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深圳上市大卖再添一员,这新猛将是谁呢

深圳跨境电商圈又炸锅了这次轮到谁敲钟?

最近跨境圈的朋友圈被刷屏了 不是哪个大卖爆单,也不是平台出新规,而是深圳又一家跨境电商公司拿到了深交所的“入场券”。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有人猜是傲基,有人觉得是遨森,后来啊公布那天不少人都愣了一下——原来是三态股份?这个名字对老卖家来说可能有点耳熟,但对普通消费者似乎有点陌生。毕竟它不像安克创新那样有自家品牌, 也不像泽宝科技那样总在行业榜单上露脸,但就是这么一家“闷声发大财”的公司,硬生生把上市这条路走了近两年,终于在今年7月底拿到了发行公告。

从“中止审查”到“注册生效”, 三态股份的上市路比想象中曲折

翻看三态股份的上市时间线,你会发现这简直是一部“跨境电商企业IPO求生指南”。2021年6月30日 它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本来以为能赶上那波跨境电商上市潮,后来啊11月就主要原因是“签字讼师离职”中止审查,这一停就是三个月。2022年3月恢复后又主要原因是“更新财务资料” 中止,折腾了两次才正式进入问询阶段。

深圳上市大卖又添一员猛将
深圳上市大卖又添一员猛将

深交所的问询函可不是闹着玩的, 足足问了四轮,问题从“向新三板挂牌企业借壳,资产重组高溢价”到“毛利率与利润变动趋势相异,多处信披矛盾”,甚至还有“第三方授权店铺营收占比是否影响持续经营能力”。这些问题直指跨境电商企业的核心痛点:合规性和盈利稳定性。有意思的是三态股份每次都能在一个月内火速回复,把“家丑”一点点摆上台面再说说居然真的过了会。7月28日 证监会的同意注册批文下来发行价定在7.33元/股,对应市盈率45.19倍,这个价格在最近上市的跨境电商公司里不算高,但胜在稳。

二十年没停过从eBay铺货做到83万SKU的老炮儿

三态股份的故事得从2003年说起。那时候孙仲斌还在读计算机硕士, 偶然接触了eBay,发现把国内的东西卖到国外居然能赚差价,于是试水了一年,赚到了第一桶金。2004年,他正式成立三态股份,开始系统性地做跨境电商。要知道, 那时候亚马逊还没进入中国,PayPal的支付也不完善,很多卖家都是“小作坊式”运营,但三态股份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铺货+数据”的路子。

为什么选择铺货?主要原因是早期跨境电商的信息差太大了。国内卖10块钱的充电器,放到eBay上能卖20美金,利润高到离谱。孙仲斌有计算机背景, 带着团队做了个简单的选品软件,抓取eBay上的热销数据,然后去1688找同款,批量上架。这种模式虽然利润薄,但胜在周转快,量大了也能赚钱。到现在 三态股份的在售SKU已经到了83万个,细分类目近百个,卖的东西从手机配件、家居用品到户外装备,几乎无所不包。

有人问,卖这么多东西怎么管理?据三态股份招股书显示,他们有个智能选品模型,开发团队用这个模型选品,90天动销率比不用的高17%。别小看这17%,在跨境电商行业,动销率每提高5%,库存周转就能快一个周期,资金压力能小不少。

从“依赖亚马逊”到“抛弃Wish”, 平台结构的“避险密码”

做跨境电商的人都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很多大卖起家的时候都依赖亚马逊,三态股份也不例外。招股书显示, 2020年亚马逊和eBay的收入占比加起来有58.19%,到了2022年虽然降到了46.94%,依然是两大支柱。但有意思的是它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比很多同行早得多。2020年, Lazada和Shopee的收入占比加起来13.7%,2022年就提到了20.59%,一年半时间涨了7个百分点。反倒是Wish, 这个曾经让无数卖家“又爱又恨”的平台,三态股份的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7.38%暴跌到2022年的0.4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这么操作?行业里的人都知道, Wish的流量下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2021年开始很多卖家发现“出单越来越难,罚款越来越多”。三态股份在2021年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把资源往东南亚倾斜。东南亚的电商平台虽然客单价低,但增长快,而且本土化运营难度比欧美小。再加上Shopee和Lazada一直在补贴卖家,三态股份正好借着这股东风,把东南亚市场做起来了。这种“收缩欧美、 扩张东南亚”的策略,让它在2022年亚马逊封号潮中受的影响比同行小——毕竟亚马逊的收入占比已经降到了30%以下。

欧洲营收占比第一但下滑, 亚洲北美补位,区域平衡术玩明白了

再看看三态股份的区域收入结构,更能看出它的“避险思维”。2020年到2022年, 欧洲市场的营收占比都是第一,但2020年占比42.37%,2022年降到了35.63%,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北美市场从2020年的25.69%涨到2022年的28.24%, 亚洲市场从13.7%涨到20.59%,其他市场也从8.24%涨到15.54%。

为什么欧洲市场占比下滑?是欧洲的合规要求越来越严,比如增值税政策、环保包装要求,很多卖家主要原因是不合规被罚款,三态股份虽然做了合规调整,但营收还是受到了影响。不过它早就布局了亚洲和北美,这两个市场人口基数大,电商增长快,正好弥补了欧洲的缺口。2022年,亚洲和北美市场的营收占比加起来接近49%,几乎和欧洲持平。这种“欧洲稳、 亚洲北美增”的区域结构,让三态股份在2022年全球经济下行的时候,营收还能保持增长——2022年总营收23.15亿元,虽然比2021年的25.63亿元降了但比2020年的19.93亿元涨了16%。

上市不是终点:铺货模式的“甜蜜与诅咒”

虽然三态股份成功上市了但行业里对它的争议一直没停过。有人说它是“铺货模式的集大成者”,也有人说它是“低利润陷阱的典型代表”。确实 铺货模式的利润率很低,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的毛利率分别是18.17%、17.59%和16.68%,一年比一年低。比一比的话,做品牌出海的安克创新,毛利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有人问,三态股份为什么不转型品牌?其实不是不想,是太难了。铺货模式虽然利润薄,但胜在不需要太多品牌投入,而且SKU多,抗风险能力强。做品牌的话,需要研发、营销、售后投入大周期长,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扛得住。

不过三态股份也在尝试转型。2021年,它收购了一家子公司,把第三方授权方式的店铺营收降至0,就是为了合规上市。上市后 它打算用募集来的钱做两件事:一是升级智能选品系统,提高动销率;二是拓展自有品牌,比如“三态优选”这个品牌,已经在亚马逊上卖了一些家居用品。但问题是铺货模式做惯了能不能做好品牌?这是个未知数。行业里有很多从铺货转型的公司,成功的没几个,三态股份能打破这个魔咒吗?

物流成第二曲线, 13亿营收背后是跨境生态的野心

很多人不知道,三态股份还有个跨境物流业务。2009年的时候,主要原因是它自己有大量订单,为了节省物流成本,就成立了物流部门,后来慢慢发展成子公司。现在物流业务已经成了它的第二支柱性收入来源。2020年到2022年, 物流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是69.78%、80.40%和82.80%,2022年营收13.15亿元,比2021年的18.22亿降了但比2020年的13.91亿差不多。为什么2021年营收高?主要原因是那段时间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物流需求大,价格也高。2022年物流需求回落,营收就降了。

三态股份的物流业务主要做的是“头程运输”,就是把中国卖家的货物送到海外的仓库。它的优势是量大,能拿到更低的快递价格,而且有自己的仓储系统,能提高效率。现在它想把物流业务打造成“跨境电商生态”的一部分,不仅帮自己运货,还帮其他卖家运。这个想法不错,但竞争也很激烈,比如递四方、燕文物流这些老牌物流公司,已经在行业里深耕多年了。三态股份能后来居上吗?还得看它的服务质量和价格能不能打动卖家。

深圳跨境电商上市潮:三态股份会是再说说一个吗?

从2021年开始, 深圳跨境电商公司上市的消息就没断过:傲基股份在创业板上市,遨森股份在主板上市,赛维时代也成功过会。现在又多了个三态股份,深圳的跨境电商上市公司已经有十多家了。为什么深圳这么多跨境电商公司上市?主要原因是深圳是跨境电商的“大本营”,这里有完善的产业链,从供应链到物流,从支付到营销,什么都有。而且深圳的卖家敢闯敢拼,早期抓住了eBay、亚马逊的红利,现在又抓住了品牌出海、新兴市场的机会。

不过上市潮过后行业可能会进入“冷静期”。主要原因是现在全球经济下行, 消费者购物欲望降低,跨境电商的订单增长放缓,而且合规要求越来越严,很多小卖家可能会被淘汰。大卖虽然抗风险能力强,但也要面对“增长放缓、利润下降”的问题。三态股份上市后能不能实现业绩增长?能不能在铺货模式之外找到新的增长点?这些都是行业里关注的焦点。

说真的,三态股份的成功上市,对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来说是个好事。它证明了“铺货+数据”的模式也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也给其他卖家提供了一个“如何合规经营、如何上市”的参考。但上市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跨境电商行业永远在变,今天的热门可能是明天的冷门,今天的优势可能是明天的劣势。三态股份能不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