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被禁后,海外网红们将如何应对可能的最恐怖后果

美国政府收紧TikTok, 海外网红生计悬于一线

近几个月来拜登政府禁止TikTok的联邦立法让整个内容创作圈绷紧了神经。十二月八日消息, 美国科技专家胡安·格瓦拉-托雷斯公开质疑TikTok遵守规定的能力,直言其未来将面临巨大挑战。这时候,新泽西州和俄亥俄州正加入其他十二个州的行列,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这款短视频应用。这场监管风暴正从政策文件吹向现实让依赖TikTok生存的海外网红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投入归零:创作者的“噩梦”不只是失去账号

十八岁的Seky Bowie在2022年初抱着分享瑜伽爱好的心态开通TikTok账号,没想到短短一年粉丝飙到八万两千多人。她从单纯的瑜伽教学延伸到时尚、生活方式,视频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最近几个月, 看到立法禁令的新闻,她总睡不踏实——那些为了拍摄视频置办的瑜伽垫、新买的时尚单品,还有请摄影师朋友帮忙拍的素材,万一平台没了这些投入全打水漂。

TikTok 被禁或是海外网红们将面临的“最可怕的噩梦”
TikTok 被禁或是海外网红们将面临的“最可怕的噩梦”

数字营销机构Amra和Elma的联合首席施行官Elma Beganovich对此感同身受。她在各平台拥有两百万粉丝,主攻生活方式内容。她见过太多创作者为了一个爆款视频,提前一周设计造型、预约化妆师、租拍摄场地,光成本就上千美元。如果TikTok突然消失,这些创作者不仅失去收入来源,更苦心经营多年的粉丝社区可能瞬间蒸发。她私下和同行聊起这个话题时大家眼神里的焦虑藏不住——这简直是把多年心血一把火烧了。

“TikTok难民”涌入,但新平台真能接住流量吗?

禁令消息传开后不少美国创作者开始紧急寻找“避难所”。自称“TikTok难民”的群体涌向,试图复制过去的成功。有数据显示, 2025年一月,华人创业者开发的短视频App曾冲到美国区总榜第四位,不少网红带着粉丝迁移过去。但这种迁移并非一帆风顺。

内容创作者市场Fanfix的创始人Harry Gestetner指出,TikTok的算法和内容形式太独特了。同样一个搞笑段子,在TikTok可能百万播放,搬到其他平台可能只有几千。他举了个例子:有位美妆博主把TikTok上的变妆视频同步到Instagram Reels, 流量直接掉了九成,品牌方给的报价也砍了一半。“新平台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创作者得从头适应规则,粉丝也得重新培养。”

更现实的问题是替代平台的变现能力跟不上。TikTok上接一条品牌报价五千美元的视频,在其他平台可能只有一千。Bow坦言,她试过在YouTube Shorts发内容,但播放量太低,连设备钱都赚不回来。“就像习惯了开着跑车上路,突然让你骑自行车,速度和体验差太多了。”

品牌被迫“多线押注”,但Z世代营销成本或飙升

品牌方比网红更早嗅到凶险信号。营销机构Influential的CEO Ryan Detert透露, 超过五成的创作者活动支出都花在TikTok上,特别是面向Z世代的小品牌。经期护理品牌Viv、 护肤品牌Truly这些疫情期间靠TikTok起家的企业,早就把这里当成核心获客渠道。

禁令一旦落地,品牌只能把预算分散到Instagram、YouTube甚至新兴平台。但问题来了Z世代用户在TikTok日均使用时长超过九十分钟,在其他平台可能只有三十分钟。Detert算了笔账:要在Instagram达到同样的曝光量, 品牌可能需要多花两倍的钱,效果还未必好。“就像你原本在市中心开了家店,生意兴隆,现在突然被赶去郊区,客户流失是肯定的。”

Talent Management公司的CEO Jeff Duncan认为,品牌和创作者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是“找网红发视频”,现在变成“帮网红找平台”。他旗下的Netflix明星Renee Estella已经开始在三个平台同步发内容, 团队工作量翻倍,收入却没涨。“品牌需要眼睛,用户去哪儿我们就得跟哪儿,但这成本再说说还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50%创作者支出依赖TikTok,禁令或引发“多米诺效应”

行业数据更让人揪心。据Influential统计, 2022年小企业用户在TikTok上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其中七成通过创作者合作建立了品牌认知。如果平台消失,这些企业可能失去最重要的流量入口,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更严重的是创作者生态的连锁反应。Bow提到,她身边不少全职创作者靠TikTok广告分成和品牌合作维生,平均月收入八千美元。如果平台禁令落地,他们可能被迫转行或回到朝九晚五的工作。“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群体的生计。”她说起时声音有些发抖,“就像突然告诉你,干了十年的工作明天就没了换谁都慌。”

科技专家格瓦拉-托雷斯预测,禁令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如果TikTok在美国被禁,其他国家可能跟进,全球创作者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这不是简单的‘换个平台’,而是整个内容生态的重构。”

分散化生存:短视频行业的“去中心化”困境与出路

面对禁令,创作者和品牌开始探索“分散化生存”模式。Beganovich建议创作者建立“多平台矩阵”, 一边在Instagram、YouTube和新兴平台布局,但这样做的代价是精力分散。她举了个例子:有位健身博主为了维持各平台活跃度, 每天要拍三套不同风格的内容,工作时间超过十二小时身体快吃不消了。

Detert认为,未来的网红营销可能走向“垂直化”。与其追求全平台覆盖,不如深耕某个细分领域的小众平台。比如专注户外运动的创作者可以转向GoPro的平台,美妆博主可以试水新兴的AR美妆应用。“与其在大海里捞针,不如在小池塘里当大王。”

但Bow对此持保留态度。她觉得,TikTok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社区氛围。粉丝会在评论区互动,会模仿她的动作,这种连接感在其他平台很难复制。“禁令或许会让我们离开舒适区,但内容创作的本质不会变——只要有人想分享生活,就总有平台容纳他们。”

这场关于TikTok的博弈还在继续。从十二个州的设备禁令到可能的全面封禁, 海外网红们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投入多年的心血,一边是未知的未来。或许正如Gestetner所说:“变化总是让人害怕,但创作者的适应能力从来超乎想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