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很抱歉,您提供的信息似乎不完整

图源:Google

“线下店的衣服永远没我的码, 好看的时装都和我无关”——这是美国胖女孩莎拉在社交媒体上的吐槽,点赞量破万。谁说大码女性只能穿松松垮垮的“妈妈装”?Dia&Co用7年时间把“大码女装”做成了5亿美元估值的生意, 2023年6月更是收购高端线品牌11Honoré,在大码女装市场掀起一场“时尚革命”。但你知道吗?这个品牌的起点,竟是主要原因是创始人Nadia Boujarwah在怀孕时买不到合身礼服的愤怒。

740万次曝光,大码女装Dia&Co制胜秘诀竟然是“盒子”
740万次曝光,大码女装Dia&Co制胜秘诀竟然是“盒子”

千亿市场下的“伪需求”:多少品牌在误解大码女性?

全球肥胖率像气球一样膨胀,2023年女性肥胖比例已达20%,男性7%。Credence Research的数据更扎心:2027年全球大码女装市场规模将冲破2650亿美元, 2021年美国大码女装增速飙涨20%,远超普通女装。钱就在那儿,可为什么大多数品牌还在吃土?

有人觉得大码市场就是“把L码改成XXXL”, 后来啊做出来的衣服像麻袋,腰围是够了胸围却空荡荡。更可笑的是 某些品牌标榜“包容性”,却只用170斤以下的模特,胖女孩打开页面还是一句“这衣服和我有半毛钱关系?”Dia&Co早期调研就发现, 78%的大码女性买衣服时最大的痛点是“尺码不准”,而不是“款式不好看”。这不是需求难满足,是品牌根本没听用户说话。

从“遮肉”到“显瘦”:大码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被藏了多久?

传统服装品牌的逻辑总是“胖就该藏”,高领、长款、深色成了标配。但Dia&Co的用户问卷撕开了真相:63%的大码女性想要“凸显曲线”,58%讨厌“穿得像老年人”。2022年一位叫杰西卡的TikTok用户吐槽:“我买件衬衫, 袖子能当袖套,腰围能装下两个我,这叫衣服吗?”这条视频获86万播放,炸出一堆同款委屈。

Dia&Co的设计团队把“显瘦”做成了科学。比如他们研发的“X型剪裁”, 通过收腰+下摆A字设计,让腰臀比明显提升30%;牛仔布加入4%氨纶,弹力比普通牛仔大2倍,2023年牛仔系列复购率高达45%。不是胖女孩不爱时尚,是时尚从没爱过胖女孩。

Dia&Co的破局术:把“用户视角”刻进骨子里

很多品牌谈“用户思维”,不过是让客服复制粘贴话术。Dia&Co的做法是:让用户从“买家”变成“合伙人”。他们的官网顶端藏着个“秘密入口”——用户可以提交设计建议, 2022年一位用户建议“做带内收腰的连衣裙”,3个月后这款单品卖断货,带动整体销量增长22%。

定制尺码:不是“给你选”,而是“帮你算”

买大码衣服最烦什么?试穿!线上购物退货率高达40%,其中60%是主要原因是“尺码不符”。Dia&Co的算法工程师花了18个月, 把胸围、腰围、臀围、肩宽等12个数据做成动态模型,用户填3个围度,系统自动匹配最精准尺码,误差控制在±1.5厘米内。2023年Q1数据显示,用这个系统的用户退货率降到18%,比行业平均低一半。

更绝的是他们的“尺码进化”功能。用户买过3次衣服后系统会自动调整尺码推荐。比如一位用户第一次买M码, 实际偏瘦,下次购物时系统会悄悄推荐L码,甚至发消息:“根据你的购买记录,我们觉得这件衣服L码会更合适哦。”这种“懂你没说出口的需求”的细节,让用户粘性提升到恐怖的70%。

订阅盒子:$20的“时尚试错券”

大码女性买衣服像开盲盒,花几百块买回来不合身只能压箱底。Dia&Co的订阅盒子用$20造型费让用户试穿5套衣服, 其中2套由造型师根据用户风格挑,3套自选。2022年双11期间, 一位用户在分享:“我收到盒子时惊了那些衣服我试穿前想都不敢想,后来啊留下3套,比我自己逛街买半年还值。”

盒子里的衣服有个“隐藏彩蛋”:每件都带“显瘦小贴士”卡片。比如“梨形身材选高腰A字裙”“苹果身材选V领上衣”, 这些来自真实用户经验的干货,让盒子不止是衣服,更是“穿搭教练”。2023年数据显示,订阅用户平均每季度会买下1.8件盒子里的衣服,客单价比普通用户高35%。

营销不靠广告, 靠“用户替你说话”

很多品牌砸钱投广告,后来啊用户看都不看。Dia&Co的社媒运营像在办“胖女孩时尚派对”,用户才是主角。他们的Instagram账号有20.8万粉丝, 但3516条帖子里80%是用户穿搭照,品牌官方内容只占20%。2023年5月, 他们发起#DiaAndCo自信挑战,用户晒出自己穿Dia&Co的照片,配上“我胖但我敢穿”的文案,话题曝光量冲破200万,新增粉丝1.2万。

TikTok上的740万次观看:大码网红的真实反馈比广告硬10倍

Dia&Co的TikTok账号只有3.81万粉丝,但视频平均播放量是行业平均的5倍。秘诀很简单:他们从不自己拍广告,而是找真实的大码博主开箱。2022年8月, 一位粉丝量50万的博主测评他们的牛仔裤,视频里博主边穿边说:“这条裤子的腰围设计绝了不会卡在肚子,还把屁股提起来了!”这条视频获120万播放,带动当月牛仔裤销量增长40%。

更妙的是他们“反向种草”。2023年情人节, 品牌没发浪漫广告,而是放出用户“翻车”视频:一位女孩穿普通品牌的约会装,后来啊腰围崩线,袖子太短。然后Dia&Co工作人员出镜:“试试我们的约会系列,弹力面料+隐形收腰,想怎么动都行。”这条视频获87万播放,情人节当天销量暴涨65%。

Instagram的“时尚树洞”:让用户成为品牌代言人

Dia&Co的Instagram主页像个大码女孩的闺蜜群, 用户分享的不只是穿搭,还有和衣服有关的“小确幸”。一位妈妈晒出穿Dia&Co连衣裙参加孩子毕业典礼的照片, 配文:“第一次穿连衣裙不觉得自己是‘胖妈妈’,女儿说‘妈妈今天好漂亮’。”这条点赞破5万,被品牌置顶,还印成了实体明信片,随订阅盒子送给新用户。

他们还有个“用户故事”专栏,每月采访3位普通用户。2023年3月, 一位叫丽莎的用户分享了她通过穿Dia&Co衣服重拾自信的故事,从不敢出门到成为社区志愿者。这篇故事在官网阅读量达10万+,带动新用户注册量增长28%。用户帮你讲故事,比你说一万句“我们很好用”都有用。

缓解身材焦虑:比卖衣服更重要的是“看见”胖女孩

身材焦虑是悬在大码女性头上的剑。很多品牌嘴上说“包容”,却只用170斤以下的模特,等于在说“胖得厉害的不配穿我们的衣服”。Dia&Co官网的模特全是真实用户,有200斤的,有产后身材走样的,甚至有坐轮椅的。2021年品牌创始人Nadia Boujarwah在采访中说:“我们的模特不是‘标准胖’, 是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女孩们相信‘我也能穿出自信’。”

从“不敢穿”到“敢晒”:用户分享是最好的品牌背书

Dia&Co的用户里 有位叫艾米丽的女孩,体重220斤,以前买衣服只敢买黑色。她第一次收到订阅盒子,里面有件红色连衣裙,犹豫了3天才敢穿,拍照发到TikTok后收到2万条夸赞。现在她成了Dia&Co的“野生代言人”,每周分享穿搭,粉丝从0涨到10万。她的话戳中无数人:“是Dia&Co让我明白,胖不是错,错的是那些觉得胖不能漂亮的偏见。”

这种“用户裂变”的效果远超广告。Dia&Co的用户UGC内容占社媒总内容的65%,转化率比官方内容高28%。2023年双11期间, 一位用户分享的“双十一战袍”视频,直接带动单品销量破万件,品牌没花一分钱广告费。

从Dia&Co看大码出海:不是“卖衣服”, 是“卖自信”

Dia&Co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们把“大码女装”做成了“自信产业”。2023年6月收购高端线11Honoré后 品牌覆盖的尺码 到5X,价格带从$50-$500,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他们的秘诀很简单:别把大码女性当“特殊群体”, 她们就是普通消费者,只是需要被看见、被尊重、被好好设计。

反观那些在大码市场栽跟头的品牌, 要么是盲目跟风,以为“加大尺码”就能赚钱;要么是高高在上,觉得“施舍”几个大码款式就够了。Dia&Co用数据证明:当你真正把用户当回事,她们会用钱包给你投票。2023年Q3财报显示, 品牌订阅用户数同比增长120%,复购率超60%,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胖女孩重拾时尚的笑脸。

大码女装市场的机会从来不是“胖人多”,而是“被忽视的需求多”。下一个Dia&Co会是谁?也许是那个愿意蹲下来听听胖女孩们真正想要什么的品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