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美国女孩因TikTok上的簇绒地毯热潮
当44亿播放的簇绒地毯席卷TikTok, 一个美国女孩的解压生意经
深夜的波士顿公寓里马德琳·隆佐尼握着簇绒枪,在画布上“突突突”地穿梭。毛茸茸的彩线因为她的手腕翻飞,一块色彩斑斓的地毯逐渐成型。她没想到, 这个一开始只是疫情期间解压的小爱好,会在两年后让她成为TikTok上手工地毯领域的顶流,年收入突破百万美元。簇绒——这种诞生于1895年欧洲的古老工艺,正通过短视频平台,在全球掀起一场柔软的创业风暴。
从古老工艺到解压神器:簇绒地毯为何突然爆火
簇绒听起来陌生,但它的制作过程充满魔力。用簇绒枪在画布上快速穿刺,彩线像被施了魔法般固定在底布上,重复数千次后一块蓬松柔软的地毯就诞生了。这种原本需要专业工厂生产的工艺,在2020年突然被欧美年轻人捧在手心。TikTok上#tufting标签的播放量突破44亿次 无数视频展示着地毯制作的全过程:从画稿、上布到簇绒、修剪,再说说变成一件可以踩在脚下的艺术品。

疫情给了这场热潮最好的土壤。被困在家的人们开始寻找能带来成就感的手工活动, 簇绒恰好完美契合——制作过程有节奏感,击打画布的声音像白噪音般治愈,成品又能装点家居。一个手工博主在视频里说:“当我专注穿线时脑子里所有的焦虑都消失了。”这种“解压+治愈”的属性,让簇绒地毯在TikTok上迅速出圈。
马德琳的偶然与必然:营销专业生的簇绒创业路
2020年夏天马德琳还是本特利大学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实习机会因疫情变得稀少, 她在TikTok上刷到一条簇绒视频——女孩握着簇绒枪,彩线在画布上跳跃,背景音乐轻快治愈。“我第一次知道地毯可以自己在家做, ”她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那种‘原来我也能创造美’的感觉,瞬间击中了我。”
作为营销专业的学生,马德琳敏锐地意识到这个爱好背后的商业潜力。她花了几百美元买了簇绒枪、画布和毛线,照着油管教程反复练习。第一块地毯是蓝白相间的格子,略显粗糙,但她还是把制作过程剪成了视频,发布到TikTok。没想到这条视频收获了55万播放,评论区里全是“求链接”“能卖吗”的询问。
“当时我激动得差点把手机扔了”马德琳回忆道。她火速搭建独立站,把地毯挂上去售卖,没想到订单像潮水般涌来。一周只能做五六张地毯的她,订单排到了两年后。“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她很快意识到,“手工定制太耗时间了我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
从“卖地毯”到“卖广告”:Happy Rugs的商业模式升级
马德琳的转型始于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地毯制作做成品牌广告?2021年,饮料品牌Dr Pepper找到她,希望合作一条推广视频。马德琳以Dr Pepper的瓶身图案为灵感, 制作了一块红白相间的地毯,视频发布后播放量突破20万,评论区被“太酷了”“想要同款”刷屏。
这次合作让她尝到甜头。比起卖地毯微薄的利润,广告收入丰厚得多。数据显示,Happy Rugs普通视频平均播放量390万,而品牌合作视频能达到1500万。她的合作品牌名单星光熠熠:耐克、 麦当劳、星巴克、美国银行……这些品牌看中的正是簇绒视频的独特传播力——色彩鲜艳、视觉冲击强,又能自然植入品牌元素。
“传统广告越来越难打动年轻人, 但手工内容不一样,”一位快消品牌营销总监说“观众会主动观看、点赞、评论,品牌信息在这种沉浸式体验中更容易被记住。”马德琳的广告报价水涨船高,一条视频收费从几千美元涨到五位数,广告收入占到她总收入的70%以上。
数据里的热潮:TikTok如何点燃手工经济
Happy Rugs的成功不是个例。TikTok上涌现出一批手工创业者,有人靠卖刺绣独立站月入十五万,有人靠手工皮具年销百万。这些案例背后是平台算法对“治愈系手工内容”的偏爱。数据显示,手工类视频的平均完播率比普通视频高23%,互动率高35%,这意味着更高的流量倾斜。
簇绒地毯的“爆单”数据同样惊人。马德琳的独立站上线三个月, 月销售额突破5万美元;2022年双11期间,她的店铺转化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8%。消费者愿意为这种“可触摸的艺术”买单——一块60x90厘米的定制地毯, 售价从150美元到500美元不等,依然供不应求。
“手工经济的核心是‘情感价值’, ”跨境电商分析师李然说“消费者买的不仅是地毯,更是制作过程中的治愈感,和拥有一件独特作品的满足感。”这种情感连接,让手工产品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市场竞争力。
热潮背后的冷思考:手工创业的“甜蜜陷阱”
但簇绒热潮并非没有隐忧。2023年,TikTok上#tufting标签的播放增速开始放缓,从月均5亿次降到3亿次。有从业者反映,订单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疫情红利消退后手工创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马德琳坦言,“如果你只会做地毯,很快就会被淘汰。”
另一个痛点是供应链。簇绒设备主要依赖进口, 2022年海运费暴涨导致设备成本翻倍;毛线等原材料也因通胀涨价,利润空间被压缩。更棘手的是品控问题——团队成员制作的地毯质量参差不齐,差评率一度达到15%。“手工不是流水线,如何保证每件作品都达到标准,是个难题。”马德琳说。
还有人对“手工溢价”提出质疑。一块地毯的制作成本不到50美元,却卖到500美元,这是否合理?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吐槽:“本质上就是戳布,凭什么卖这么贵?”这种声音提醒创业者:手工热潮终会退去,唯有真正的创意和品质,才能穿越周期。
给跨境创业者的启示:从簇绒热潮看内容电商新可能
马德琳的经历给跨境电商创业者提供了三个关键启示。第一,找到“热爱+流量”的交集。她一开始做簇绒是主要原因是热爱,但正是这份热爱让她在内容创作中保持真实更容易打动观众。
第二,商业化要趁早。在积累50万粉丝时马德琳就开始尝试品牌合作,而不是等到“粉丝够多再变现”。这种快速试错的能力,让她在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第三,差异化是救命稻草。当簇绒地毯同质化严重时 她转向品牌IP定制——为耐克做Air Jordan图案地毯,为星巴克做杯套造型地毯,这种“跨界合作”让她的作品始终新鲜。
“手工创业的终极命题,是如何把‘小众爱好’变成‘大众生意’。”马德琳在最新一期视频中说“关键在于不断进化——你的手艺要进化,内容要进化,商业模式更要进化。”如今 Happy Rugs已经从单一卖地毯, 到线上课程、设备销售、线下工坊,形成了一个围绕簇绒的小生态。
当热爱遇上流量, 柔软的地毯也能铺出创业大道
回望马德琳的创业路,最打动人的不是她赚了多少钱,而是她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勇气。从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做地毯, 到如今成为手工创业的标杆,她的故事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真诚永远是最好的通行证。
簇绒地毯热潮终会过去, 但那些在制作过程中专注的眼神,那些收到地毯时顾客的惊喜,那些品牌合作中碰撞出的创意火花,会继续激励着更多创业者。正如马德琳在视频说的:“不要怕起步小,重要的是开始。也许你的‘突突突’,也能敲开一扇新的大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