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如何助力一个品牌从小透明逆袭成为顶流

从无人问津到全网刷屏:TikTok上的品牌逆袭密码

谁能想到, 一个在韩国本土都算不上大牌的美妆品牌,能靠一条短视频在美国市场炸出天际?Chosun Beauty的故事,简直是个现实版的“草根逆袭记”。2020年之前, 这家主打天然成分的韩国品牌在美国市场几乎透明,全年销售额只有1亿韩元,折合人民币不到54万。可当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美国TikTok红人在视频中随手分享了他们的“清米防晒霜”后事情彻底失控了。

这操作,连品牌创始人自己做梦都可能没敢想。

从小透明逆袭成顶流,这一品牌被TikTok带飞
从小透明逆袭成顶流,这一品牌被TikTok带飞

那条视频像长了翅膀, 24小时内播放量破千万,带动“tiktok mademebuyit”话题冲到30亿次浏览,更离谱的是数据显示89%的TikTok用户看完视频就直奔电商平台下单,连亚马逊黑五防晒品类销量都被它硬生生抢走了第一。去年财报出来销售额直接飙到2000亿韩元——三年时间,翻了近2000倍。

美妆只是开始:不同行业的TikTok逆袭样本

别以为美妆品牌是TikTok的独宠, 服装、食品、甚至小众手工艺品都在这个平台上上演过“麻雀变凤凰”的戏码。比如深圳的服装品牌Aelfric Eden, 2022年之前还只是在深圳东门小批量出货的小作坊,设计师老王自己都没料到,他们家那些带着复古学院风的工装衬衫,能在TikTok泰国区火成现象级。2023年TikTok Shop刚在泰国上线, 老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了店,没想到一条泰国本地博主拍摄的“工装衬衫+校服裤”穿搭视频,直接让店铺单周订单量突破5000单。

更绝的是 视频里博主随手放的“深圳设计师品牌”标签,竟然让不少泰国消费者专门去搜“中国深圳工装”,硬生生把深圳东门的小作坊推成了“时尚源头”。据跨境黑马数据显示, 2023年通过TikTok Shop出海的中国服装品牌,平均复购率比传统电商高出27%,Aelfric Eden就是那个最典型的“受益者”。

再说说食品赛道,谁能想到一款来自中国的“辣条”,能在TikTok上卖成“网红零食”?湖南的卫龙辣条, 2021年之前还在为“低端零食”的标签发愁,直到他们发现TikTok上那些“美国小孩第一次吃辣条”的反应视频。2022年卫龙联合美国本土红人拍了一条“挑战辣条配牛奶”的视频, 后来啊评论区炸了美国网友纷纷表示“这是什么神仙味道”“比薯片还上瘾”。

数据显示, 那条视频让卫龙在TikTok美国区的粉丝量3个月暴涨到200万,相关话题辣条挑战播放量超5亿次2023年卫龙海外营收直接突破10亿人民币,其中TikTok渠道占比超过40%。说真的, 这波操作把“辣条”从五毛零食变成了“潮流单品”,连老外都开始学用“Chinese spicy snack”这个词了。

不是所有品牌都能被TikTok带飞:流量背后的生死线

别急着把TikTok当成“万能药”,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复制Chosun Beauty的奇迹。深圳一家做智能手表的初创品牌, 2023年花50万请了10个中腰部红人拍视频,后来啊播放量是上去了转化率却惨不忍睹——100万播放量才带来200单,退货率高达35%。问题出在哪?手表本身续航只有12小时红人视频里吹嘘“一周不用充电”,后来啊收到货的消费者直接骂“虚假宣传”。

说到底,流量是火种,产品才是燃料。没有过硬的质量,就算TikTok给你推到首页,消费者用脚投票也能让你秒变“昙花一现”。据跨境电商平台Shopify的数据显示, 2023年通过TikTok引流但30天内复购率低于10%的品牌,占比高达62%,这说明什么?光靠短视频“种草”没用,产品得能“种树”才行。

内容为王:TikTok上“出圈”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有些视频能爆,有些石沉大海?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人性痛点”。Glow Recipe的西瓜面霜能火, 不是主要原因是它成分多牛,而是红人拍出了“熬夜后烂脸,涂它第二天回春”的真实对比。那些上脸前泛红、脱皮,上脸后水光肌的镜头,比任何文案都管用。更绝的是 他们鼓励用户自己拍“西瓜面霜挑战”,用同一款产品拍不同肤质的效果,这种“UGC+真实感”的组合拳,让品牌在TikTok上形成了“自来水”效应。数据显示,Glow Recipe在TikTok上70%的流量来自用户自发合拍,而不是官方广告。这说明什么?Z世代早就对硬广免疫了他们更相信“真实的人”而不是“精美的广告”。

还有个反例值得警惕:某国内快时尚品牌2023年在TikTok上花了200万拍“国风设计”视频,后来啊播放量不到50万。问题出在哪儿?视频里全是模特走秀、面料特写,连个真人出镜都没有,Z世代谁要看这种“品牌自嗨”?反观同期火起来的“中国李宁”, 他们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就靠红人拍“李卫裤配球鞋”的日常穿搭,真实又有代入感,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这告诉我们:在TikTok上,内容比预算重要,真实比精美重要,互动比单向传播重要。

从“爆红”到“长红”:品牌如何留住TikTok的流量红利

能被TikTok推上顶流是本事,能留在顶流才是真本事。SendACake这家卖蛋糕礼盒的品牌, 2020年在TikTok上靠“收到蛋糕的反应视频”爆火,但2022年就开始掉粉——主要原因是他们一年到头都在拍“惊喜礼盒”,内容同质化严重。后来他们学聪明了 开始做“节日限定款”,比如情人节送“爱心形状+藏字纸条”的蛋糕,母亲节拍“妈妈收到蛋糕哭了”的真实故事,粉丝量又重新涨了回来。数据显示,SendACake在2023年复购率比2021年提升了35%,核心就是“持续创造新鲜感”。这说明什么?TikTok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品牌得像追女朋友一样“持续输出价值”,不能拍完视频就躺平。

私域流量:TikTok之外的“护城河”

过度依赖TikTok也有风险。2023年TikTokShop在印尼突然下架, 不少靠平台吃饭的中国品牌直接“断粮”,有的甚至一夜之间清仓倒闭。反观那些提前布局独立站的品牌, 比如Anker,他们把TikTok流量引到独立站,通过邮件营销、会员体系沉淀用户,就算平台有变动,也不影响基本盘。数据显示, 2023年通过TikTok引流到独立站的品牌,平均客单价比直接在平台销售高出28%,复购率高出22%。这告诉我们:TikTok是“流量入口”, 不是“终点站”,品牌得学会把“公域流量”变成“私域用户”,才能睡得安稳。

未来已来:TikTok营销的下一波红利在哪

TikTok的算法一直在变,但“人性需求”不变。2024年,AR试妆、虚拟偶像、AI生成内容正在成为新风口。比如美妆品牌Perfect Diary就试过用AI生成“千人千面”的试妆视频, 用户上传自拍就能看到自己涂口红的实时效果,这种互动性让他们的TikTok账号粉丝量3个月暴涨500万。还有服装品牌Shein, 他们用AI预测流行趋势,提前一个月把TikTok上火的“辣妹风”设计上架,后来啊新品上架即售罄。这说明什么?未来的TikTok营销, 得靠“技术+内容”双轮驱动,谁能更快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会,谁就能成为下一个逆袭者。

说到底,TikTok上的品牌逆袭,从来不是偶然。它需要产品够硬、内容够真、策略够活,还得有点“赌一把”的勇气。就像Chosun Beauty的老总说的:“我们只是把产品做好了然后碰巧遇到了懂它的观众。” 但这句话背后是无数个深夜优化产品的夜晚,是上百条视频的反复测试,是对Z世代需求的精准把握。逆袭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准备撞上了机会。下一个被TikTok带飞的品牌,或许正在某个小作坊里打磨着那个能让消费者“一眼心动”的产品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