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和Lazada连续提佣
手机弹窗跳出“佣金调整”, 东南亚卖家集体“破防”了
2023年9月底,泰国曼谷的小家电卖家林哲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反复滑动着Shopee的公告——“非商城卖家佣金将于10月15日起上调1.2%-1.8%”。他算了笔账:一款电热水壶原来佣金4.5%,涨后要扣6%,算上物流和广告,利润从15%直接掉到8%。“旺季还没来先给我来个‘釜底抽薪’。”林哲把手机往桌上一摔,烟蒂在烟灰缸里摁灭时已经冒了三股烟。
林哲的遭遇不是个例。同一周, 越南胡志明市的服装卖家阮氏梅也收到了Lazada的邮件:“印尼站点佣金将于12月18日起上调1.82%-2%,一边终止超级卖家计划。”她记得去年做LazMall时 佣金还能拿到5.8%的折扣,现在直接涨到8%,加上平台强制要求的“限时折扣”,卖一件T恤倒亏2万越南盾。“他们总说‘为了给卖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可我客服消息石沉大海,仓库爆仓了也没人管。”阮氏梅的语气里带着无奈,更多是憋屈。

“涨佣通知”像约好了一样, 前后脚就到
更让卖家扎心的是Shopee和Lazada的“提佣节奏”似乎总能对上。2023年4月, 泰国站刚经历一波集体涨佣,Shopee非商城卖家佣金从3.5%提到4.2%,Lazada同步把家居品类佣金从4.8%调到5.5%,幅度几乎一模一样。当时跨境圈就有人说:“这哪是巧合,分明是‘商量好的’。”
到了10月,剧本 重演。Shopee先宣布印尼站点12月1日起涨佣, A类商品星级卖家从4.7%提到6.5%,非星级卖家从4%提到6%;没过三天Lazada紧跟着公告,印尼站点12月18日再涨1.82%-2%,连理由都大同小异——“优化平台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深圳3C卖家张磊记得, 2023年10月15日那天他所在的跨境电商群里消息从早炸到晚:“Shopee佣金又涨了”“Lazada也跟了”“还有活路吗?”
有意思的是不止东南亚平台,全球电商似乎都默契地伸出了“收费之手”。TikTok Shop从2022年的1.5%服务费, 一路涨到2023年10.8%;俄罗斯Ozon在2023年三度上调佣金,最高涨5%-6%,还要叠加7%的交通税;亚马逊更“绝”,不直接涨佣金,而是改规则——2023年10月24日起,佣金按商品标价算,不是成交价。张磊试过算一笔账:一款手机标价1000美元, 打完折卖800,佣金照样按1000扣,“相当于我打折的钱,全给平台当‘辛苦费’了”。
平台说“为了服务”,卖家反问“服务在哪?”
翻看Shopee和Lazada的公告,“优化服务”“提升资源”“保障体验”是高频词。Shopee印尼站负责人在2023年10月的媒体沟通会上说:“佣金上涨将用于改善物流时效和广告投放系统,帮助卖家获得更多曝光。”林哲却忍不住翻出旧账:“去年就说要建海外仓, 后来啊曼谷仓还是爆仓到12月;广告系统更坑,同样的关键词,今年点击单价涨了30%,转化率反而降了。”
阮氏梅的吐槽更直接:“他们终止‘超级卖家计划’前, 我每个月能拿1.5%的现金返佣,现在没了不说佣金还涨了。客服说‘新计划资源更多’,可我申请了半个月,活动位还没排上。”她给看后台截图:2023年9月, 她的店铺日均订单120单,到了10月佣金上涨后日均订单降到80单,广告费却多花了20%,“这不是‘服务升级’,是‘割韭菜升级’”。
不过也有卖家理解平台。“2023年全球经济不行,东南亚消费力也跟着降了。”在吉隆坡做家居用品的陈明说“平台烧了几年钱,总得找盈利点吧?”但他话锋一转,“理解归理解,可能不能‘一刀切’?我们小卖家本来利润就薄,佣金一涨,连试错空间都没了。”陈明提到, 2023年Q3,他身边有30%的同行主要原因是扛不住成本,暂时关停了Shopee店铺,“不是不想做,是真的做不起”。
“涨佣潮”背后 是东南亚电商的“盈利焦虑”
回看东南亚电商的发展,2015-2021年,Shopee和Lazada打的几乎是“烧钱战”——补贴、免佣金、零门槛开店,抢着把中国卖家“请进来”。2022年开始,风向突然变了。网经社的数据显示, 2022年Q4,Shopee母公司Sea Limited净亏损收窄至2.8亿美元,但Lazada母公司阿里巴巴却亏损了7.76亿美元。“平台不赚钱,投资方不答应。”跨境分析师李婷婷说“2023年,‘降本增效’成了关键词,涨佣是最直接的‘开源’方式。”
另一个被忽视的推手是TikTok Shop的崛起。2023年,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GMV增长迅猛,拿下了印尼、泰国电商市场的15%份额。Shopee和Lazada坐不住了 “他们得用涨佣的钱去补贴物流、做直播,对抗TikTok的流量优势。”张磊分析, 2023年双11期间,他给Shopee直播间的坑位费花了5万,比2022年涨了50%,“平台说这是‘资源倾斜’,可羊毛出在羊身上,再说说还不是算到我们卖家头上?”
卖家“找活路”:要么转型, 要么“上岸”
面对连续涨佣,卖家们没坐以待毙,各显神通。林哲在2023年11月把泰国站的部分产品线搬到了TikTok Shop,“虽然佣金高,但流量是真大。我做了几个短视频教‘如何选电热水壶’, 单条播放量80万,转化率有5%,比Shopee的2.5%高出一倍。”他给算了一笔账:TikTok Shop佣金8%, 但平台补贴3%,实际成本5%,加上短视频引流成本低,利润反而比Shopee高2%。
阮氏梅则选择“精细化运营”。她把服装品类从“低价走量”转向“差异化设计”, 2023年10月上新了一批越南传统工艺的奥黛,客单价从20美元提到45美元,虽然佣金涨了但主要原因是利润高,整体收入反而增加了18%。“我不再跟平台‘死磕’流量了 自己建私域社群,老客户复购率能到40%,比平台广告带来的客户成本低30%。”
也有卖家选择“分散风险”。陈明在2023年一边布局了Shopee、Lazada和亚马逊,“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Shopee佣金涨了我就把利润低的产品放到亚马逊,虽然亚马逊佣金高,但物流稳定,退货率低。”他提到,2023年Q4,他通过多平台布局,整体利润率维持在12%,比单一平台时高了5%。
中小卖家的“生死局”:能熬过这个冬天吗?
不是所有卖家都有转型的底气。2023年12月, 深圳一家做手机壳的工厂老板王强告诉我,他的小团队有5个员工,原本靠Shopee泰国站月销10万美金,佣金一涨,每月要多支出2万美金,“我给员工降了薪,有两个走了。现在订单量少了产能又上不去,真是左右为难。”王强说 他身边有不少像他一样的“小工厂卖家”,现在要么硬扛,要么直接退出,“东南亚的红利期,可能真过去了”。
行业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雨果跨境的调研显示, 2023年Q3,东南亚电商卖家中,35%表示“利润大幅下滑”,28%选择“缩减规模”,只有15%实现了“逆势增长”。那些能活下来的, 要么像林哲一样抓住新流量红利,要么像阮氏梅一样做出差异化产品,要么像陈明一样具备多平台运营能力。
“涨佣不是坏事,它能淘汰掉‘赚快钱’的卖家,让真正做产品的留下来。”李婷婷说“但对平台也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如果服务质量跟不上,卖家流失了消费者没得买,再说说谁也赚不到钱。”
2024年1月1日 Shopee Mall卖家的佣金 上调,A类商品从6.5%到8.5%。林哲的店铺里新年的第一单来自TikTok Shop,利润比Shopee高3美元。他看着订单信息, 叹了口气,又笑了笑:“这跨境电商的生意啊,就像坐过山车,涨佣金是下坡,但总得抓住新的上坡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