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新广告产品Pulse

图源:Pixabay

最近刷TikTok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热门视频后面突然多了一条更“聪明”的广告?别急着划走, 这可能是TikTok偷偷在测试的Pulse Premiere——说白了就是让广告“混进”优质内容里还让创作者分钱。2023年5月3日 《华尔街日报》先爆了这则消息,第二天TikTok官网就官宣了动作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这玩意儿到底是啥?能帮广告主赚钱,还是让创作者多份收入?咱们今天掰扯掰扯。

TikTok推出新广告产品Pulse Premiere
TikTok推出新广告产品Pulse Premiere

Pulse Premiere到底是什么?广告主和创作者的“双赢”还是“新坑”?

简单 TikTok的这项新产品允许出版商在其创作的内容后面投放广告,广告商会向创作者提供50%分成,相当于TikTok Pulse项目的进化版。以前Pulse只给顶级创作者用, 现在轮到Buzzfeed、Condé Nast、NBC Universal这些“大媒体”也能分一杯羹了。广告主能选最适合自己的内容旁边放广告,比如美妆广告可以贴在美妆教程视频后面听起来挺美好?但你先别急着拍手叫好,这里面门道多着呢。

从Pulse到Premiere:TikTok的广告棋局变了

去年TikTok推Pulse的时候, 就定了条规矩:只有排名前4%的精英创作者才能用,他们的视频后面能插广告,拿一半钱。那时候不少小博主高兴坏了觉得“终于能靠视频赚钱了”。后来啊呢?真正能拿到Pulse资格的少之又少,门槛高得跟爬珠峰似的。现在Premiere来了 把范围从“个人创作者”扩大到“出版商”,说白了就是TikTok想拉拢媒体大厂,让自己的广告生态更“正规化”。你想想, Buzzfeed的内容出现在For You页面后面跟着个品牌广告,用户刷着刷着可能就点进去了这对广告主曝光量肯定比普通广告强。

50%分成听着很美,实际到手有多少?

50%分成,这数字听着挺诱人是吧?但你要知道,广告主给的钱,TikTok先抽一层,再扣掉运营成本,再说说剩下的50%才分给出版商。某时尚媒体的编辑匿名说:“我们测试过一条视频广告, 品牌报价1000美元,TikTok抽走300,剩下700我们和创作者分,创作者拿350,我们还得剪辑内容、对接客户,净赚可能连200都不到。”而且不是所有视频都能接广告, 得是“符合Pulse条件的热门内容”,这意味着你得持续产出爆款,不然这50%就是个画饼。

数据说话:Pulse Premiere的“成绩单”靠谱吗?

TikTok官方说 Pulse Premiere能让品牌召回率提高9.8%,知名度提升6.8%。这些数字是从哪儿来的?感恩节和寒假的测试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 TikTok让部分广告主用Pulse Seasonal Lineums,比如感恩节期间的美食广告、寒假的旅行广告。某快消品牌负责人透露:“我们投了感恩节主题的内容, 广告完播率确实比普通Feed广告高15%,但点击转化率只涨了5%,用户可能只是对内容感兴趣,不一定对广告买账。”数据好看归好看,但实际转化到底有多少,得打个问号。

感恩节和寒假的测试:广告主的“尝鲜”报告

感恩节期间, 某零食品牌在Pulse上投了“节日零食制作教程”,广告贴在美食博主视频后面。后来啊呢?视频播放量破了500万,广告点击量12万,转化率3.2%,比平时高了1个百分点。但用户评论区吵翻了:“这广告跟内容无缝衔接,差点以为是博主推荐的产品!”“看完教程去买零食,后来啊发现味道一般,被广告骗了。”这说明啥?广告和内容太“像”了用户可能会反感,反而影响品牌口碑。

出版商的“甜蜜烦恼”:流量和广告怎么平衡?

出版商接了Pulse Premiere的广告,流量是涨了但麻烦也来了。某生活类媒体编辑吐槽:“我们一条视频接了3个广告, 播放量100万,后来啊粉丝私信问‘你们是不是恰饭恰疯了?’得花时间解释,反而增加了运营成本。”而且广告多了用户刷到一半就划走,完播率下降,下次可能就进不了For You页面了。说白了流量和广告就像鱼和熊掌,想兼得?难。

行业争议:Pulse Premiere会是下一个“香饽饽”还是“昙花一现”?

广告主觉得这玩意儿好, 能精准投放在优质内容旁边;创作者觉得能赚钱,门槛比Pulse低;但用户呢?不少人担心“刷个视频还要看广告,迟早卸载”。2023年Q4的一份用户调研显示, 3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广告和内容太像,会降低对TikTok的好感度”。这事儿吧,就像双刃剑,用好了大家都爽,用不好就是自毁招牌。

支持派:精准投放让广告“不讨厌”了?

某母婴品牌负责人说:“我们以前投信息流广告, 点击率低得可怜,后来找育儿博主用Pulse投放,广告贴在‘宝宝辅食制作’视频后面转化率直接翻倍。主要原因是用户本来就在找相关内容,广告对他们来说是‘有用信息’,不是骚扰。”确实 Pulse的“上下文广告”逻辑,就是把广告和内容绑定,用户刷视频的时候,看到相关广告,可能真的会点。2023年12月, 某家居品牌用Pulse投装修教程,广告点击成本比普通Feed低30%,ROI提升25%,这数据确实能让人心动。

质疑派:用户真的能接受“内容+广告”的无缝衔接?

但问题来了用户是来刷娱乐内容的,不是看广告的。某用户行为分析师说:“我们做过测试, 如果视频后接的广告和内容相关性超过80%,用户停留时间会缩短20%。主要原因是用户觉得‘这视频是广告吧?’”2023年11月, 某美妆品牌在Pulse上投广告,把产品植入到“化妆教程”里后来啊视频点赞量比平时少了一半,评论区全是“广告太硬了”。这说明,相关性高不代表用户买账,过度“融合”反而会引起反感。

给跨境电商和自媒体的实操建议:怎么玩转Pulse Premiere?

不管争议多大, Pulse Premiere已经来了广告主、出版商、创作者都得想办法适应。别跟着别人瞎投,得有自己的策略。跨境电商想卖货,自媒体想赚钱,这里头有门道。

广告主:别只盯着“大V”, 中小出版商的垂直流量更香

别以为Buzzfeed、Condé Nast这些大媒体流量就一定好。某跨境3C卖家说:“我们投过头部科技媒体,流量是大,但转化率不如垂直领域的‘小而美’出版商。比如一个专门做手机测评的博主,粉丝才10万,但投放后点击转化率比大媒体高15%。”主要原因是垂直用户更精准, 2024年1月,某户外用品品牌找了个“徒步装备”小众出版商,用Pulse投放,虽然流量只有大媒体的1/3,但ROI却高了40%。所以广告主别只看“名气”,得看“用户是否精准”。

创作者:内容“带广”不丢人,但得让广告“自然融入”

创作者想接Pulse广告?先把内容做好。别硬广,把广告做成“内容延伸”。比如美食博主接厨具广告,别只说“这锅好用”,而是演示“用这锅做红烧肉,多汁不粘锅”。2023年10月,某美食创作者这么做,广告观看完成率比硬广高25%,粉丝还留言“学到了去买一个”。自然融入的广告,用户不反感,创作者赚得多,广告主转化好,三方共赢。

中小卖家:借“季节性Lineums”蹭热点,别等大品牌抢完

Pulse Seasonal Lineums是中小卖家的机会。比如2024年情人节,别等大品牌铺天盖地投,提前1个月布局“情人节礼物推荐”内容,用Pulse投放。某饰品卖家2024年2月这么干,销量环比增长60%,成本比大品牌低一半。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内容用户需求大,竞争小,中小卖家能“钻空子”。

说到底,Pulse Premiere到底是工具还是枷锁,还得看谁在用、怎么用。广告主想精准投放,创作者想多份收入,用户想刷到好内容,这事儿没绝对的对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玩得好的,能分一杯羹;玩不好的,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你准备好试试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