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东南亚电商市场拥挤,Temu激进扩张

Temu突袭东南亚:低价狂飙搅动市场格局

2023年8月27日 Temu的官网上线了菲律宾站点选项,这个以“低价”为标签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正式向东南亚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没过多久, 9月8日马来西亚站点又迅速跟进,Temu的扩张速度像踩了油门,让原本就暗流涌动的东南亚电商市场瞬间炸开了锅。要知道, 东南亚这片土地上,Shopee、Lazada、TikTok Shop早已打得不可开交,Temu此时闯入,无异于在拥挤的赛道上又挤进一辆“狂飙战车”。

东南亚电商的“黄金时代”:增速背后的诱惑

东南亚市场到底有什么魔力,让Temu这样的玩家也忍不住急切扩张?翻开数据报告就能找到答案。eMarkete发布的《2023年全球零售电商预测报告》显示, 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增速在全球排名第一,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拿下这个“冠军”头衔了。更具体地说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这四个东南亚国家,全部进入2023年全球电商规模增长最快的十个国家榜单,增速都超过了12%。

略显拥挤的东南亚电商市场:Temu激进扩张,TikTok见招拆招
略显拥挤的东南亚电商市场:Temu激进扩张,TikTok见招拆招

这些数字背后是东南亚年轻的人口结构和极高的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当地超过60%的人口在30岁以下这些人从小接触互联网,对线上购物的接受度远超欧美中老年群体。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消费冲动强,还特别“吃”那一套“低价包邮”的促销话术。可以说东南亚电商市场就像一块刚烤好的蛋糕,香味飘得老远,谁都想来咬一口。

Temu的“低价武器”:全托管模式能否复制成功?

Temu凭什么敢在东南亚“硬刚”老牌玩家?答案就两个字:低价。在国内市场靠“砍一刀”崛起的拼多多,早就把低价刻进了基因里。到了海外 Temu把这套打法玩得更极致——全托管模式加上对工厂供应链的深度把控,把商品价格压得死死的。在菲律宾站点的首页上, “9.9元包邮”“满50减20”的标签铺满屏幕,随便点开一个商品,价格都比Shopee同款便宜30%以上。

这种低价不是没有底气。Temu背后是拼多多在国内积累的供应链资源, 无数工厂为了能搭上这趟“出海快车”,愿意给出极低的出厂价。再加上极兔速递这个“老战友”——极兔的老巢就在东南亚, 物流网络早已铺开,能帮Temu解决跨境运输的痛点。2023年双11前夕, Temu还宣布与东南亚本地物流服务商合作,把配送时间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7天以内,这速度,让不少本土平台都捏了一把汗。

但低价真的是万能的吗?东南亚消费者虽然爱便宜,但也不是只看价格。2023年第三季度, Lazada在印尼推出“本地品牌扶持计划”,给中小商家提供流量倾斜和运营培训,后来啊本土商家的订单量增长了25%。这说明,本地化服务和品牌信任度,才是东南亚电商的“护城河”。Temu一味追求低价,会不会反而让消费者觉得“便宜没好货”?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老牌玩家的“反击战”:Shopee、 Lazada的防守与突围

Temu的突然进攻,让东南亚的“老大哥们”坐不住了。Shopee作为东南亚流量霸主, 2023年8月的Similarweb数据显示,它在印尼、越南、泰国等国的访问量稳居第一,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面对Temu的低价攻势, Shopee在2023年11月推出了“超级折扣日”,把部分商品的佣金直接降到1%,还承诺“全网比价,差价双倍返还”。这阵仗,像极了当年在国内电商市场的“价格战”翻版。

Lazada的情况更微妙。作为阿里系在东南亚的布局,它本来背靠阿里的供应链和资金,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但TikTok Shop的崛起已经让它焦头烂额,现在又来一个Temu,简直“前后夹击”。2023年10月, Lazada宣布与东南亚本地零售巨头合作,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开设“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服务,试图用O2O模式增强用户粘性。毕竟东南亚的消费者还是习惯“看得见摸得着”的购物体验,纯线上的低价,可能赢不了“眼见为实”。

TikTok Shop的“左右为难”:内容电商与低价战的碰撞

如果说Shopee和Lazada是“防守方”,那TikTok Shop就是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搅局者”。靠着短视频和直播带货, TikTok Shop在2022年实现了44亿美元GMV,2023年更是冲着150亿美元的目标狂奔。但Temu的到来让TikTok Shop有点骑虎难下。

2023年8月24日 TikTok Shop突然宣布把东南亚店铺的保证金从500美元降到90美元,还对新卖家发“免运费券”和“流量红包”。这明显是冲着Temu来的——毕竟Temu的入驻门槛低到几乎没有,商家不用操心运营,只要供货就行。TikTok Shop想用“低门槛+补贴”留住商家, 但问题是TikTok Shop的核心优势是“内容电商”,商家需要自己拍视频、搞直播,这对很多中小商家来说并不容易。Temu的全托管模式反而更“省心”,这让TikTok Shop的补贴政策显得有点“隔靴搔痒”。

更麻烦的是 2023年9月,TikTok Shop在越南站针对服饰类目推出“流量补贴”,后来啊发现很多商家拿到流量后直接把价格压到比Temu还低,反而拉低了平台的整体利润。这种“内卷”,恐怕是TikTok Shop没想到的。内容电商的“调性”和低价战的“烟火气”,到底能不能兼容?这个问题,连TikTok自己可能都没想明白。

低价战的“双刃剑”:Temu的扩张能走多远?

Temu在东南亚的激进扩张, 像往平静的湖里扔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但也可能让自己陷入漩涡。低价确实能快速吸引用户, 2023年10月,Temu菲律宾站的日活跃用户突破了200万,但问题是这些用户是“价格敏感型”的,今天你便宜1块钱,明天就有更便宜的来抢人。为了留住用户, Temu只能不断加大补贴,2023年第四季度,它在东南亚市场的营销费用就超过了5亿美元,这烧钱速度,恐怕连拼多多自己都肉疼。

更关键的是东南亚各国的政策风险不容忽视。2023年9月,泰国政府就针对Temu的“低价倾销”展开调查,认为它冲击了本地中小微企业。越南也在考虑对跨境电商平台征收“数字税”。这些政策变化,就像悬在Temu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Temu不能尽快找到“低价+合规”的平衡点,扩张之路恐怕会走得跌跌撞撞。

反观竞争对手, Shopee开始发力“品牌商城”,Lazada深耕本地供应链,TikTok Shop强化内容生态,它们都在试图走出低价战的泥潭。Temu如果只靠“低价狂飙”,迟早会被市场“反噬”。毕竟 东南亚电商的“蛋糕”虽然大,但不是谁都能吃得下——没有本地化运营的根基,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再低价的战车,也可能在拥挤的市场里抛锚。

未来战局:东南亚电商的“三国杀”还是“群雄逐鹿”?

2024年已经过半,Temu又开通了泰国站,新加坡和越南的站点也在测试中。Shopee没有停下脚步,它在印尼推出了“社交电商”功能,试图把TikTok的玩法学过来。Lazada则和阿里的“速卖通”抱团,共享供应链资源。TikTok Shop更是在2024年3月宣布,未来两年将在东南亚再投10亿美元,扶持本地商家。

东南亚电商市场,正在从“双雄争霸”变成“三国杀”,甚至可能演变成“群雄逐鹿”。Temu的激进扩张,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但也让整个市场变得更“卷”。对于消费者低价当然是好事,但对于平台和商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Temu能在东南亚复制国内的“成功神话”吗?Shopee和Lazada能否守住自己的“基本盘”?TikTok Shop的内容电商能否扛住低价冲击?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东南亚电商的拥挤赛道上, 永远没有“躺赢”的选手,只有不断奔跑、不断创新的人,才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