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ora!卖家集体开挂了吗

卖家群里炸了锅:Sora一出,大家集体开挂?

今天一早,又被卖家群里的消息吓了一跳。有人截图喊“订单全卡在几小时前,集体挂0单”,客服只回“系统故障,等修复”。大家正七嘴八舌讨论,突然有人甩出一条链接——Sora火了。有人兴奋地说“这下视频不用愁了”,也有人泼冷水“AI做的视频,平台会认吗?”一场关于“卖家是否集体开挂”的争论,就这么炸开了锅。

Sora到底是什么?让卖家坐不住的“视频魔法”

你可能没听说过Sora,但一定知道ChatGPT。OpenAI这次没搞文本,也没搞图片,直接捅了视频领域。官方说“输入一段文字, 能生成最长1分钟的高清视频”,还晒了demo:雨夜东京的皮衣女子、唐人街舞龙的孩童、海浪拍打礁石的画面连墨镜反光、雨水溅起的细节都清清楚楚。关键是 视频能“动起来”——人物表情自然镜头切换流畅,比之前那些“PPT式”AI视频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可怕的Sora!卖家要集体开挂了
可怕的Sora!卖家要集体开挂了

有卖家当场试了试, 输入“复古台灯暖黄光,木质桌面书页翻动,背景是咖啡机萃取声”,30秒后一段带音效的短视频就出来了。有美工在群里吐槽“我花三天做的产品展示视频,Sora10分钟就搞定了还带动态光影”。这哪是工具,简直是“视频生产加速器”。

从“4秒视频”到“1分钟长片”, Sora踩中了卖家的痛点

做跨境电商的都懂,视频早就不是“加分项”,而是“必选项”。亚马逊数据显示,69%的顾客更愿意通过视频了解产品,Listing带视频的转化率能提升30%以上。但问题来了:专业视频团队报价高、周期长,小卖家根本玩不起。之前有卖家花5000块拍了个15秒的开箱视频,后来啊主要原因是镜头抖、光线差,播放量还不如手机拍的随手拍。

Sora的出现,直接把视频制作的门槛从“专业团队”拉到了“会打字”。有TikTok卖家算过账:之前请人剪一条60秒的产品视频, 成本800-1500元,现在用Sora生成,配上免费剪辑软件,成本只要0元。更重要的是“批量生产”成了可能——一天能出几十条不同角度的视频,测试哪个版本的转化率更高。

第一批吃螃蟹的卖家:有人狂喜, 有人心里打鼓

“我用Sora做了10条视频,TikTok流量翻倍了”

深圳3C卖家李明是最早试水的之一。2024年2月20号,Sora发布刚5天他就琢磨着“TikTok今年视频权重肯定涨,不能落后”。他没找美工, 而是把产品卖点拆成10个场景:“手机充电时电量百分比动态显示”“手机从口袋滑出慢动作”“夜间拍照对比其他手机”,每个场景写一段提示词,丢给Sora生成。

“第一天发了3条,播放量破万;第二天发了5条,直接有5000个点击进商品页。”李明说以前他找人拍视频,一条要改3遍,光沟通就耗一周。现在Sora生成的视频,他只剪了剪开头,加了个产品logo,就上架了。更让他意外的是 视频里“手机掉进水里又捞起来”的片段,评论区有人问“链接呢”,转化率直接从5%提到了8%。

雨果跨境2024年3月的调研也印证了这点:在使用过Sora的卖家中, 78%的人表示“视频制作效率提升了50%以上”,62%的人计划“把Sora作为常规视频工具”。有亚马逊卖家甚至放话“以后Listing没视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运营”。

“平台会不会查?AI视频会不会被限流?”

但不是所有卖家都这么乐观。做家居用品的王芳就没敢轻易上手。她试过让Sora生成“北欧风沙发”的视频,后来啊画面里的沙发纹理有点模糊,像“打了马赛克”。更让她担心的是平台政策。“亚马逊之前就限制过‘过度美化’的产品图片,AI算不算‘虚假宣传’?TikTok对AI内容也有审核,万一被判定为‘非原创’,直接限流就亏大了。”

有资深运营在群里提醒“别高兴太早, Sora生成的视频,人物动作有时候会‘穿帮’,比如手拿东西的位置不对,或者光影逻辑混乱。专业买家一看就能看出来是AI做的。”还有美工吐槽“Sora能做基础视频, 但高端产品需要细节展示,比如珠宝的切面、手表的机械结构,AI根本拍不出那种质感。”

AI开挂的背后:卖家要警惕的“甜蜜陷阱”

内容同质化:大家的视频都长一个样?

想象一下:100个卖家都用Sora生成“雨中城市”背景的产品视频, 后来啊画面里的雨滴、霓虹灯、街角咖啡店都差不多。买家刷到第10条,可能就直接划走了。有TikTok运营分析过“过度依赖AI工具”的案例:2023年某类产品突然火起来 大量卖家用同款AI模板做视频,后来啊3个月后这类视频的平均播放量从5万跌到了5000。

“AI能帮你‘快速生产’,但帮不了你‘差异化’。”深圳跨境电商培训师张伟说 他曾遇到一个卖家,用Sora做了100条视频,但主要原因是所有视频的色调、转场都一样,粉丝直接取关。“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得把AI生成的视频和自己的品牌调性结合, 比如加入品牌专属的BGM,或者用真人出镜片段穿插,才能做出辨识度。”

岗位替代:美工、视频剪辑师要失业了?

“视频都能AI生成了我们是不是要失业了?”这是美工陈磊最近最焦虑的事。他做跨境电商视频剪辑3年, 月薪1.5万,最近发现老板越来越不爱找他拍新视频了而是让他“把Sora生成的视频剪一剪”。他试过自学用Sora, 但“提示词怎么写才能让画面更自然”“怎么调整参数避免人物变形”,这些问题把他难住了。

不过有行业专家认为,AI不会完全替代人,而是会“淘汰不会用AI的人”。比如 未来的美工可能需要从“拍视频”转向“设计AI提示词”,或者“把AI生成的视频二次创作”,加入更多创意元素。就像PS出现后不会PS的设计师被淘汰,但精通PS的设计师反而更抢手。

AI不是万能药:卖家的“开挂”需要真本事

提示词比技术更重要:怎么让Sora“听懂”你的想法?

你以为给Sora输入“卖手机”就行?太天真了。有卖家分享经验, 同样的产品,提示词写“白色手机,金属边框,阳光下屏幕反光”,生成的视频平平无奇;但写成“极简风白色手机,冷色调金属边框,逆光拍摄时屏幕泛起蓝紫色光泽,背景是模糊的绿植”,视频质感直接拉满。提示词里的细节、情绪、场景,直接影响视频效果。

“提示词是‘翻译官’,你得把产品卖点转化成AI能理解的‘视觉语言’。”做3C配件的卖家刘洋说 他花了半个月研究Sora的提示词技巧,比如“用‘电影感镜头’代替‘普通拍摄’”“用‘慢动作突出产品细节’代替‘展示产品’”,现在他生成的视频,转化率比之前请团队做的还高20%。

合规是底线:AI内容也要遵守平台规则

不管工具多厉害,违规都是“红线”。亚马逊明确规定“产品视频必须真实展示产品”,不能用AI生成“虚假效果”。比如卖充电宝, 不能用Sora生成“手机电量从1%到100%只需要10秒”的视频,主要原因是这和实际使用效果不符。TikTok也对AI内容有要求, 如果视频里的人物、场景是AI生成的,必须标注“AI合成”,否则可能被下架。

有卖家主要原因是没注意这点栽了跟头。2024年3月初, 有卖家用Sora生成“护肤品涂抹后皮肤瞬间细腻”的视频,后来啊被买家投诉“虚假宣传”,亚马逊不仅下架了产品,还暂停了店铺销售权限。“AI是工具,但‘真实’才是跨境电商的命根子。”一位做了5年亚马逊的资深卖家说。

未来已来:不会用AI的卖家,会被淘汰吗?

雨果跨境的调研显示, 截至2023年12月,72%的卖家已经用过AI工具辅助运营,45%的人每天用ChatGPT写邮件、优化Listing。现在Sora来了这个数字肯定会继续涨。有行业分析师预测, 2024年底,90%的跨境电商卖家都会用AI工具制作视频,就像现在人人都用PS一样。

但“会用”不代表“依赖”。就像有人用PS做设计,有人只用来P图;有人用Sora做精品视频,有人只批量生产“模板化”内容。到头来的差距,还是在于“创意”和“细节”。AI能帮你把视频从“0分”做到“60分”, 但要从“60分”到“90分”,还得靠你对产品的理解、对用户的洞察、对市场的把握。

所以“卖家集体开挂了吗?”答案是:部分人已经“开挂”了但更多人还在摸索。AI不是“万能钥匙”,而是“加速器”。会用它的人,能省下时间做更重要的事;不会用它的人,可能会被甩在后面。但不管工具怎么变,跨境电商的本质——“卖好产品,服务好用户”——永远不会变。毕竟买家要的不是“AI视频”,而是“能解决我问题的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