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GTC2023全球流量大会完美收官

从人挤人的会场到资源对接的真实痛点

12月6日下午, 深圳福田会展中心3号馆里再说说一批参会者拖着箱子离开时地上还散落着来不及捡起的展会手册。后台数据显示, 这两天入场总人数超2万,人次破4万——用“人山人海”形容不算夸张,但比起数字,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藏在热闹里的真实情绪。

有人在朋友圈晒出和行业大咖的合影, 配文“这次没白来”;也有人在群里吐槽“跑了20个展位,加的微信全是商务号,聊来聊去就那几句”;还有位做独立游戏的小哥,干脆在公共办公区坐了一下午,改着游戏本地化文案:“与其听别人讲‘流量密码’,不如先把德语版本里的‘这个bug好笑’改成德国人能get的笑点。”

GTC2023全球流量大会圆满落幕 | 出海行动继续,6月17日-18日我们下届见
GTC2023全球流量大会圆满落幕 | 出海行动继续,6月17日-18日我们下届见

2万人涌入会场, 有人欢喜有人愁

本届GTC的展区划分得很细:7号馆是游戏和泛娱乐,8号馆是品牌出海和服务商,中间走廊挤满了举着二维码的对接人员。大企业展位前总是围着人, 比如某家做ASO优化的公司,展位上摆着“东南亚市场下载量提升30%”的数据海报,工作人员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而角落里几家小公司的展位,门可罗雀,负责人只能主动上前搭话:“我们是做中东市场本地化配送的,要不要聊聊?”

数据统计显示, 1500家跨境出海企业“登陆”了展区,但真正完成有效资源对接的,可能不到三成。某做跨境支付的服务商私下说:“很多企业来就是凑热闹, 问的问题都很基础,比如‘怎么注册PayPal’,我们准备了深度解决方案,根本用不上。”

短剧出海的爆火背后:风口还是泡沫?

今年最火的“主C”无疑是短剧出海。12月5日下午的短剧出海沙龙,现场工作人员直接“封场”——“咱们自己人都进不去了!全把位置让给观众了!”门口挤着不少拿着短剧脚本的人,有的在讨论“东南亚用户喜欢什么题材”,有的在问“怎么买短剧流量”。

但热闹背后藏着不少质疑。某短剧发行公司的负责人在会后和同行聊天时直言:“现在短剧出海太卷了 一部剧的制作成本从10万涨到50万,买量成本涨了3倍,ROI却从1:5掉到1:2。很多公司都在‘赔本赚吆喝’,就等风口来了收割。”

新手营里的焦虑:流量成本涨了3倍,怎么办?

全球游戏对接会的“新手营”上, 一位做休闲游戏的创业者举手提问:“我们游戏去年在欧美买量,CPI0.5美元,现在涨到1.8美元,预算没变,用户量少了三分之二,怎么办?”

台下有人回应:“试试做‘买量+内容’组合, 比如在TikTok上发游戏搞笑剪辑,我们公司这样做后自然下载量占了60%,买量成本降了20%。”也有人泼冷水:“内容见效慢,你现在等得起吗?”场面一度有点僵,再说说主持人打圆场:“其实没有万能方案,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据白鲸出海2023年Q3数据显示, 游戏出海买量成本同比上升35%,其中欧美市场涨幅最高,达到42%。这成了很多中小游戏企业的“心头刺”。

技术专场冷思考:AIGC真香还是噱头?

技术专场的4场活动,主题从AIGC到研发效能,每场都座无虚席。但比起“拥抱AIGC”的欢呼,更多讨论是“落地难”。

某做AIGC生成游戏素材的技术公司在分享时提到:“用我们工具, 角色设计时间从3天缩短到3小时但生成的人物表情往往‘僵硬’,用户反馈‘像AI’。”台下有人问:“那怎么解决?”对方沉默了几秒:“目前只能靠人工后期调整,相当于AI‘打草稿’,还是得人‘精修’。”

公共办公区的意外收获:出海人需要的不是展位, 是能坐下来聊天的桌子

本届大会特意设置的“公共办公区”,成了意外亮点。100㎡的空间里摆满了办公桌椅,每个座位都配了电源和Wi-Fi。第一天中午, 这里几乎坐满,有人用笔记本改方案,有人和海外客户开视频会议,还有人围在一起讨论“短剧在拉美的本地化策略”。

“去年参会时 找个地方歇脚都难,要么在展区站着,要么跑到楼下的咖啡馆,一杯咖啡50块。”一位做DTC品牌的参展商说 “今年这个办公区,让我觉得主办方真的懂我们——出海不是赶场子,是需要沉下心做事。”

鲸鸣奖的含金量:89家获奖企业,谁在真正“出海”?

第五届鲸鸣奖设置了9大奖项,89家企业摘得荣誉。但获奖名单公布后行业里也有不同声音:“有些获奖企业,海外营收占比还不到10%,算真‘出海’吗?”

据公开数据, 获奖企业中,60%有稳定海外营收,其中游戏企业占比最高,达到45%;40%仍处于“试水阶段”,海外业务刚起步。某评委私下解释:“评选时不仅看营收, 也看‘出海决心’和‘创新尝试’,比如某品牌虽然海外收入不多,但在东南亚做了很深的内容本地化,值得鼓励。”

从“流量思维”到“本地化思维”的转身:DTC品牌出海的破局点

DTC品牌出海峰会上, 一位做家居用品的企业家分享了他的“踩坑经历”:“2022年我们直接把国内的产品和文案搬到欧洲,后来啊销量惨淡。后来才发现, 欧洲用户喜欢‘简约实用’,而我们的设计太‘花哨’;文案里‘性价比高’在他们看来是‘便宜没好货’,后来改成‘经久耐用’,销量才慢慢起来。”

数据显示, 2023年DTC品牌出海中,注重“本地化内容运营”的企业,欧洲市场复购率平均提升25%,北美市场提升18%。这印证了一个观点:出海不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让用户接受你”。

2024年GTC定档:出海人需要的不是“大会”, 是“解决方案”

大会再说说主办方公布了GTC2024的定档信息:2024年6月17日-18日仍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消息一出,群里不少人问:“明年会有更多实战内容吗?比如具体到某个市场的操作指南?”

确实比起“大而全”的峰会,出海人更需要“小而精”的解决方案。2023年的大会已经尝试了“区域市场分析”对接会, 2024年或许可以更深入——比如专门针对“中东短剧合规”“东南亚TikTok小店运营”等细分主题,做闭门工作坊。

正如一位参会者在离场前说的:“GTC就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出海行业的火热,也照出了大家的焦虑。但焦虑归焦虑,路还得走。毕竟全球化不是一场大会能搞定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