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海外营收40亿美金,这是真的吗

40亿美金营收:TikTok的海外神话还是数字游戏?

最近跨境圈都在传TikTok去年狂揽40亿美金海外营收,这个数字把不少人砸得晕乎乎的。要知道YouTube作为老牌视频平台, 2023年非游戏应用内购收入也就比TikTok高那么一点,TikTok这是要 行业规则?但冷静想想,40亿美金背后藏着多少水分?是真金白银的变现能力,还是资本堆出来的泡沫?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看看这个数字到底靠不靠谱。

数据来源:data.ai的报告说了什么 又没说什么

说TikTok营收40亿美金,源头其实是data.ai发布的2023年非游戏应用内购收入排行榜。这份报告显示, TikTok力压Instagram、Netflix等一众老牌应用,拿下全球第二名,仅次于YouTube。看起来很对吧?但仔细琢磨,“应用内购收入”这六个字才是关键。

全年狂揽40亿美金营收,TikTok在海外杀疯了
全年狂揽40亿美金营收,TikTok在海外杀疯了

应用内购到底包含啥?在TikTok这里可能不只是用户直接充值的虚拟礼物,比如打赏给主播的钻石、硬币,还有电商交易佣金。问题来了:TikTok Shop的GMV算不算“应用内购”?如果算,那40亿美金里有多少是广告收入,多少是电商抽成?data.ai的报告可没细说。毕竟广告收入和电商收入的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平台直接变现,后者是交易佣金,中间差了好几个利润层级。

更离谱的是这份报告还提到TikTok生命周期内累计营收突破了100亿美金。听起来很厉害, 但别忘了TikTok全球下载量已经51.7亿次按这个算,单用户贡献的营收才不到2美金。对比YouTube单用户年均贡献20美金以上,TikTok的“含金量”似乎没那么高。数据不会说谎,但数据背后的解读,往往藏着猫腻。

营收拆解:广告和电商, 谁是真功臣

说到TikTok的营收,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广告。毕竟短视频平台,广告变现是常规操作。但TikTok的广告模式跟传统平台不太一样,它搞的是“短视频+电商”的闭环,广告和电商早就分不开了。

2023年TikTok在广告上确实下了血本。为了吸引品牌主, 它推出了“TopView超级首位秀”、“品牌挑战赛”等花里胡哨的广告产品,价格贵得离谱,但效果据说还不错。有数据显示,TikTok广告的点击率比Instagram高出2.3倍,转化率提升15%左右。品牌主们一看效果这么好,钱自然就往里砸。这部分收入确实是实打实的,但能占到40亿美金的大头吗?恐怕未必。

更大的看点其实是电商。TikTok Shop在东南亚市场已经干出了130亿美金的GMV, 其中印尼一个市场就占了40亿美金,差不多30%的份额。要知道印尼可是TikTok最早布局电商的市场之一, 2022年就搞了半闭环,2023年直接收购了当地电商平台Tokopedia,花了8.4亿美元。这哪是单纯做电商,简直是买市场!投入这么大,营收里能不把这部分算进去吗?问题是 电商GMV和平台实际收入是两码事,抽佣比例通常在5%-15%之间,就算按15%算,印尼市场的收入也就6亿美金,剩下的34亿美金从哪来?广告?还是其他市场的电商?这笔账,TikTok自己可能都算不清。

东南亚:电商的试验田还是烧钱黑洞

东南亚市场一直是TikTok电商的重头戏。印尼、泰国、越南这几个国家,人口红利大,电商渗透率低,简直是天然的流量池。TikTok在这里搞“直播+短视频+小店”的模式,确实火得一塌糊涂。比如印尼的TikTok Shop,2023年单月GMV就突破了10亿美金,增速比肩当年的拼多多。

但光看GMV没用,得看赚钱没有。TikTok在东南亚的投入有多大?光是物流仓储就烧了几十亿美金,还要给创作者补贴、搞促销活动。有业内人士透露,TikTok在东南亚的电商业务,目前每单亏损大概3-5美金。按这个算,130亿美金GMV背后可能亏了几十亿美金。营收数字再高,不赚钱都是空谈。更何况, 印尼政府突然限制电商交易,要求TikTok必须把电商业务和平台分开,这一下子就把闭环模式给打破了营收能不受影响吗?

美国:从零到1400万单日GMV, 速度能持续吗

相比东南亚,美国市场才是TikTok真正的考验。2023年9月才正式上线小店, 到12月单日GMV就干到1400万美金,黑五期间更是冲到3000万美金。这个速度确实吓人,但仔细想想,美国市场的增长能持续吗?

TikTok在美国搞了全闭环模式,还推出了全托管模式,吸引了不少中国卖家。这些卖家把货发到美国的海外仓,TikTok负责运营和物流,卖家只需要供货。听起来很美好,但问题不少。先说说美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没那么高,不像东南亚那么吃直播带货那一套。接下来亚马逊、沃尔玛这些本土巨头早就把电商市场占了TikTok想分一杯羹,难度不小。再说说美国政府对TikTok的态度一直很暧昧,说不准哪天就给卡脖子了。

更关键的是美国市场的获客成本太高了。TikTok为了吸引用户下单,补贴力度比东南亚还大,优惠券、满减活动一波接一波。这些补贴算不算营收?如果算,那实际利润可能少得可怜。有数据显示, TikTok Shop美国市场的客单价比亚马逊低30%,但获客成本却高出20%,这么一算,简直是亏本赚吆喝。

争议与隐忧:高增长背后的暗礁

40亿美金营收听着很厉害,但TikTok的麻烦可不少。先说说就是政策风险。美国国会一直在盯着TikTok,说不准哪天就强制出售或者封禁。印尼政府已经要求TikTok把电商业务剥离,其他东南亚国家说不定跟着学。一旦业务受限,营收立马就得缩水。

接下来是用户疲劳。短视频平台最怕的就是用户流失。TikTok现在广告越来越多,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视频贴片广告,看得人眼花缭乱。有调查显示,30%的美国用户主要原因是广告太多已经减少了使用时间。用户少了广告收入和电商GMV还能高吗?

再说说是盈利问题。TikTok这几年烧钱太狠了电商业务、技术研发、内容审核,哪样不要钱?就算营收40亿美金,净利润可能连10亿美金都不到。对比字节跳动整体的亏损,TikTok的“赚钱能力”明摆着被高估了。

未来战场:TikTok的下一步棋

不管40亿美金营收是真是假,TikTok明摆着没打算停下脚步。2024年它定下了500亿美金GMV的目标,这简直是要上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TikTok最近测试了不少新功能,比如自动识别视频中的商品,直接跳转到购买页面。这招要是成了每个视频都能带货,GMV不得蹭蹭往上涨?

但新功能能不能火,还得看用户买不买账。毕竟没人喜欢在刷视频的时候被强制种草。TikTok需要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这个度不好把握。

再说一个,TikTok还在加码本地化运营。在美国,它和沃尔玛合作搞直播带货;在欧洲,它推出了本地化仓储服务;在东南亚,它继续深耕直播电商。这些策略能不能见效,还得看市场的反应。

说到底,40亿美金营收可能是真的,但背后的代价也不小。TikTok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营收数字是转得快,但零件磨损也厉害。未来能不能持续赚钱,还得看它能不能解决政策、用户、盈利这些老大难问题。至于40亿美金这个数字,听听就好,别太当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