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将TikTok Shop

后台登录的“迷宫式”入口

打开TikTok, 刷到卖美妆的博主在直播间喊着“3秒上链接”,底部弹窗跳出“马上购买”——这大概就是TikTok Shop最直观的样子。但真想自己上手卖货,先得找到那个藏在官网角落的后台登录入口,像拆盲盒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官网首页没放明显的“商家入驻”按钮, 得把页面拉到最底下小字里嵌着“卖家中心”,点进去才是https://seller.tiktokglobalshop.com/account/login这个看起来有点长的地址。有卖家吐槽,第一次找入口花了半小时比注册账号还费劲,平台大概觉得“能找到的都是真爱”。

登录进去后后台界面倒是简洁,但选项卡藏得深。比如“Shopify店铺”的卖家想关联, 得点“提交更多信息”填一堆问卷,什么“店铺日均订单量”“主要类目”,填到怀疑人生。有深圳的3C卖家说 他填到一半卡住了主要原因是问卷里问“是否使用过TikTok广告”,他没投过广告,怕填“否”被拒,犹豫了半小时才敢点“是”——后来啊后台根本没验证,纯吓自己。这种“反直觉设计”在后台里挺常见, 像故意设置门槛,可能平台觉得,连问卷都填不明白的卖家,也做不好跨境生意。

TikTok Shop"先买后付"登陆东南亚?TikTok小店又拿下一城...

支付创新:Atome合作背后的“先买后付”战争

TikTok Shop最近在东南亚搞了件大事:和Atome签了协议, 让消费者能分期付款,3个月或6个月还清。这招“先买后付”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石子, 亚马逊坐不住了——人家6月在新加坡刚和Atome合作完,150美元以上的订单用Atome能减15美元,转头TikTok就把这招复制到马来西亚了动作快得像在抢地盘。

为啥BNPL这么重要?东南亚年轻人缺钱但又爱消费,信用卡普及率低,分期付款简直是刚需。墨腾创投的数据说 2024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1284亿美元,其中BNPL渗透率涨得飞快,TikTok Shop和亚马逊抢着和Atome合作,本质上是在抢“能分期”的用户。有家卖家居用品的马来西亚卖家告诉我, 接入Atome后客单价从30美元涨到40美元,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敢买更贵的了复购率也跟着涨了15%——分期付款让“买不起”变成“敢买了”。

更狠的是TikTok的补贴力度。6月消息, TikTok直接投了1220万美元,要帮12万中小企业做电商,现金补助、技能培训、广告信贷全包。这笔钱砸下去,等于告诉商家:“用我的BNPL,我帮你赔钱养用户。”亚马逊看得眼红, 但动作慢了半拍,毕竟人家在东南亚的BNPL布局早了两年,现在TikTok突然发力,像两个拳手互相试探出拳,TikTok先挥了重拳。

东南亚市场:三足鼎立下的“夹缝求生”

东南亚电商早就不是蓝海了 墨腾创投的报告说Shopee、Lazada和TikTok Shop三家占了80%的市场份额,像三头大象挤在一个笼子里。Shopee靠物流吃遍天下 自家的仓储和配送网络,能把货从中国仓直接送到马来西亚买家手里时效比TikTok快两天;Lazada背靠阿里品牌商家多,像欧莱雅、这些大牌都认它的平台规则;TikTok Shop呢?没物流也没品牌,但有内容——短视频和直播能把货直接“种”在用户脑子里。

深圳某服装品牌试水了三个平台,后来啊TikTok Shop的单月GMV比Shopee和Lazada加起来还高。老板说 他在Shopee上投广告,点击率0.5%,转化率1%,烧钱烧心疼;但在TikTok上找了个10万粉的穿搭博主拍视频,播放量破200万,直播间3小时卖5000件T恤,转化率直接干到8%——内容种草的威力,比货架电商猛太多。但问题也来了 TikTok Shop的流量太依赖网红,网红报价涨得比房租快,去年一个5万粉的博主报价5000块,今年要2万,商家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

更麻烦的是本土化规则。TikTok Shop在东南亚分了“跨境”和“本土”两个池子, 本土卖家能发本地仓,货到时效快;跨境卖家只能从中国直邮,运费高还慢。有个卖小家电的浙江卖家, 主要原因是没搞清楚规则,用跨境账号发印尼市场,运费比商品还贵,买家收到货时已经过去两周,差评率飙升30%。后来他狠心在雅加达租了个仓,本土运营后退货率从20%降到5%——跨境生意,不本土化就是等死。

商家入驻:规则暗礁与实战技巧

TikTok Shop的入驻门槛看着低,实则暗礁密布。官网说“亚洲5国、 欧洲1国对跨境卖家开放”,但真点进去发现,亚洲国家的规则像迷宫:马来西亚要提供本地联系人,泰国必须要有TIN税号,越南的营业执照还得翻译公证。有家卖手机壳的福建卖家, 卡在越南的税号上,跑了三次大使馆才搞定,入驻周期拖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就是金钱,这一个月他可能已经错过好几个促销节点。

类目限制更头疼。TikTok Shop对3C、 美妆这些热门类目审核严得像高考,需要提交品牌授权、质检报告,甚至产品视频。有个卖无线耳机的商家,主要原因是产品视频里没展示“充电过程”,被驳回了三次第四次才过审。反观服装、 家居这些“软类目”,基本交个身份证就能开,难怪有人说TikTok Shop的审核标准像“薛定谔的猫”,全看审核心情。

但真入驻成功,也有赚钱的门道。深圳某美妆品牌发现,TikTok Shop的“短视频+直播间”组合拳比纯直播管用。他们先拍15秒的“开箱测评”视频, 展示产品质地和效果,挂个小黄车引流到直播间,直播间再讲优惠和限时折扣,这样转化率能从5%提到12%。更绝的是 他们把直播切片剪成短视频,挂在新品链接上,新用户点进来就能看“别人用完都说好”,下单意愿直接拉满——这套组合拳,让他们单月GMV破了80万美元。

与亚马逊的差异化:内容驱动 vs 传统货架

亚马逊和TikTok Shop,像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对手。亚马逊是“货架型”电商, 用户带着明确需求去搜索,搜“无线蓝牙耳机”,出来的都是产品列表,比价格、看评论、点下单——理性消费,讲究效率。TikTok Shop呢?是“内容型”电商, 用户刷着短视频突然被种草,主播喊着“今天这个价,平台补贴价”,脑子一热就付款——感性消费,冲动下单。

这种差异让商家的运营逻辑完全不同。做亚马逊的商家, 每天琢磨的是关键词优化、Listing详情页、PPC广告投放,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做TikTok Shop的商家,得研究“什么内容能火”,是拍剧情还是做测评,找网红还是自己播。有个一边运营两个平台的卖家说 他在亚马逊上投100美元广告,能赚50美元;在TikTok上投100美元给网红,能赚300美元——但风险也大,网红的流量说没就没,不像亚马逊的搜索流量稳定。

更关键的是用户粘性。亚马逊的用户买完就走, 复购率低;TikTok Shop的用户主要原因是关注了主播,会持续刷到他的视频,像追剧一样。直播电商品牌Crossing和TikTok Shop合作后 新用户获取成本比亚马逊低40%,主要原因是通过短视频直接触达精准人群,不用在亚马逊的搜索后来啊里“卷”。但Crossing也踩过坑, 有一次主播口误说错价格,平台没及时拦截,导致500单亏本订单,再说说只能认栽——内容电商的自由度高,但翻车也快。

未来挑战:流量成本与本土化适配

TikTok Shop的流量红利正在消失。去年随便拍个产品视频就能有10万播放,现在得投DO+才能推起来。有数据显示,2024年TikTok Shop的CPM比2023年涨了60%,商家直呼“投不起”。流量贵了 商家就得更精打细算,有人开始自己培养素人主播,费用是网红的十分之一,虽然粉丝少,但转化率不差——毕竟用户更信“像自己人”的推荐。

本土化适配也是道坎。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语言、文化、消费习惯差异太大了。印尼用户喜欢“砍价式”直播, 主播喊“最低价了再少我就亏本了”,观众才会下单;马来西亚用户注重“品牌背书”,得有本地认证或网红推荐才买货。有家卖零食的中国商家, 把包装上的中文换成英文,后来啊在越南市场卖不动,后来发现越南人更喜欢越南语包装,还印着“本地口味认证”——跨境生意,不是简单把货运过去就行,得把自己变成“本地人”。

但挑战背后也有机会。TikTok Shop正在补物流短板, 2024年在马来西亚、泰国自建了10个仓,跨境卖家也能用本地仓发货,时效从7天缩到3天。一边平台推“达人精选”频道,把优质直播间集中推荐,中小商家不用砸钱找网红,也能蹭到流量。有家卖宠物用品的小商家, 靠“宠物使用产品”的搞笑视频火了单月销量突破10万单——TikTok Shop的算法从不嫌商家小,只看内容有没有“网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