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李佳琦,难道不是快被中国人模仿得惟妙惟肖了吗
越南电商:增长数字下的冷暖自知
2023年第一季度越南GDP增速从8%骤降至3.3%的消息,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出口订单下滑11.9%,外国投资缩水38.8%,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工厂的机器转速放缓。但奇怪的是 胡志明市的咖啡馆里讨论“越南李佳琦”的创业者们越来越多,他们的手机屏幕亮着TikTok的直播界面弹幕滚动着越南语的“买它”。
越南官方数据显示, 2022年零售电商市场规模达164亿美元,占全国消费总额7.5%,增速20%位列全球前五。2023年第一季度,电商收入逆势增长22%,达到39万亿越南盾。Shopee以63.1%的份额领跑, TikTok Shop用半年时间冲到2.5亿美元营收,距离老二Lazada只差6000万美元。这片看似“熄火”的市场,藏着让中国创业者前赴后继的火种。

从“世界工厂”到“直播工厂”:越南的魔幻两面
宝元鞋厂的裁员公告像一记警钟。2月裁员3000人,6月再裁6000人,这家耐克、阿迪达斯的供应商,订单量“非常少”。阿伟所在的富士康北宁工厂,订单锐减60%~70%,产业链上的供应商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越南劳动总联合会的数据更扎心:2022年第四季度,美国订单缩水30%~40%,欧洲订单减少60%。
但另一边的越南,正变成新的“直播工厂”。2019年带着500万元到胡志明创业的黎叔,如今是越南头部MCN Vzone的创始人。他运营的20多个TikTok账号里 粉丝过千万的头部达人就有好几个,直播一场GMV最高能到10万美元。“刚开始网红抗拒直播, 觉得叫卖low,”黎叔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摆着越南咖啡,“等发现能赚钱,偶像包袱说丢就丢。”
这种分裂感在越南随处可见。平阳物流公司招聘普通文员, 工资要开到4500元/月,赶上国内二线城市;但胡志明市 Highlands Coffee里越南人能悠闲地喝一上午咖啡,聊着天完全不care手机里待回复的询盘邮件。中国创业者带着“内卷”的基因撞进来才发现这片土地的节奏,比想象中更复杂。
中国式“内卷”碰上越南式“躺平”:文化差异的硬骨头
Zoey在越南创业五六年,最头疼的是团队管理。“越南人坚决不加班,给加班费都不愿意,”她揉着太阳穴,“遇到问题不会主动解决,只会等指令。培养他们做事的周期,比国内长三倍。”她记得去年双十一,团队准备了两周的活动方案,后来啊越南员工到点就走,留她和几个中国同事通宵改方案。
这种文化冲突在直播间里更明显。黎叔的达人每场直播固定2小时数据再好也不超时跟国内主播动辄8小时连播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觉得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是全部,”黎叔说“我无法改变他们,但我不能躺平啊,这对我来说是事业。”周六下午他还在公司复盘直播数据,而越南员工早已在咖啡馆享受周末。
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慢”也有好处。阿伟从上海外派到越南北宁,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直播卖家乡的核桃、红枣。他租的仓库兼直播间,月租金加水电费才500元,利润率能做到50%。“越南人消费压力小, 国内要买房买车,这边没这种声音,”他说“他们更愿意为喜欢的东西买单,而不是‘刚需’。”
从“复制粘贴”到“本地改过”:中国创业者的变与不变
2022年4月TikTok Shop上线越南小店功能,像给中国创业者开了道闸门。4G摄像头品牌Drcam创始人Zoey立刻调转方向, 从Shopee、Lazada的“红海”杀进TikTok的“蓝海”。她发现越南电商有个规律:“不是人带货,是货带人。”团队测试出单价30元的洗手液爆款, 一天能出2000单,彩妆单品也能卖500~600单,“去年ROI能做到1:5,流量成本多低啊。”
但好日子没持续多久。2023年彩妆市场变天了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到两三个月,品牌扎堆投放,流量费用翻倍,人力每人涨了300~400万越南盾。“白牌产品打到5美元以下能做起来 现在不行了”Zoey把目光转向智能家居,“4G摄像头在国内抖音卖爆了越南还没认知,这是新机会。”她调整策略,客单价提到120~500元区间,跟MCN合作代播,自己专注爆品测试。
物流环节也在“本地化”。深圳堡森三通物流的王浩淼发现,越南摩托车王国里快递小哥骑着摩托车送货,比国内三轮车还灵活。但他也遇到头疼事:中越边境正规贸易快递量每天只有几千单, “灰色清关”才是主流,淘宝买的商品寄到口岸,物流公司就能组织转运,送到手只要两三天。“越南手机壳来自华强北,但售价贵5~6倍,”王浩淼说“供应链还是依赖中国,但本土化越来越急迫。”
支付与退货:越南电商的“甜蜜陷阱”
阿玲在河内开了7次Shopee,体验超出预期。“本地店下单,第二天到;跨境店从中国发货,5~6天也到了。”但她每次都付现金给快递员,主要原因是越南人更信任COD。OOSGA报告显示, 2022年越南50.2%的消费者用手机支付,5178万人线上交易,人数一年增长13.5%,但COD仍是主流,退货率高达20%左右。
这种习惯让中国商家又爱又恨。黎叔的店铺有20%订单被拒收,有些快递员甚至会“顺走”货品。“越南人网购更感性,看到不喜欢就拒收,”他说“但反过来想,说明他们敢尝试,不像以前只认实体店。”阿伟卖核桃时 发现越南人喜欢“直播吃”的场景,35元一公斤的价格比市面便宜5元,一个月能卖800多公斤,“他们愿意为‘真实’买单。”
MCN的生死局:从“网红孵化”到“合规求生”
越南MCN机构已超过100家, 中国人创立的却不多,黎叔的Vzone是少数头部。他踩准了2019年TikTok内容蓝海,第一条视频一周播放百万。但2022年底, 头部达人雅莹被控卖假货,虽然产品来自TikTok官方推荐,仍损失大批粉丝,公司业务至今未恢复。“越南律法对假货零容忍,哪怕误伤,”黎叔说“现在我们更注重合规,宁愿少赚快钱。”
Facebook和Instagram在2022年10月、 2023年3月先后停掉直播购物,TikTok Shop成了唯一玩家。但越南用户的直播习惯还在培育, 2023年1月TikTok用户4960万,Facebook却还有7709万。Zoey合作的MCN, 很多达人都是从Instagram挖过来的,“越南网红更熟悉Facebook生态,TikTok的算法他们还在摸索。”
有人吃肉, 有人喝汤:越南电商的幸存者偏差
黎叔的Vzone在2022年有3个月实现盈利,直播GMV稳定在1-2万美元/场。他开始培养第二、第三梯队达人,对接国际大品牌,“不能只靠头部,风险太大。”阿伟的副业越做越大,计划未来全职做电商,“北宁厂房都被中国人租完了刘生说来的太多了。”刘生在河内做中越咨询, 帮人代购淘宝商品,“凭祥到河内不到200公里快递费1公斤不到10元,太方便了。”
但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这么幸运。阿权从广东中山到河内卖灯饰,客单价300~400元,组建直播团队却一直亏钱。“Shopee主打性价比, 高价产品走不动,”他说“TikTok直播每天出不了多少单,连人工成本都不够。”彩妆卖家阿玲也发现,经济萧条让母婴类目销售额下降一半,“越南女生说最近要少花钱,少买包包鞋子。”
成本上涨:越南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越南平阳的工资水平让王浩淼警惕,“普通文员4500元/月,跟国内二线城市持平。”他计划整合本地供应链和网红资源做直播基地,但“人工成本涨了来的中国人又多,进展缓慢。”黎叔也感受到压力,“每个达人涨了300~400万越南盾,流量费用更高了白牌生意越来越难做。”
但对比东南亚其他国家,越南的效率已经算高了。“越南没有那么多繁琐的宗教仪式, 做事比印尼、马来西亚快,”王浩淼说“但‘世界工厂’的竞争,国内成本有时比越南低8%~10%。”工厂转移是多方面因素, “高污染产业必须出去,但越南也想往高科技走,”阿伟说“我们和越南处境很像,全球消费需求下降,问题都差不多。”
“越南李佳琦”的诞生:是模仿还是进化?
当阿权在河内直播间里对着灯饰讲解参数时黎叔的达人正在用跳舞、美食内容吸引粉丝。Zoey的智能家居直播里越南观众围着4G摄像头提问,“这能连家里的WiFi吗?”中国创业者们逐渐明白,越南李佳琦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要把中国经验“翻译”成越南语言。
黎叔的公司运营20多个TikTok账号,内容覆盖女装、美食、化妆,每个垂类都深耕。“越南年轻人喜欢娱乐化内容,硬邦邦的推销不行,”他说“我们让达人先做朋友,再卖东西。”阿伟卖核桃时直播吃核桃、讲家乡故事,粉丝从“好奇”变成“信任”。
2023年5月越南出口同比下跌5.9%,但电商仍在增长。越南政府提出电商销售额占零售总额20%的目标,现在才7.5%,空间还很大。王浩淼说:“越南人网购习惯刚养成,就像2015年的中国。”黎叔相信阶段性问题会过去,“培养头部达人的价值不会变,合规和深耕才是长久之计。”
当胡志明市的夜幕降临,TikTok直播间的灯光次第亮起。越南年轻人刷着手机, 弹幕里夹杂着中文拼音和越南语,屏幕另一端,中国创业者们正用“不内卷”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种下新的电商种子。越南李佳琦或许真的快被造出来了但ta的样子,可能和想象中完全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