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上便携式按摩仪怎么做到带货4万单而走红

肩颈酸痛者的救星?一个按摩仪TikTok单视频卖4万单背后

最近在TikTok上刷到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数据:一个肩部按摩仪的视频,带货量直接冲到4.03万单。评论区里全是“求链接”“怎么买”的催促,有人甚至说“这视频是懂我的,每天加班到脖子断,就靠它续命”。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海外消费者疯成这样?

从“随手拍”到爆款, 视频里的细节戳中多少人的痛点

仔细看那个爆火的视频,其实拍得特别简单:达人坐在电脑前,肩膀耷拉着,突然拿出个巴掌大的按摩仪往脖子上一扣,几秒后眉头舒展,还发出舒服的叹息。没有夸张的特效,没有硬广台词,就真实还原了打工人肩颈酸痛的日常。FastMoss的数据显示, 这条视频在短短几天内就拿下了802万播放、11.75万点赞和3866次分享,连带着RG AKSESORIS HP这家印尼小店,直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个视频带货4万单!便携式按摩仪在TikTok走红
一个视频带货4万单!便携式按摩仪在TikTok走红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个按摩仪嘛,凭什么这么火?”但如果你细看评论区,会发现一半以上的留言都在问“怎么买”“链接发我”。有个用户留言说:“试过好几个按摩仪, 不是太重就是按不到地方,这个看起来小巧,还能用手机控制,终于不用再当低头族了。”说白了 它戳中的不是“想要按摩”的需求,而是“随时随地能放松”的痛点——现代人谁没被肩颈问题折磨过?偏偏传统按摩仪要么笨重得像块砖,要么功能鸡肋,这款便携式的设计,直接把“放松”这件事变得轻而易举。

不止肩颈, 从脚部到腰部,印尼小店怎么靠按摩仪卖120万单

更让人意外的是RG AKSESORIS HP这家店,靠的可不只是肩部按摩仪。FastMoss的数据显示, 这家店历史总销量达到了120.13万,总销售额折合人民币上亿,关联的达人超过7600位,直播近1.9万场。其中, 脚部按摩仪的表现也不遑多让:@simplysammyk这个博主,穿着袜子踩在按摩仪上,一边揉小腿一边露出“爽到飞起”的表情,视频直接带火了这款产品,近7天销量1.84万,预估销售额Rp3.11亿。

有意思的是这家店还有13款商品销量过万,连蓝牙耳机都卖了17.88万单。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不是靠“押注一个爆款”赌运气,而是把“便携健康”这个概念玩透了。肩颈、脚部、腰部,消费者哪里不舒服,他们就推哪里;达人怎么展示真实他们就怎么拍视频。没有花里胡哨的营销,就是“你痛,我有解药”的直白逻辑。

达人合作不是“堆量”, 而是“精准戳中”不同人群

有人可能会问:“找那么多达人合作,成本不低吧?效果真的好吗?”其实关键不在于达人多,而在于达人“对不对”。比如肩部按摩仪找的是经常加班的职场博主, 脚部按摩仪找的是喜欢健身的运动博主,腰部按摩仪则瞄准了产后妈妈和中老年群体。每个达人的粉丝画像不同,但痛点是相通的——都需要“随时随地缓解疲劳”。

以@kenyorindra为例, 他发布的电动按摩仪视频,没有刻意夸大效果,就是展示“按3分钟脖子就不僵了”,后来啊这条视频带动销量1.59万。这说明海外消费者吃的是“真实体验”这一套,不像国内流量那么浮躁。他们更愿意相信“跟我一样的人用了都说好”,而不是“明星代言的肯定好”。

美国市场同样疯狂,温控按摩仪单月卖5.5万台背后

别以为这种火爆只存在于东南亚。Kalodata的数据显示, 美国TikTok Shop上,Herfessmartlife的温控肩背按摩仪在5月直接冲进热销榜TOP10,单月卖了5.5万台,销售额167万美元,其中77%的销量都来自短视频推广。更夸张的是这个视频成交占比77%,意味着每10单里就有7单是看了视频后直接下单的。

为什么美国消费者也买账?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痛点更明显:久坐办公室的白领、 常年开车的司机、运动后的肌肉酸痛,都需要“快速恢复”的解决方案。而这款温控按摩仪主打“热敷+按摩”双效,15分钟就能缓解肌肉紧张,刚好戳中了他们的需求。有人说:“美国人不就喜欢高科技吗?这玩意儿有什么特别的?”其实科技感只是加分项,核心还是“解决实际问题”。

对比之下为什么有些按摩仪卖不动?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有些按摩仪功能差不多,就是卖不动?”答案其实很简单:要么是产品本身没做好,要么是推广没找对路。比如有的按摩仪号称“多功能”, 后来啊肩颈按不到、腰部力度不够,消费者用一次就闲置了;有的视频拍得像广告,全是“买它买它”,反而让人反感。

反观那些卖爆的, 要么是“小而精”——像RG AKSESORIS HP的按摩仪,巴掌大小、续航8小时、支持手机控制,刚好满足“便携+高效”;要么是“场景化”——@simplysammyk的视频里她边按摩边说“健身后用它放松,第二天腿不酸了”,直接把产品和用户的生活场景绑定。说白了现在的跨境带货,早已经不是“卖产品”了而是“卖解决方案”。

质疑声不断,但数据不会说谎:网红带货的泡沫到底有多大?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这种“网红带货”的模式持怀疑态度。有人说:“不就是刷量吗?数据好看有啥用?过三个月谁还记得?”但RG AKSESORIS HP的数据摆在那儿:120万的总销量, 338.92亿印尼盾的销售额,不是靠刷出来的。而且他们关联的达人视频超过1万条, 直播近1.9万场,说明是长期、持续的运营,而不是“押注一个视频爆火”的投机行为。

还有人觉得:“按摩仪这东西,市场早就饱和了还能火多久?”但SKG的数据显示,海外按摩仪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便携式产品,占比超过60%。这说明什么?说明“健康消费”已经成为全球趋势,消费者愿意为“随时随地缓解疲劳”买单。关键还是看产品能不能跟上需求——比如现在的按摩仪, 已经从“单一按摩”升级到“热敷+震动+智能控制”,功能越来越精细化,体验自然越来越好。

想复制成功?这3个坑千万别踩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想冲进按摩仪赛道。但先别急,有几个坑你必须知道:第一个是“跟风抄袭”。别看别人卖肩颈按摩仪你也做,你得先问问自己:你的产品跟别人有什么区别?是更轻便?还是力度更强?如果没有差异化,凭什么消费者选你?

第二个是“只靠达人,不做内容”。有的卖家觉得找几个达人发视频就能爆火,后来啊达人视频一发完,销量就断崖式下跌。其实达人只是“引路人”,后续还需要店铺直播、用户评价、场景化内容来承接流量。比如RG AKSESORIS HP, 除了达人视频,还经常在直播里演示“按摩仪怎么用才舒服”,用户收到货后还会引导他们分享使用体验,形成“种草-转化-复购”的闭环。

第三个是“忽视本地化”。比如美国消费者喜欢“高科技”“智能控制”,而东南亚消费者更在意“性价比”“续航长”。如果你的产品功能堆得满满当当,价格却高得离谱,或者续航短得像一次性电池,那肯定卖不动。所以做跨境一定要先搞清楚目标市场的需求,而不是“一套产品卖全球”。

未来趋势:按摩仪不止是“缓解疲劳”, 更是“健康生活方式”

因为健康意识的提升,按摩仪早已经不是“生病了才用”的工具,而是成了“日常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比如TikTok上, 有人分享“每天早上用按摩仪醒神”,有人晒“边追剧边按摩小腿”,甚至还有妈妈说“带娃累了用按摩仪按按腰,瞬间回血”。这说明,按摩仪正在从“功能性产品”向“生活方式产品”转变。

对于跨境卖家 这意味着新的机会:你可以围绕“场景化”做内容,比如“办公室必备”“运动后恢复”“孕期放松”;也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做细分,比如“学生党”“上班族”“银发族”。关键是要让消费者觉得:“买这个按摩仪,不是主要原因是它能治病,而是主要原因是它能让我的生活更好。”

再说说想说TikTok上的爆款从来不是偶然的。无论是4万单的肩部按摩仪,还是5.5万台的美国温控按摩仪,背后都是“产品+内容+用户”的精准匹配。与其羡慕别人的爆火,不如沉下心来问问自己:你的产品,真的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吗?你的内容,真的让用户信服了吗?你的运营,真的让用户愿意复购了吗?想清楚这些问题,或许下一个爆款,就是你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