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越南电商市场在全球经济放缓趋势下

全球经济放缓下的越南电商:逆风生长的另类样本

当欧美电商巨头纷纷裁员收缩战线时东南亚某个角落的数字交易额却在悄悄刷新纪录。这不是什么魔幻剧本,而是2023年越南电商市场的真实写照那个。全球经济阴云密布, 越南这片土地却意外成了电商资本的避风港,Shopee的仓库依旧灯火通明,TikTok Shop的短视频带货热度不减,就连本土的Tiki也在亏损中找到了新的生存逻辑。说真的,这种反差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越南电商在经济寒冬里保持了倔强的增长?

年轻人口与互联网普及:藏在数据里的增长密码

越南人口结构里藏着最原始的电商驱动力。截至2023年,这个国家65%的人口年龄在40岁以下Z世代群体已经占到消费市场的40%。你敢信吗?在胡志明市的街头,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用手机下单越南本土咖啡的场景比比皆是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实体店购物。这种代际更替带来的消费习惯迁移,比任何政策补贴都更有说服力。Statista的数据显示, 越南互联网用户数量在过去五年翻了近一番,达到7800万,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78%,其中移动端活跃用户占比高达92%。这种渗透率放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恐怖,要知道就连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美国,这个数字也只有85%左右。

越南电商市场:全球经济放缓趋势下的“维稳之地”
越南电商市场:全球经济放缓趋势下的“维稳之地”

更关键的是越南移动互联网的成本优势。全球移动网络价格排名显示,越南流量资费位列全球第10位,比泰国低30%,比马来西亚低25%。这种低价策略直接催生了1亿移动用户,相当于人均1.2张手机卡。Q&Me在2024年4月发布的报告里特别提到, 越南消费者平均每天花在手机购物上的时间是47分钟,比东南亚平均水平高出15分钟。这些数字背后是越南电商最坚实的用户基础——年轻、熟悉数字工具、对价格敏感但接受度高。

城市空间挤压下的零售革命

越南的城市化进程给传统零售挖了个大坑。河内和胡志明市的人口在过去十年分别增长了42%和38%,但城市面积扩张速度却慢得多。后来啊就是市中心商铺租金暴涨到每平方米每月300美元,相当于曼谷的两倍。这种物理空间的限制让大型购物中心成了奢侈品,反而成就了电商的崛起。Lazada越南区总监Vu Thi Minh Tu在2023年行业峰会上透露, 他们发现越南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线上下单+自提点取货”的模式,主要原因是这种模式能避开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有意思的是 很多越南消费者甚至把电商平台当成了“线上仓库”,在网上下单后隔天再去附近的便利店取货,这种混合消费模式在欧美市场根本无法想象。

平台竞争格局:三国杀与搅局者的生存游戏

越南电商市场从来不是平静的池塘,而是上演着激烈的三国杀。Shopee凭借母公司SEA集团的支持,长期占据着73%的市场份额,2022年销售额高达38亿美元。但这个霸主的位置并不稳固, Lazada背靠阿里生态,通过“本地化运营+跨境赋能”的双轨策略,在2022年拿下了22%的市场份额,相当于11亿美元营收。

更让人意外的是TikTok Shop这个后来者, 2022年4月才进入越南市场,到年底月收入就达到了Lazada的80%,Tiki的4倍。Tech in Asia的数据显示, TikTok Shop在越南的复购率达到了3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2%,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电商“低价引流、复购盈利”的逻辑。

Lazada:在亏损中寻找本土化平衡

Lazada的越南之路走得并不轻松。2022年, 他们在可持续发展政策和客户体验升级上投入了超过2亿美元,这笔钱相当于他们当年净利润的1.5倍。但Vu Thi Minh Tu认为这是必要的:“越南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另一个亚马逊,而是懂他们的本地平台。”他们推出的“LazMall”品牌旗舰店项目, 要求入驻商家必须拥有本地实体店或仓库,这一举措虽然提高了门槛,却让正品率提升了40%,投诉率下降了28%。2023年双11期间, Lazada越南区的家电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68%,其中本土品牌VinHome的智能空调卖出了3万台,这个数字比整个欧洲市场还多。

Tiki:亏损阴影下的自救之路

作为越南本土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Tiki的日子并不好过。截至2022年3月的财年显示,他们的总收入下降了7%,亏损额扩大到2100万美元。Tech in Asia的分析认为,这主要来自TikTok Shop的冲击——短视频直播直接抢占了Tiki的年轻用户群体。但Tiki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选择在“垂直领域深耕”。

2023年, Tiki将70%的资源投入到了图书和3C数码品类,这两个品类的用户复购率在一年内从18%提升到了31%。更聪明的是 他们与越南邮政合作推出了“Tiki快速达”服务,利用邮政的500个县级配送中心,将配送时间从平均5天缩短到了2天这种下沉市场的渗透策略让Tiki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了季度性盈利。

消费者行为:通胀压力下的理性与感性博弈

2022年越南通胀率达到4.84%,创下了近十年新高。高通胀像一把双刃剑,既抑制了消费冲动,又改变了消费偏好。Statista的报告指出, 越南消费者的“购物篮”价值在2022年平均下降了12%,但单次购买频次却增加了23%。这种“少买多存”的现象在快消品领域尤为明显, 消费者宁愿多花时间比较价格,也要确保买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有趣的是这种理性消费并没有完全扼杀感性购物,反而催生了“情绪化折扣”的盛行。Lazada的数据显示, 带有“限时秒杀”“独家折扣”标签的商品转化率比普通商品高出65%,即使价格只便宜5%,也能触发消费者的抢购欲望。

社交电商:从“顺便看看”到“必须下单”

Facebook和Zalo在越南早就不是单纯的社交工具,而是变成了“购物决策中心”。Q&Me的调查显示, 65%的越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会先在社交媒体上查看评价,这个比例比泰国高20个百分点。2023年,社交电商占越南电商总销售额的比重达到了38%,比2020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TikTok Shop的崛起更是把这种趋势推向了极致, 他们的“短视频种草+直播转化”模式让平均客单价提升了45%,转化率达到了8.2%,远高于行业平均的3.5%。在越南, 一个拥有10万粉丝的KOL带货一场直播,销售额轻松突破10亿越南盾,这种效率让传统电商的广告投放显得相形见绌。

未来增长:藏在挑战里的机遇

麦肯锡在2023年6月的预测报告中指出, 越南电商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320亿美元,与传统零售业平分秋色。但这个乐观预测背后藏着几个不容忽视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物流成本,2022年越南燃油价格上涨了32%,导致电商配送成本每单增加了1.5美元。Shopee为此推出了“共享仓储”计划, 允许中小卖家共用他们的12个区域中心仓库,这一举措将单个卖家的仓储成本降低了40%。

另一个挑战是支付信任问题, 虽然越南电子支付渗透率达到了68%,但仍有42%的消费者担心在线支付平安。Lazada推出的“先买后付”服务, 通过与越南Military Bank合作,让用户可以分期付款,这种金融创新让支付转化率提升了27%。

下沉市场:再说说的蓝海

越南电商的下一个增长引擎藏在二三线城市里。目前,河内和胡志明市贡献了65%的电商销售额,但像岘港、芽庄这样的城市,电商渗透率还不到30%。2023年, Tiki与越南最大的连锁便利店VinMart+合作,在2000家门店设置了“线上下单、门店自提”服务,后来啊发现这些下沉市场的自提率比一线城市高15%,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更信任实体店的存在。更惊人的是 在广宁省这样的偏远地区,通过“社交电商+本地配送员”的模式,电商销售额在一年内增长了120%,这种增长速度让所有从业者都感到意外。

全球经济放缓的阴影下越南电商却像一株顽强生长的植物,在缝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阳光。年轻的人口、 低廉的互联网成本、灵活的平台策略,再加上消费者行为的快速迭代,共同编织出了这个独特的增长故事。但别急着下结论, 这个市场的真正考验还在后面——当国际资本逐渐看清这里的潜力,当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越南电商能否保持这份“逆风生长”的韧性?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深夜仍在刷手机下单的年轻人身上, 他们用指尖划出的每一次滑动,都在定义着这个市场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