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最近TikTok标签热度近5亿,这款国潮益智积木究竟是如何被带火的呢

图片

TikTok标签热度近5亿,国潮“益智积木”被带火了!
TikTok标签热度近5亿,国潮“益智积木”被带火了!

在 1688 检索国潮益智积木,同样可以找到不少同类型产品。譬如视频同款的天坛积木售价为 93.6 元,利润空间充足,且有更多款式可供选择。谁也没想到, 这些在国内看似普通的拼搭玩具,居然能在 TikTok 上掀起一阵狂潮,相关标签播放量直逼 5 亿。

从4.8亿播放到爆款清单:国潮积木的TikTok走红不是偶然

最近刷 TikTok 的人可能会发现,#buildingblocks 这个标签下突然冒出大量中国风积木视频。有人用积木搭出天坛的飞檐斗拱,有人还原了故宫的角楼,还有人把中国戏曲脸谱变成可拼插的模块。这些视频不像传统的硬广,反而像一场场“东方美学快闪”,让海外用户忍不住停下来点赞评论。

660万播放背后:一个积木视频如何撬动海外用户的“东方好奇心”

2022年7月18日TikTok 博主 @happybuild_1 发布了一段天坛积木的搭建视频。镜头里他一块块拼插着那些带着榫卯结构的模块,背景音乐是轻柔的古筝曲。视频没过多久就炸了660万播放,38万点赞,曝光率高达24000.0%。评论区里海外用户直呼“太神奇了”“这是什么黑科技”,还有人问“哪里能买到同款”。

这个博主不是专业带货的,就是个普通的积木爱好者。但他摸准了一个点:海外用户对“中国元素”的好奇心。天坛、 故宫这些建筑,在西方世界里带着神秘的东方色彩,而积木这种形式又降低了接触门槛——不用懂历史,不用会中文,只要动手拼搭,就能“拥有”一座中国古建筑。

1110万点赞的治愈感:拼搭玩具为何成了TikTok用户的“精神解药”

同样是2022年,博主 @lego_nuts 在12月30日发了一段复古摆钟积木的拼搭视频。1110万播放,110万点赞,曝光率9875.4%。视频里没有夸张的特效,就是专注地拼搭,齿轮转动、钟摆摆动的特写配上舒缓的音乐。评论区有人说“看这个视频能缓解焦虑”,有人说“终于找到能让我静下心来的事”。

这让人想起疫情后的 TikTok 用户心理。大家刷短视频越来越追求“治愈感”,而拼搭积木的过程刚好满足了这种需求——专注、重复、有即时反馈。当积木搭成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比任何虚拟点赞都真实。国潮积木恰好抓住了这点, 把“中国文化”和“治愈体验”绑在一起,让用户觉得“买的不只是积木,是一种放松方式”。

数据不会说谎:全球积木市场的“国潮红利”到底有多大

有人可能会说TikTok 上的热度都是昙花一现。但数据不会骗人。Research And Markets 的报告显示, 2020年全球积木玩具市场73亿美元,预计2027年能达到10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1%。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积木不是过时的玩具,反而越来越受欢迎。

Google Trends 的数据更直观,“Building Blocks”的搜索热度在最近一年明显上升。亚马逊上,中国风积木的售价普遍在30-80美金,比乐高便宜不少,但利润空间却很大。1688 上同款天坛积木才93.6元,亚马逊卖68.68美金,中间的差价足够让卖家赚得盆满钵满。

73亿到104亿:藏在年复合增长率5.1%里的出海机会

5.1%的增长看起来不高, 但放在百亿级市场里就是每年几亿的新增需求。更关键的是这个增长不是均匀分布的——传统积木市场已经被乐高垄断,用户开始寻找“不一样的东西”。国潮积木正好卡在这个缝隙里:既保留了积木“拼搭”的核心乐趣,又加入了文化差异化的卖点。

1688 的供应链优势更是放大了这个机会。国内积木工厂的技术已经能做出和乐高精度媲美的模块,成本却低得多。卖家可以根据 TikTok 上的热门视频, 快速调整产品设计,比如某个视频火了天坛积木,工厂就能在一个月内推出同款,贴上“Made with Chinese Wisdom”的标签,价格卖到乐高的一半,用户还觉得“更有特色”。

68.68美金 vs 93.6元:国潮积木的“价格差”藏着什么供应链秘密

为什么国潮积木能卖得比乐高便宜,还照样受欢迎?答案藏在供应链里。乐高的模具研发和品牌营销成本太高,每块积木的价格里有一大半是“品牌溢价”。而国潮积木用的是成熟的开模技术, 比如天坛的斗拱、飞檐,这些结构在古代建筑里早就存在工厂直接把这些结构“翻译”成积木模块,省去了大量研发成本。

1688 上很多积木工厂都能做到“小批量快速起订”。TikTok 上某个视频火了卖家直接找工厂下单500套,运到海外仓,一周内就能上架。这种“轻资产”模式让试错成本极低,就算某个款式卖不好,损失也不大。不像乐高,一款新品研发失败可能亏掉几千万。

不止是拼搭:当榫卯结构遇上TikTok算法, 文化输出的新路径

很多人以为国潮积木走红是主要原因是“便宜”或者“猎奇”,其实没那么简单。真正的关键是“文化差异化”。乐高积木拼的是星球大战、 哈利波特,这些是西方

TikTok 的算法也偏爱这种“有故事”的内容。比起单纯的商品展示,用户更愿意看“积木背后的故事”。比如 @happybuild_1 的视频里 不仅展示了拼搭过程,还插入了天坛的历史小知识,说“这个斗拱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却能撑起百年风雨”。这种“知识+拼搭”的组合,让视频的完播率更高,算法自然就会推荐给更多人。

从乐高到天坛:海外用户为什么开始“反叛”西方玩具霸权

乐高统治积木市场几十年, 但最近几年,海外用户开始“审美疲劳”。大家发现,乐高的玩法越来越像“拼装说明书”,照着图纸拼就行,缺乏创造性。而国潮积木不一样, 很多模块没有固定用法,用户可以自由发挥,比如用戏曲脸谱积木拼出自己设计的角色,用榫卯模块搭出抽象的建筑。

更关键的是国潮积木给了海外用户一种“文化优越感”。买乐高可能只是“买了个玩具”, 但买天坛积木,用户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说“I built a Chinese temple with my own hands”,这种“文化体验”带来的社交价值,远比玩具本身更吸引人。

UGC风暴:千万播放积木视频里 藏着哪些可复制的运营密码

嘀嗒狗数据检测到,最近TikTok上涌现大量千万播放的积木UGC视频。这些视频有几个共同点:时长控制在30秒以内, 开头3秒就展示成品,中间用延时摄影拍拼搭过程,留一个“成品展示+引导购买”的钩子。比如 @lego_nuts 的摆钟视频, 开头就是摆钟转动的特写,中间是快节奏的拼搭,放上购买链接,配文“Get this vintage clock building kit now”。

这些UGC视频不是专业团队拍的,很多是普通用户自发分享。但正是这种“真实感”让视频更有说服力。海外用户看到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也能拼出这么复杂的积木,会觉得“我也可以试试”,从而产生购买欲。卖家要做的,不是自己拍广告,而是鼓励用户分享,用真实的UGC内容引爆流量。

别只盯着“热度”:国潮积木出海的3个差异化破局点

看到TikTok上的热度, 很多卖家可能会一窝蜂涌入国潮积木市场,但真正能做久的,一定是那些找到差异化卖点的。国潮积木不是简单的“中国版乐高”, 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创意+体验”,这三个点做好了才能在红海里杀出一条路。

卖积木不能只说“有多少块零件”,要说“拼搭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比如天坛积木, 可以讲“古代工匠如何用智慧设计出不用钉子的建筑”;戏曲脸谱积木,可以讲“每个颜色代表什么性格,这个角色背后有什么传说”。把这些故事做成短视频、图文,放在TikTok、YouTube上,用户才会觉得“这个积木有灵魂”。

国内有个叫“榫卯小筑”的品牌,专门卖榫卯结构积木。他们没在TikTok上打广告,而是找了个叫“古建迷”的博主,拍了一系列“用积木还原古建智慧”的视频。视频里博主讲“这个斗拱为什么能抗震”,配上积木拼搭的演示,后来啊粉丝暴涨10万,店铺销量翻了5倍。这就是

柔性供应链:1688卖家如何用“小单快反”抓住TikTok流量红利

TikTok 上的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 今天火天坛,明天可能火长城。供应链跟不上,再好的热度也抓不住。1688 上的很多积木工厂已经能做到“3天打样, 7天出货,15天到海外仓”,卖家可以根据TikTok上的热门视频,快速调整产品设计。

有个深圳的卖家, 去年8月看到 @happybuild_1 的天坛视频火了立马联系1688工厂打样,9月就上架了同款。当时天坛积木在亚马逊上只有3个卖家竞争, 他定价68.68美金,一个月就卖了2000多套,净利润超过30万。这种“小单快反”的模式,让小卖家也能和巨头抢流量,关键就是供应链够灵活。

本地化运营:别让“国潮”变成“自嗨”

国潮积木出海, 不能只靠“中国元素”打天下还要懂海外用户的喜好。比如美国用户喜欢“DIY”和“个性化”, 可以在积木套装里增加一些定制模块,让用户自己设计图案;欧洲用户注重“教育意义”,可以结合STEM教育理念,在包装上写“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东南亚华人多,可以推“生肖积木”“节日积木”,贴近他们的文化习惯。

有个做舞龙舞狮积木的卖家,一开始直接把国内的设计搬到TikTok上,后来啊没人看。后来他发现, 海外用户对“舞龙”的认知停留在“春节活动”,于是把视频改成“用积木搭一条会发光的龙,放在家里当装饰”,还找了当地的网红拍开箱,后来啊视频播放量破500万,店铺订单量翻了8倍。这就是本地化运营的重要性——国潮是根,本地化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