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继美欧澳10大站点后,新增2大站点
5月18日 Temu卖家后台的站点列表里奥地利和墨西哥的名字突然被点亮,没有预热,没有官宣,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上线了。距离上一次欧洲5站集中开放,不过25天。从2022年9月美国站试水, 到如今全球14个站点铺开,Temu的速度像被按了快进键,快到让同行措手不及,快到让市场议论纷纷嗯。
从“美国试水”到“全球撒网”:Temu的扩张节奏藏着什么逻辑
2022年9月, Temu带着“最低1折、满0.1美元包邮”的口号杀入美国市场。当时没人能想到, 这个刚成立3个多月的新平台,会在两个月后创下Sensor Tower记录:11-12月独立访客达4100万,直接碾压运营10年的SHEIN。数据不会说谎,Temu的“低价+砍一刀”模式,精准戳中了北美消费者的痛点。

2023年2月,加拿大站开放,Temu的北美棋盘再落一子。雨果跨境大嘴宁吉祥在2月3日的抖音视频中提到“继美国站后 TEMU第2个站点上线”,这条视频收获了55.6万点赞,侧面印证了卖家对Temu扩张的敏感嗅觉。加拿大站延续了美国站的“0佣金、个体工商户可入驻”政策,门槛低得让不少中小卖家直呼“香”。
就在北美市场打得火热时3月Temu又突然转向南半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站同步上线。有意思的是 Temu在这两个国家分别霸榜了20天和39天当地消费者对“白菜价”家居用品和3C电子的追捧,超出了行业预期。一位新西兰卖家在社群里分享:“上架的9.9美元收纳盒,上架3天就卖了2000单,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欧洲战场:通胀期的“价格救星”还是“行业搅局者”?
4月21日英国站上线,Temu的欧洲战役正式打响。不同于北美,欧洲市场的高通胀环境让“省钱”成了刚需。Temu“90天不满意全额退款”的政策,直接击中了欧洲消费者的信任痛点。英国站开放首日 就有卖家后台显示“0元入驻无需审核”,这种“放养式”招商,让亚马逊的严苛审核显得格格不入。
仅仅两天后 4月23日Temu又以“闪电战”速度上线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5站。这操作让业内一片哗然:难道Temu不怕水土不服?事实是欧洲消费者用下载量给出了答案。德国站上线首周,购物类APP下载量冲到第三,仅次于本土巨头和亚马逊。一位德国跨境卖家分析:“Temu的类目和SHEIN高度重合, 但价格更低,相当于用‘降维打击’抢走了快时尚的市场份额。”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叫好。欧洲本土零售协会公开批评Temu的低价策略“扰乱市场秩序”,甚至有品牌方投诉“知识产权侵权”。这种争议反而让Temu的热度更高——负面新闻和低价促销一起,成了流量助推器。
新增两站:奥地利与墨西哥的“精准卡位”
5月18日 奥地利和墨西哥站的上线,看似突然实则藏着Temu的算盘。奥地利地处欧洲中部, 是连接东欧和西欧的物流枢纽,Temu选择在这里布局,明摆着是想打通欧洲供应链的“任督二脉”。而墨西哥作为拉美最大电商市场,人口过亿,英语和西班牙语通用,语言门槛低,成了Temu进军拉美的跳板。
墨西哥站的开放让不少拉美卖家兴奋。AMZ123在5月20日的报道中提到,墨西哥站延续了全托管模式,卖家只需供货,物流、售后全包。一位深圳3C卖家透露:“之前做亚马逊拉美站, 物流成本占售价30%,现在Temu包售后我们能把价格压到更低,利润反而更高。”
奥地利站的策略则更偏向“精品化”。据后台截图显示, 奥地利站开放初期,家居和户外用品类目招商倾斜明显,这与欧洲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谋而合。Temu似乎在尝试“低价+精选”的组合拳,避免陷入“低价低质”的泥潭。
卖家狂欢还是“甜蜜陷阱”?入驻Temu的真实体验
“0佣金、 0入驻费、90天无理由退货”——Temu的招商政策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卖家蜂拥而至。英国站开放时有企业卖家晒出后台截图:“从注册到通过审核,不到2小时连招商小二都没见着。”这种“去中介化”的入驻模式,让传统平台的招商经理感到了危机。
但卖家们的喜悦很快被“价格调整”泼了冷水。2023年春节前后不少卖家发现,平台偷偷下调了商品价格,商家24小时内不拒绝就默认同意。有商家在抖音吐槽:“我卖29美元的毛衣,平台直接降到9.9美元,一夜之间成了‘慈善家’。”这种“平台定价权”让卖家苦不堪言,却又不敢轻易退出,毕竟Temu的流量摆在那里。
流量是真的香。据某深圳家居工厂数据, 入驻Temu美国站后订单量翻了10倍,虽然单价从15美元降到8美元,但走量后利润反而增加了20%。工厂老板坦言:“以前做亚马逊,一个链接要花几千美元投广告,现在Temu给流量,我们只需要拼命生产。”
美国封禁危机:Temu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Temu的快速扩张,也引来了“麻烦”。2023年5月17日 美国蒙大拿州州长签署法案,从2024年1月1日起禁用TikTok,并顺势把Temu等8款中国APP纳入“禁令名单”。理由荒诞至极:“Temu母公司拼多多总部在上海,属于中国公司,应予以封禁。”
这波操作让Temu的卖家们捏了把汗。美国市场贡献了Temu70%的流量,一旦被禁,后果不堪设想。但有趣的是蒙大拿州的民众并不买账。当地年轻人发起“我要用Temu”的请愿活动,认为“封禁只会让我们失去买便宜货的权利”。
更早之前,美中经济与平安审议委员会也跳出来指责Temu“数据平安、采购违规”。但Sensor Tower的数据打了这些人的脸:2022年11-12月, Temu美国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22分钟,远超行业平均15分钟。用户用脚投票,比任何报告都有说服力。
应对风险:Temu的“全球分散”策略
面对美国的封禁风险, Temu的应对策略很明确:加速全球站点布局,分散单一市场依赖。从北美到欧洲,再到澳新、拉美,Temu的站点地图越铺越大,仿佛在说:“你禁你的,我开我的。”
这种策略见效了吗?数据会说话。截至2023年5月,Temu全球14个站点中,非美国市场的占比已从一开始的0%提升到40%。墨西哥站开放首周,日活用户突破500万,拉美市场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当然扩张也带来了挑战。物流压力首当其冲,欧洲站的包裹时效从承诺的7天延长到15天投诉量上升了30%。Temu紧急开通海运渠道,降低物流成本,但时效问题依然存在。一位欧洲卖家抱怨:“客户问‘我的包裹到哪了’,我连物流单号都给不出来太被动了。”
未来:Temu的“全球野心”能走多远?
Temu的目标明摆着不止于此。据内部消息,东南亚、中东站点已在筹备中,预计2023年下半年开放。这些市场的人口红利和电商增长潜力,让Temu垂涎三尺。
但竞争也在加剧。SHEIN加速布局全托管模式, TikTok Shop凭借短视频流量崛起,亚马逊也在推出低价品牌“Amazon Basics”。Temu的优势还能持续多久?一位行业分析师认为:“低价是敲门砖,但不是长久之计。Temu需要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比如提升供应链效率、加强品牌合作,才能笑到再说说。”
对卖家而言,Temu的“黄金时代”或许还有2-3年。趁着平台流量扶持期,多站点布局、快速试错,才是明智之选。但也要警惕“低价依赖症”, 就像那位深圳3C卖家说的:“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Temu再好,也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渠道。”
当Temu的站点地图铺满全球,下一个风口会在哪里?卖家的“淘金梦”还能持续多久?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跨境电商的“速度与激情”远未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