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为何选择UK入仓

UK入仓政策下的跨境电商:一场不得不打的硬仗

最近一周,TikTok Shop跨境的商家们讨论最多的就是UK入仓问题了。这个政策像一颗炸弹, 炸得不少人心惶惶——4月15日之后英国市场的商品必须提前备货到官方仓库或认证海外仓,否则直接暂停销售。有人骂平台不近人情,有人担心压货成本爆表,也有人悄悄盘算着怎么借机弯道超车。但骂归骂,焦虑归焦虑,政策已经摆在这儿,逃不掉的。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运营:TikTok的UK市场进化史

TikTok Shop跨境真正开始发展是在21年6月,那时英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市场。第一批商家拿着邀请码进场, 却发现处处是坑:物流三天两头出问题,收款时灵时不灵,流量算法像过山车,今天爆单明天就可能归零。那时候大家全靠一股“赌”劲在撑,谁也不知道平台到底想干嘛,只知道流量便宜,物流补贴高,冲就完事了。

TikTok Shop推进UK入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商家应该如何应对?
TikTok Shop推进UK入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商家应该如何应对?

转机出现在21年10月。平台把物流补贴拉满, 商家们发现发英国基本不用花运费——0.99英镑的发夹、1.99英镑的袜子,卖得飞起。全网陷入低价狂欢,订单量蹭蹭涨,但谁都知道这种模式撑不久。果然 22年3月1日平台突然砍掉大部分物流补贴,客单价直接从2英镑跳到5英镑以上,多少直播间一夜之间流量腰斩,扩了十几间店的商家直接亏到怀疑人生。

更狠的在22年底。平台开始严打高差评商家,一批靠“小作坊”质量起家的商家被清退。有个学员当时崩溃地跟我说:“我上个月刚招了10个主播, 全指着冲业绩,现在物流成本一加,质量一卡,直播间直接没单了。”但回头再看,现在UK市场的客单价稳了利润空间也大了那些活下来的商家反而赚得更舒服了。

UK入仓不是心血来潮:平台的三层算盘

很多人问,为啥偏偏是英国?为啥现在强制入仓?其实把时间线拉长了看,平台每一步都在为“入仓”铺路。第一层算盘:消费者体验。早期UK市场物流慢到离谱,用户下单等两周是常事,投诉率一度超过30%。入仓后 仓库直接发货,时效从15天缩到3天差评率直接砍掉一半,用户粘性上去了平台才能把电商做长久。

第二层算盘:流量分配。以前商家玩“无货源”,今天上架100个SKU,明天发现爆款就狂补单,平台根本搞不清谁在认真卖货。入仓后库存数据透明了平台能精准识别哪些商家是真供应链、哪些是“炒爆款”。数据显示,完成入仓的商家,活动资源倾斜比例提升了40%,这意味着什么?认真备货的,流量更多;浑水摸鱼的,慢慢被淘汰。

第三层算盘:市场净化。22年低价内卷那会儿,UK市场充斥着9.9英镑包邮的劣质产品,用户买一次就卸载。平台需要把“便宜没好货”的标签撕掉, 入仓就是最好的筛选器——能压得起货的,至少有资金实力;愿意入仓的,至少有长期打算。有社群圈友说得对:“以前UK市场像菜市场,现在开始像超市了虽然门槛高了但做生意踏实多了。”

测款成本暴增?换个姿势就能降

最让商家头大的,莫过于测款。以前拿样品直播间测,爆了再补货,现在不行了——必须先进仓库才能卖。有人算过一笔账:发10个SKU到仓库, 每个成本20元,加上头程运费,测一次就要2000元,要是5个里才出1个爆款,成本直接翻倍。

但换个思路呢?有个做服装的商家分享过他的方法:把止损线定在500元, 发3-5个基础款到仓库,直播间重点推其中1-2个,其他当“陪跑”。就算爆了仓库也能快速补货;没爆,损失控制在500元内。关键是别想着“一把梭哈所有款”,爆款率本来也就5%-10%,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蠢是什么?

赠品送不了?组合拳比单打独斗强

以前直播间刷屏“下单送赠品”,现在入仓了赠品怎么发?直接打包进商品里?仓库换面单太麻烦;分开寄?运费比赠品还贵。其实有两个办法:一种是“捆绑销售”, 把主商品和赠品组合成新SKU,比如“手机壳+钢化膜”打包卖,后台设置成同一货物单元,仓库直接一起发;另一种是“虚拟赠品”,买主商品送优惠券,用户下次下单时自动抵扣,既没增加物流成本,又能复购。

有个做美妆的商家这么干过:买29英镑的送5元无门槛券,后来啊复购率提升了18%。他说:“用户要的不是赠品本身,是占便宜的感觉。券比实物更灵活,平台也喜欢——毕竟复购了GMV又上去了。”

库存积压怕断货?多渠道流量来兜底

最怕的就是辛辛苦苦备了1000件货, 直播间突然限流,或者商品被投诉下架,仓库堆成山。有家做家居的商家就吃过这个亏:22年备了5000个收纳盒, 后来啊主要原因是主播离职,流量暴跌,库存压了3个月,光仓储费就赔了2万。

防范的关键是什么?别把所有流量押在直播上。TikTok电商有“三驾马车”:短视频、直播、橱窗。短视频可以提前铺垫产品,橱窗承接自然搜索,就算直播出问题,再说一个两辆马车也能拉着跑。还有的商家做“多平台库存共享”,UK卖不掉的,调到东南亚仓库卖,虽然麻烦,但总比砸手里强。

SKU多到爆仓?爆款思维比全铺货更赚

服装、假发类目最头疼,动不动几百个SKU,全入仓?资金直接压死。但真需要全备货吗?有个做女装的商家只做了10%的SKU备货,其他按需补单,后来啊爆款照样卖爆。他说:“以前总觉得SKU越多越容易出单,后来发现用户买的永远是那几款,其他都是陪跑。与其把100件 mediocre 的货发出去,不如把10件爆款备足,周转率高了资金压力反而小。”

要是像DIY、美甲片这种1000+SKU的类目怎么办?可能真得考虑转战东南亚了。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地方对SKU容忍度高,物流成本也低,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至少能先活下来。有位社群大佬说:“别跟政策硬刚,政策要往东,你先往西,等市场稳定了再杀回来不丢人。”

阵痛期过后剩下的都是狠角色

UK入仓政策出来后肯定有人走。但回头看,22年物流补贴砍掉时也走了一批人,留下的现在不都活得挺好?平台每次变革,都是在筛选“真正想做事的人”。就像那个学员说的:“以前UK市场像淘金热, 大家都来捞快钱;现在开始像开矿了得有设备、有技术、有耐心,但矿藏更深,金子也更多。”

其实商家真正该担心的,不是政策本身,而是自己能不能跟上节奏。测款成本高了就优化模型;赠品不好送了就换玩法;SKU多了就抓爆款。市场永远在变,但那些能把“变化”变成“机会”的人,才能赢到再说说。UK入仓不是终点,是跨境电商从“草莽时代”进入“正规军时代”的开始——挺过去,你就是正规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