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hbaby婴儿腰凳在TikTok
从迪士尼乐园的3100万曝光看婴儿腰凳怎么火出圈
TikTok上有个视频让无数宝妈破防了。画面里一位妈妈驼着背,双手吃力地托举着哭闹的孩子在迪士尼乐园里挪步,额头上全是汗。突然一个女人走过来递过一个腰凳——孩子坐上去瞬间不哭了妈妈腰也直了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个视频火了3100万曝光,430万点赞,评论区炸了:“救命,这就是我上周在游乐园的样子!”“求链接,我腰快断了”。
这个视频的主角,是Tushbaby的婴儿腰凳。一个成立不到两年的母婴品牌,硬是在TikTok上杀出一条血路。截至2024年11月, 他们的单品销量冲到2.86万件,GMV195万美元,账号粉丝33万,互动率高达15.89%。更狠的是黑五期间30天销量近3万,日均销售额7万美元,最高一天卖了4400件。母婴用品在TikTok突然成了香饽饽,而Tushbaby,就是那个把“腰凳”做成爆品的人。

三个妈妈带出来的“育儿解放区”
Tushbaby的故事,要从三个妈妈说起。创始人Sara和Tommy,加上创意总监Riley,都是刚当妈不久的女性。她们经历过抱着孩子逛街10分钟就胳膊酸得抬不起来的崩溃,也试过背带勒得肩膀发红的痛苦。市面上要么是笨重的婴儿车,要么是不实用的背带,没有一款产品能真正解放双手。
“为什么不能有个东西,既能当腰凳让孩子坐,又能当大容量包装尿布奶瓶?”Sara在一次宝妈吐槽群里灵光一闪。三个妈妈开始自己画图打样,找工厂试产。2022年, Tushbaby的第一款婴儿腰凳问世——面料是航空级尼龙,腰带能承受50公斤重量,前面还有个大口袋,能装下尿布、湿巾、手机、钥匙。她们没找明星代言,而是自己拍视频发到TikTok:“当妈后第一次逛街不用单手抱娃,我哭了。”
没想到这条视频意外火了。评论区里宝妈们像找到了组织:“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产品!”“终于不用把包挂在脖子上再抱娃了。”三个妈妈意识到,她们不是在做产品,是在做“育儿解放区”。她们开始频繁在TikTok上更新日常:带娃逛超市用腰凳装菜, 游乐园排队时把孩子往腰凳上一放,甚至健身时把腰凳当成负重器械。真实的使用场景,让无数宝妈感同身受。
内容营销:用“宝妈的痛”撬动流量
Tushbaby的内容策略,核心就两个字:真实。她们不做精致的摆拍,而是拍宝妈们最狼狈也最真实的瞬间。比如“娃哭闹时腰凳救命30秒”, 视频里妈妈抱着哭闹的孩子手足无措,套上腰凳后孩子秒安静,妈妈长舒一口气配文:“这30秒,比睡一觉还爽。”再比如“单手带娃购物挑战”, 妈妈一手推购物车,一手用腰凳固定孩子,另一只手还能拿商品,评论区直接喊出了“人类高质量妈妈”。
更狠的是她们做“场景化内容”。2024年10月,品牌创始人Tammy带着产品去了迪士尼乐园,专门找那些抱娃累到崩溃的妈妈实测。视频里一位妈妈试用后说:“以前逛迪士尼全靠硬扛,现在腰凳一戴,从早玩到晚都不累。”这条视频不仅让Tushbaby在迪士尼周边火了起来还带火了“游园神器”这个标签。评论区里 宝妈们开始自发分享自己的“腰凳使用场景”:带娃旅行、逛超市、甚至做饭时把孩子固定在腰上,腾出手切菜。
除了自运营账号,Tushbaby还疯狂布局达人合作。EchoTik数据显示,他们合作的达人总数达到85人,中腰部和尾部达人占比超80%。这些达人大多是宝妈博主,粉丝量在10万到100万之间,但内容更垂直,更贴近普通妈妈的生活。比如一位叫“奶爸Joe”的博主, 拍了自己用腰凳带娃逛动物园的视频,配文:“当奶爸也能单手抱娃,老婆说我终于有点用了。”这条视频让Tushbaby在奶爸圈也打开了市场。
争议与质疑:47美元的腰凳,是智商税还是真刚需?
火了之后争议也来了。有人质疑:“不就是块布带子,凭什么卖47美元?”评论区里有人直接说“割宝妈韭菜”。Tushbaby没有回避质疑, 反而专门拍了一条视频回应:“我们拆开腰凳给你们看,面料成本多少,人工多少,研发花了多久。”视频里他们展示了腰凳的加固缝线、多层储物袋、甚至还有隐藏式平安扣。“47美元,买的是解放双手的体验,买的是腰不酸的权利。”创始人Tammy在视频里说。
更有意思的是争议反而带来了流量。不少网友被“拆解视频”吸引,留言:“原来这么讲究”“我收回之前的话”。评论区里 开始有宝妈晒出自己的使用对比图:“没用腰凳前,我腰疼到去看医生;用了三个月,现在能抱娃逛两小时。”真实的使用反馈,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Tushbaby的评分一直稳定在4.7分,90%的评论都是“解放双手”“腰不疼了”“后悔没早买”。
另一个争议点集中在平安性。有儿科医生在视频下评论:“婴儿脊椎还没发育好,长时间坐腰凳会影响骨骼发育。”Tushbaby立刻联系了权威机构做检测, 后来啊显示腰凳符合婴儿人体工学设计,建议每次使用不超过2小时。他们还专门拍了一期“医生测评”视频,邀请儿科医生现场测试,并给出使用建议。这次危机公关,反而让Tushbaby的专业度得到了认可。
黑五爆发:促销活动怎么撬动90%的GMV?
2024年黑五,Tushbaby的销量迎来了爆发。EchoTik数据显示, 黑五期间30天销量近3万,预估GMV 195万美元,占品牌总GMV的90%以上。平均每天销售额7万美元,最高一天卖了4400件。这场爆发,不是偶然的。
早在10月底,Tushbaby就开始布局黑五。他们在账号上发布“倒计时海报”,配文:“黑五期间,腰凳直降20美元,一年就这一次。”创始人Tammy还拍了一条视频, 算了一笔账:“平时逛商场买腰凳要50美元,黑五在TikTok下单只要47美元,还送尿布垫。”视频中, 她展示了自己以前买母婴用品被“割韭菜”的经历,引发宝妈共鸣:“以前总觉得黑五是套路,现在才知道真香。”
更绝的是他们玩“社交裂变”。活动期间,用户购买后分享视频到个人主页,就能获得10美元优惠券。评论区里宝妈们开始自发晒单:“下单了!姐妹们快冲”“已经分享到朋友圈,等优惠券再买一个送闺蜜。”这种“老带新”的模式,让Tushbaby的获客成本降低了30%。黑五结束后他们复盘数据发现,60%的订单都来自社交分享。
促销活动不仅拉动了销量,还沉淀了一批忠实用户。很多宝妈在评论区留言:“第一次在TikTok买东西,没想到这么靠谱”“已经推荐给三个闺蜜了”。这些用户后来成了Tushbaby的“野生代言人”, 自发分享使用体验,形成了一个“宝妈种草-购买-分享”的闭环。
母婴赛道的TikTok机会:从“卖产品”到“卖体验”
Tushbaby的成功,不是偶然。母婴用品在TikTok上正在经历一场“内容革命”。数据显示, 2021年全球婴儿用品市场规模2141.3亿美元,预计2022到2030年将以5.7%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而TikTok上的母婴内容,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babylove标签曝光量超50亿, #momlife标签播放量达30亿,这些流量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
母婴产品为什么能在TikTok火?核心在于“体验式消费”。宝妈们买东西,不是看参数,而是看“别人用起来怎么样”。Tushbaby没有死磕产品功能,而是聚焦“解放双手”的体验。她们拍的视频里没有专业模特,只有真实的宝妈,带着孩子逛超市、游乐园、甚至做家务。这种“接地气”的内容,让用户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另一个关键是“利基产品”。母婴市场竞争激烈,但细分领域还有机会。Tushbaby没有做婴儿车、奶粉这些大品类,而是盯上了“婴儿腰凳”这个细分赛道。这个产品解决了宝妈最痛的“抱娃累”问题,需求明确,人群精准。数据显示, 婴儿腰凳在TikTok上的搜索量同比增长200%,而Tushbaby占据了其中30%的市场份额。
母婴品牌在TikTok上,还需要学会“玩社群”。Tushbaby的账号评论区,像是一个宝妈交流群。用户会问“腰凳怎么清洗”“孩子不爱坐怎么办”, 品牌方会一一回复,甚至发起话题讨论:“你们带娃最崩溃的瞬间是什么?”这种互动,让用户从“消费者”变成了“参与者”,忠诚度大大提升。
给后来者的启示:别只盯着卖货, 先做“妈妈的朋友”
Tushbaby的故事,给想做母婴跨境的品牌提了个醒:TikTok不是流量池,而是“社交场”。单纯靠短视频带货,只能火一时想长期活下去,得先做“妈妈的朋友”。
先说说找到“真痛点”。母婴产品的核心是“解决焦虑”,不是“制造焦虑”。Tushbaby没有夸大“腰凳能治腰痛”,而是真实展示“解放双手”的场景。这种“不夸大、不套路”的态度,让用户觉得可信。想做母婴品牌的,先去宝妈社群里蹲点,看看她们每天都在吐槽什么抱怨什么那里面藏着真正的需求。
接下来内容要“够真实”。TikTok的用户反感“精致感”,喜欢“粗糙感”。Tushbaby的视频里有娃哭闹、妈妈手忙脚乱的片段,也有腰凳掉地上、孩子不配合的“翻车”瞬间。这些不完美的画面反而拉近了和用户的距离。品牌做内容,别想着拍大片,多拍点日常,多拍点“狼狈”,用户才会觉得“你和我一样”。
再说说学会“慢下来”。Tushbaby从7月入驻TikTok,到11月冲上GMV榜单,花了4个月时间。他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沉淀内容,积累粉丝,再慢慢做转化。母婴品牌的用户决策周期长,需要耐心培养信任。先把账号做起来让用户觉得“你懂我”,再卖货,成功率会高很多。
母婴用品在TikTok的机会,才刚刚开始。因为越来越多年轻妈妈成为TikTok的主力用户,“内容+产品+社群”的模式,会成为母婴品牌的标配。Tushbaby用婴儿腰凳证明了:在TikTok,没有“小众产品”,只有“没找到对场景的产品”。只要你能抓住宝妈的痛点,用真实的内容打动她们,再小的品牌,也能火出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