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比SHEIN贵10倍以上的服装品牌推荐
SHEIN的低价神话背后 藏着多少利润真相
一件售价10美元的SHEIN服装,利润不足4人民币,运营利润率仅8%,EBIT更是只有6%。即便不算利息和税收,这笔账已经够单薄。供应商透露,SHEIN对采购价格的压榨到了极致,低价走量是唯一路径。这种模式下供应链效率成了救命稻草,从设计到上架最快7天比ZARA快一倍,用速度换空间。可问题是当整个市场都在卷效率,小卖家还有活路吗?
我们总以为服装类目是红海,SHEIN和TEMU把价格战打到地板下利润薄得像纸。但换个角度看,那些活得滋润的卖家,根本没在跟巨头拼低价。比如两个印度姐妹创立的Sani, 一个美国墨西哥移民家族的moda2000,它们的价格可能是SHEIN的10倍以上,却活得比很多低价品牌更稳。

小众文化如何撑起10倍溢价?两个移民品牌的逆袭
从父母服装店到TikTok爆款:M2K的成人礼裙生意
美国墨西哥移民第二代Gipsy和Gelssy Rodriguez,从小在父母服装店打工。她们接手家族生意时 这个小卖部不温不火,卖着5美元的露脐上衣、10美元的热裤,低价低到让人发疯,却赚不到什么钱。直到她们把目光投向了拉丁族群的成人礼——这个传统上标志女孩从少女到女性转变的仪式, 礼服和头饰是刚需,甚至比婚礼服装还重要。
大多数拉美女孩想在成人礼上光鲜亮丽, 可美国市场上定制成人礼裙选择少,价格要么贵到离谱,要么质量差强人意。姐妹俩决定专注这个小众赛道,只卖一种类型的服装:拉丁族群女孩成人礼裙。她们的独立站https://www.moda-2000.com/, 客单价远高于SHEIN,成衣价格也能卖到SHEIN的10倍以上,定制款更是翻倍。
2020年疫情爆发后线下门店停摆,她们转向TikTok推广。第六条视频突然爆火,三百万点击量,手机嗡嗡响个不停,粉丝一夜破万。视频内容简单到极致:不同拉丁女孩穿着她们家的礼服,在成人礼上的快乐片段。没有精致剪辑,没有专业模特,只有真实的情绪和场景。这个账号现在有340万粉丝,9000万点赞,没投过一分钱广告,全是自然流量。
为什么能卖这么贵?主要原因是她们卖的不是衣服,是文化认同和情感价值。82%的墨西哥移民家庭会为女儿举办奢华成人礼,礼服是“不可减免的必要开销”。M2K抓住了这个痛点,用文化连接建立了品牌壁垒。低价品牌能复制款式,但复制不了这种情感共鸣。
印度婚礼服的“空缺市场”:Sani的TikTok奇迹
美国印度移民姐妹Niki和Ritika Shamdasani,也发现了类似的机会。她们发现,很多南亚裔美国人回印度参加婚礼时会特意去购买民族正装,主要原因是美国买不到合适的。82%的印度移民会“等着回印度买礼服”,这个数据让她们看到了商机:为什么不自己设计呢?
于是Sani诞生了专注印度婚礼服和正装。https://sani.co/上的商品价格, 同样是SHEIN的10倍以上,一件刺绣莎丽能卖到几百美元。她们的社媒内容也“粗糙”得可爱:两姐妹的日常试穿、产品细节展示,甚至是拍摄花絮。最火的视频,是她们“玩得开心”时随手拍的,没想太多,却获得了140万赞。
2020年品牌上线两周就遇上疫情, 她们硬着头皮在TikTok试水,第六条视频爆发,现在账号有数百万粉丝。Ritika说:“我们只是发布了一段视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TikTok当时还新,她们的手机“炸了”,一直嗡嗡作响。至今Sani没做过付费投流,靠自然流量支撑着高溢价业务。
这两个案例有个共同点:它们没在跟SHEIN拼供应链, 也没卷价格,而是找到了“需求空缺”——小众文化里的刚性需求。SHEIN的优势是快时尚的普适性,但普适性也意味着同质化竞争。而M2K和Sani,用文化差异建立了护城河,用户愿意为“专属感”买单。
供应链不是唯一解, 情感连接才是高溢价密码
我们总说服装是“供应链的游戏”,SHEIN用中国强大的服装制造中心,把上新速度、SKU丰富度做到极致,实现了时尚度与高性价比的统一。但小卖家能复制SHEIN的供应链吗?很难。番禺的服装厂资源、智能备货系统、海量供应商,这些都是巨头独有的优势。
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是1,营销推广只是后面的0。M2K和Sani的成功,印证了这一点。它们的产品设计未必比SHEIN更时尚,但更精准——精准到某个族群、某个场景、某个情感需求。拉丁女孩的成人礼梦想,印度移民的文化归属感,这些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美,本身就是流量密码。但这里的美,不是T台上高不可攀的设计,而是用户能代入的真实场景。M2K的视频里女孩们在成人礼上的笑容,父母的骄傲,这些画面比任何文案都有说服力。Sani的姐妹俩,穿着自家莎丽跳传统舞,这种“自己用”的真实感,比专业模特更能打动用户。
服装类目海外电商是红海吗?对只盯着低价的卖家来说是但对找到细分市场的玩家是蓝海。SKU多、款式快、库存大,这些确实是挑战,但换个角度想,小众类目的竞争程度远低于大众快时尚。比如拉丁族群成人礼裙、 印度婚礼服,这些类目用户画像明确,内容营销和广告投流都能精准触达,转化率反而更高。
服装类目避坑指南:别再跟SHEIN拼低价了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思维转变
深圳服装卖家Jack就十分不解, SHEIN压到极致的采购价格,供应商怎么还有利润?其实答案很简单:SHEIN靠的是规模效应,小卖家拼不了量,就得拼价差。但价差不是简单的加价,而是价值差。一件SHEIN的T恤卖10美元, 用户买的是便宜;一件M2K的成人礼裙卖500美元,用户买的是“人生重要时刻的仪式感”。
过去5年,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但很多卖家还在走老路:找工厂、压价格、刷单量。后来啊呢?被SHEIN和TEMU卷得利润微薄,库存积压。不如学学M2K和Sani,先问自己: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小众但刚需”的问题?是某个族群的节日服装,是某个亚文化圈的穿搭风格,还是某个场景下的特殊需求?
内容营销:用“真实感”替代“精致感”
很多卖家做社媒, 总想模仿大牌的精致:专业摄影棚、灯光打光、模特摆拍。后来啊内容千篇一律,用户记不住。M2K和Sani的视频,大多是手机拍摄的日常片段,甚至有穿帮镜头,但用户爱看。为什么?主要原因是真实。Niki说:“我们的心情非常好,只是从那种好心情中创造出来。我们只是在没有想太多的情况下把它放了出来。”
2021年, SHEIN迎来大爆发,站上了海外网红经济风口,靠的是与Instagram、TikTok网红合作。但小卖家没预算找网红,那就自己当网红。两姐妹的故事、用户的真实反馈、产品的使用场景,这些内容比硬广更有说服力。比如Sani的TikTok, 内容穿插着姐妹俩的设计过程、面料挑选,甚至“翻车”瞬间,这种“不完美”反而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
独立站:用“小而美”对抗“大而全”
SHEIN的APP像个大卖场,SKU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但小卖家的独立站,不需要追求“大而全”,而是“小而美”。M2K的网站https://www.moda-2000.com/, 设计简单到朴素,但每个产品都讲清楚:适合什么场合、什么身材、什么文化背景。这种“专注感”,反而让用户觉得专业。
数据显示, 自2019年至2021年,SHEIN的GMV由23亿美元暴涨至超过200亿美元,翻了约10倍,用户遍布220个国家。但这不代表小卖家没机会。相反,巨头越是大而全,小众市场的“缝隙”就越多。比如美国墨西哥移民有6000万人, 印度裔有400多万人,这些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足够支撑起多个高溢价品牌。
服装类目的新机会:在文化缝隙里找金矿
美,本身就是流量密码。但“美”的定义,从来不是单一的。SHEIN的“美”是大众化的、快消的,而M2K和Sani的“美”,是文化化的、有故事的。对中小卖家后者更容易切入。
比如日本和服爱好者、 中东地区的传统服饰、非洲部落的彩色布料,这些小众文化圈,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关键是要“下沉”:深入理解用户的文化背景,他们的节日、习俗、情感需求。墨西哥女孩的成人礼礼服, 不只是衣服,是父母对女儿成长的祝福;印度移民的莎丽,不只是服饰,是远在异乡的文化根脉。
供应链效率重要,但不是唯一。SHEIN的成功,是中国服装供应链对全球市场的“降维打击”,但这种模式可复制性太强,内卷严重。与其在红海里拼低价,不如去蓝海里找价值。找到一个小众族群, 一个文化痛点,用情感连接建立品牌,用真实内容打动用户,这样的服装品牌,卖得比SHEIN贵10倍,不是梦。
服装类目的竞争,从来不是价格的竞争,是“被需要”的竞争。当你的产品成了某个群体“不可或缺”的存在价格就不再是问题。M2K和Sani的故事告诉我们:别再盯着SHEIN的供应链了 看看你身边的文化缝隙,那里藏着比黄金还贵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