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电商在东南亚的火爆现象
百亿美元规模在哪里?小赵从2019年开始做跨境电商, 主要经营Shopee、Lazada店铺,销售30~150元的家居日用品、数码配件。2021年,团队开始做本地化运营,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做本地仓储,将跨境店改为本土店。他发现一个问题,TikTok电商在东南亚看起来火,但真正赚钱的卖家并不多,很多人在陪跑。
东南亚的诱惑:增速第一的市场, TikTok的野心
2023年,东南亚电商市场的增速达到18.6%,居全球第一。这个接近7亿人口的地方, 电商零售额占零售总额仅10%,远低于全球平均的19%,增长潜力像块没被开垦的荒地。TikTok看到了这块地, 2022年4月,TikTok电商小店功能在东南亚六国全面上线,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开放后全年GMV月平均复合增长率近90%,全年GMV达到44亿美元,比2021年翻了两倍多。这个数字让很多卖家眼红,以为机会来了但实际跳进去的人,发现水有点深。

从“店群狂奔”到“封店潮”:野蛮生长的代价
2022年中旬, TikTok电商刚进东南亚,小赵像打了鸡血,注册了几百个店铺。当时开店成本低得离谱,只要有当地企业执照,就能无限开店。他用工具给每个店铺铺几千个产品, 大多是Shopee、Lazada上的热销款,大家一起铺,流量大得吓人,每天出几百单,持续了几个月。这种“店群模式”在早期很有效,但好景不长。TikTok开始整顿,几次“封店潮”下来小赵剩下两三个店。问题出在同质化太严重, 全是低价货,物流履约也跟不上——平台要求发货从15天压缩到3天无货源的店铺根本做不到,差评率一超过10%,店铺就没了。
直播带货的“水土不服”:流量来了 转化却没跟上
很多人以为TikTok直播带货能复制国内的抖音神话,但现实很骨感。Dora在广州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做TikTok全职带货主播,卖女装。一开始做英国直播, 直播间实时在线十几人,一天卖十几单;后来转做美国美区,卖假发,新号表现平平,一天出两三单。她在后台发现, IP地址影响流量——国内虚拟IP和海外真实IP,得到的推荐量天差地别,有时候直播间进来一堆阿根廷人,根本没法付款。阿光更惨,2022年“黑五”前后做美区直播,亏了2万元,直接放弃。他说:“做TikTok很看运气, 有人半年做不起来一个号,我一个月有一个号爆了但流量偏到阿根廷,卖不动。”
达人与品牌的“两极分化”:美妆个护称王, 高客单价遇冷
根据TiChoo《2022年TikTok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东南亚TOP20直播中,85%主推美妆个护品类,鞋靴、数码、居家日用品各占5%。印尼小店Skintificid靠美妆个护做到2022年GMV超5000万美元, 单月近1000万美元,登顶TikTok全球销售额TOP1。但高客单价商品很难卖起来。阿光在越南卖灯饰,客单价300~400元,属于平台里偏高的,直播间实时在线人数 rarely 过百。越南本地网红一场直播观看人数也就几千,没见过过万的。Dora发现,东南亚人还是习惯去Shopee、Lazada网购,这些平台深耕多年,用户心智很难撼动。
MCN的“返点依赖症”:政策一变, 生存艰难
2022年,TikTok推出政策扶持MCN机构,东南亚MCN旗下TikTok小店单账号GMV达标能拿10%返点。这让很多MCN冲进来以为能躺着赚钱。Slashie Media创始人Stella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8月拿到TSP和MCN资格,9月开始直播带货。她带过一个潮流玩具品牌, “积木熊”单价1000~2000新币,打破新加坡单品GMV纪录;还合作樟宜机场电商平台,卖雅诗兰黛,业绩数一数二。
但返点是救命稻草,也是毒药。2023年3月,TikTok突然取消返点政策,MCN们傻眼了。佣金只有5%~10%, 组建直播团队成本又高,Stella说:“一个月下来公司拿到的佣金杯水车薪,很多团队已经解散。
“虚火”背后的真相:增速快, 但赚钱难
看起来热闹的东南亚TikTok电商,其实“虚火”明显。Dora在马来西亚卖穆斯林女装, 2022年9~10月一天能卖4000~5000马币,月销5~6万美元,类目第一。但团队七八个人,人工成本都不够。她说:“有人一天卖3000美元,第二天可能就500美元,太不稳定。”小赵更直接,TikTok小店转化率是千分之几,Shopee是百分之几,差了10倍。TikTok想靠货架商城模式提升转化,但面对Shopee、Lazada这两个巨头,优势不明显。
与巨头的“贴身肉搏”:Shopee、 Lazada的防御战
东南亚电商市场,Shopee和Lazada早已盘踞。根据Shopee母公司Sea财报, 2022年Shopee总订单数76亿,同比增长23.7%,GMV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Lazada在2021年突破1000亿人民币规模。两者加起来占据近八成市场份额。TikTok想挤占200亿美元目标,难度堪比虎口夺食。更麻烦的是Shopee也在学TikTok做直播。Dora最近在给原创女装品牌做Shopee直播, 发现直播间在线人数能到五六百,“现在做Shopee直播的商家不多,但流量已经起来了。”
本土化是道坎:文化、 团队、供应链,缺一不可
柳越2019年就布局TikTok,做了上百个账号,但他没做直播,而是用Shopify独立站卖厨用五金到美国,年营业数百万美元。他说:“TikTok不能简单复制国内抖音模式,本土化很重要。有当地运营团队,能洞察本地需求,门槛却很高——国内卖家很难找到合适的异国合伙人。”Stella也提到, 新加坡用户更信任品牌,她带的美容保健品牌Kinohimitsu,主要原因是本地化做得好,才卖得动。但很多卖家没这个耐心,只想赚快钱,后来啊水土不服。
未来之路:从“流量狂欢”到“价值深耕”
TikTok电商在东南亚的“火爆”, 更像是一场流量狂欢,而非真正的商业繁荣。政策调整、平台整顿、竞争加剧,都在倒逼卖家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小赵现在只留两三个本土店,专注越南、马来西亚市场,做本地仓储,物流时效控制在3天内。Dora离职后 发现身边还在坚持做TikTok直播的,要么是像Stella那样有品牌资源的MCN,要么是像柳越那样轻资产运营的卖家,“不求爆发,只求活下去,每年涨几个百分点,有利润就行。”
关键策略:跳出“低价同质化”, 做“品牌+本土化”双引擎
东南亚电商的未来不在于铺多少货,而在于能不能做出差异化。小赵现在选品不再跟风Shopee、 Lazada,而是根据本地文化调整——比如菲律宾喜欢色彩鲜艳的家居用品,马来西亚偏好小众数码配件。Stella则建议,品牌自播是趋势,但得先解决“信任问题”,用本地主播、本地内容打动用户。柳越的“中国采购+海运, 本地直播+尾程履约”模式跑通了Newme千万美金销售额,证明本土化供应链+本土化运营,才是王道。
百亿美元规模或许存在但不是靠铺店群、赚返点、卖低价货能实现的。TikTok电商在东南亚的真正考验, 不是流量,而是能不能让用户从“刷短视频”变成“在短视频里买东西”,让商家从“陪跑”变成“盈利”。这条路,还有很长要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