉得做好TikTok内容就能卖货。他们不知道, TikTok的流量就像水库,放出去的水会流到各个支流,如果不提前在支流“筑坝”,流量就被别人截走了。中国卖家早就把这套玩明白了 国内抖音的“搜索电商”就是典型,用户刷到视频,直接搜“同款”,排在第一的就是投了广告的店铺。

谷歌广告的“相关性”:自己的名字也要买路

这里有个更扎心的真相:就算你投谷歌广告,自己的品牌词也不一定能排第一。谷歌的广告排序不看“谁才是正品”,只看“谁出价高+广告相关性高”。MemoCanvas Gifts的广告标题用“Personalized Locket Necklace”, 和用户搜索词“custom locket necklace”高度匹配,出价又比LoveLock Co.高,所以能抢到前排。LoveLock Co.如果想排回去, 要么提高出价,要么优化广告文案,但这样成本就上去了——等于给自己的品牌名交“买路钱”。

更绝的是 MemoCanvas Gifts的广告链接直接指向独立站首页,而LoveLock Co.的自然搜索链接可能指向某个具体产品页。用户点进去一看,MemoCanvas的页面设计更简洁,价格还便宜5美元——毕竟中国供应链有优势。这么一对比,谁还买LoveLock Co.的?这波操作,叫“流量劫持+价格降维打击”,双重暴击。

行业影响:从个案到普遍的流量争夺战

“情书项链”的案例不是个例。2023年, TikTok上爆火的“宠物智能喂食器”“ins风化妆 organizer”“可水洗羊毛地毯”,都出现过类似情况。中国卖家往往在TikTok种草期就布局谷歌广告,等海外卖家反应过来流量已经被收割得七七八八。有数据统计, TikTok带来的搜索流量中,30%会被第三方广告截胡,其中中国卖家占了60%以上——不是他们能力强,是他们对“流量外溢”的敏感度比海外卖家高太多。

独立站卖家的生存法则:流量保卫战的升级

那海外卖家就没招了吗?其实也不是。核心思路就一个:把“被动等待流量”变成“主动拦截流量”。比如在TikTok视频里埋“搜索钩子”——文案里写“想知道怎么选刻字内容?搜‘情书项链挑选指南’”,然后自己提前把“情书项链挑选指南”这个关键词的谷歌广告和SEO做起来。用户被视频吸引,去搜这个词,看到的是你的内容,自然不会被截胡。

还有更狠的,直接做“内容矩阵”。除了主推产品的账号, 再开一个“行业知识科普”账号,发“情书项链的5种刻字技巧”“送女友的项链避坑指南”这类内容。这些视频虽然不直接卖货,但能吸引精准用户,然后通过主页链接引导到独立站。这样就算主账号流量停滞, 科普账号也能源源不断带来搜索流量——毕竟用户搜“怎么选情书项链”,总得看攻略吧?

TikTok算法的“双刃剑”:稳定流量与风险并存

说到这里得提一下TikTok的“流量池机制”。早期爆款视频过了高峰期后 平台每天会给1万以上的“缓慢流量”——这部分流量叫“长尾流量”,虽然不多,但胜在稳定。很多中国卖家就是靠这个,即使不发新视频,账号也能保持每天100-200的粉丝增长。MemoCanvas Gifts的3万粉丝,很大一部分就是靠早期爆款视频的长尾流量撑起来的。

但长尾流量也有风险:一旦视频被判定为“低相关”,这部分流量就会断崖式下跌。2023年Q2,TikTok更新了算法,对“同质化内容”的推荐量减少了40%。很多只发产品特写的账号, 粉丝量直接停滞——这说明,光靠“截胡”流量外溢不够,还得持续产出有差异化的内容,才能保住平台的“缓慢流量”。否则,就算你谷歌广告投得再好,TikTok这边的“水源”断了也是白搭。

跳出“劫持”思维:流量的共生与共赢

现在行业内有个误区,觉得“流量劫持”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其实不然。TikTok外溢流量就像一条大河, 每个卖家都是河边的村民,与其互相截胡,不如想想怎么把河渠修得更宽,让水流得更顺畅。比如中国卖家可以和海外卖家合作:你负责在TikTok种草,我负责在谷歌承接流量,利润分成。或者, 海外卖家提供产品故事,中国卖家负责内容制作,双方共享账号流量——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扩大用户覆盖。

从“截胡”到“借力”:重新定义流量价值

“借力”才是高级玩法。有个卖“复古相机手机壳”的中国卖家, 发现海外账号@FilmCameraLove的内容特别火,但他们的独立站转化率很低。于是这个卖家主动联系对方,提出“你负责拍视频,我负责投谷歌广告,转化后分你30%佣金”。后来啊@FilmCameraLove的视频播放量没变, 但通过谷歌广告带来的订单量翻了5倍,双方都赚了——这说明,流量不是“劫持”来的,是“协作”来的。与其盯着别人的流量池,不如想想怎么把流量池变大,大家都能喝到水。

平台规则的隐形战场:如何合规“蹭”流量

再说说得提醒一句:流量劫持有风险,操作需谨慎。TikTok明令禁止在视频里引导用户去其他平台, 但“内容暗示”是允许的——比如视频里放个放大镜特效,配文“想知道这个项链在哪买的?评论区见”。谷歌广告虽然可以投品牌词,但必须保证广告内容和产品一致,不能虚假宣传。之前有卖家投广告说“官方正品”,后来啊卖的是高仿,被谷歌封了账号,得不偿失。

真正的流量高手,从不玩“截胡”这种低级游戏。他们懂TikTok的算法逻辑, 知道怎么让视频进入“流量池”;懂谷歌的广告规则,知道怎么让搜索词和广告高度匹配;更懂用户的心理——用户要的不是“被截胡”,而是“快速找到想买的东西”。谁能把这个需求满足好,谁就能在流量争夺战中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