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社交电商潜力爆发,年轻人为何纷纷爱上TikTok购物
泰国年轻人购物车里的秘密
泰国贸易政策与战略办公室最近搞了个调查,问了4699名线上消费者一个问题:你们到底喜欢在哪儿购物?后来啊挺有意思,20岁以下和20-29岁的年轻人,几乎把TikTok当成了首选购物平台。这群人下单频率高得吓人, 但奇怪的是他们很少买那些动辄上万泰铢的贵价品,反而更爱在刷视频时顺手下单几十块钱的小玩意儿。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 eMarketer的数据早就戳破了真相:泰国TikTok用户渗透率高达49.3%,全球第一,相当于每两个泰国人里就有一个刷TikTok。你敢信?美国用户数虽然多, 但渗透率才28.3%,泰国年轻人对TikTok的痴迷程度,直接把社交电商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刷视频到下单:泰国年轻人的“娱乐化购物”
说真的,泰国年轻人的购物逻辑跟咱们这代人不太一样。我们买东西得打开淘宝、京东,搜关键词、比价格、看评论,一套流程走下来半小时起步。他们倒好, 抱着手机刷TikTok,刷着刷着看到一个美妆博主用新品画了脏脏妆,觉得“哎这个颜色挺适合我”,手指一点就下单了全程可能连产品详情页都没点开过。这种“娱乐化购物”不是偶然 TPSO的调查里提到,超过70%的年轻消费者觉得“在TikTok购物像看短视频一样有趣”。

对他们购物不是任务,而是刷视频时的“彩蛋”。有个在曼谷读大学的女生告诉我, 她上周在TikTok上刷到一个猫咪玩具的短视频,觉得猫咪演得太可爱了直接下单买了后来啊收到货发现玩具比想象中小很多,但她笑着说“没事,就当给猫主子买个开心了”。你看,这种消费决策,哪有什么理性分析,纯粹是情绪驱动。
这种情绪驱动的背后是TikTok的内容算法在“推波助澜”。你刷什么内容,它就给你推什么今天看美妆,明天就全是口红测评,后天可能变成零食试吃。算法比你闺蜜还懂你,知道你想看什么、想买什么。有个泰国本土的美妆品牌老板跟我说 他们去年试过在TikTok上投流,找了10个粉丝量不大的素人博主拍“日常化妆vlog”,内容就是博主边化妆边吐槽工作累,后来啊视频火了带动店铺销量涨了3倍。他说:“我们根本没怎么强调产品多好用,就是让大家觉得‘这个博主跟我好像’,她用的东西我也想试试。” 这就是TikTok的魔力, 它把购物变成了一种社交认同,买的不是产品,是一种“我和博主是同类人”的感觉。
TikTok的流量密码:不止是短视频
TikTok在泰国能火,光靠短视频肯定不够。它的“内容+电商”组合拳打得太狠了。2022年大促期间, 官方数据显示80%的TikTok泰国用户在TikTok Shop上买过东西,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0个刷TikTok的泰国人里8个直接在平台里完成了购物。更夸张的是直播带货的GMV在过去8个月里增长了500%以上,这增速比泰国股市涨得还猛。有个做跨境卖家的朋友跟我说 他去年8月份开始在TikTok泰国站做直播,本来想着试试水,后来啊第一场直播就卖了2000多单,把库存直接清空了。他当时都懵了:“我一句泰语都不会,就靠翻译软件跟观众聊天怎么卖得这么好?”
算法比闺蜜还懂你?泰国用户的个性化推荐
TikTok的算法到底有多“懂”泰国年轻人?举个例子,有个曼谷的大学生叫Aom,她平时喜欢看泰剧、吃甜品、追明星。某天她刷到一个泰剧演员的直播, 演员在直播里吃了家网红芒果糯米饭,Aom觉得看起来好好吃,顺手就点了链接下单。后来啊接下来一周, 她的TikTok首页全是“芒果糯米饭测评”、“曼谷必吃甜品”这类内容,连带着推送的短视频也都是美食博主在做甜品。
更绝的是 算法还给她推了卖芒果糯米饭店铺的直播,她进去一看,主播居然是那个泰剧演员的粉丝,两个人在直播间里聊起了偶像,Aom当场又买了三份糯米饭送给室友。她说:“我都没意识到自己买了这么多,就是觉得‘啊,这个主播跟我喜欢同一个明星,她推荐的一定好吃’。” 这种基于兴趣的个性化推荐, 把“种草”和“拔草”的间隙压缩到了极致,用户可能刚刷到视频,下一秒就下单了根本没时间犹豫。
除了算法,TikTok的“粉丝经济”玩得也很溜。有个泰国本土的美妆店铺, 从去年开始坚持每天晚上8点直播,连续播了5个月,粉丝数量直接从1万涨到了4万多,最高一天涨了7200个粉丝。老板娘说:“刚开始没人看, 我们就自己演,比如假装跟观众吵架,或者直播涂脸涂成大花猫,没想到观众居然爱看。” 后来粉丝多了 老板娘开始在直播间发福利,比如“关注我+评论‘想要’,抽3个人送口红”,每次直播都能带来几百单销量。这种“陪伴式”的直播,让观众觉得“这个老板娘像我的朋友”,买东西自然更放心。你看, TikTok的流量密码,从来不是靠砸钱投广告,而是靠内容留住人,靠互动粘住人,再说说把“粉丝”变成“顾客”。
竞争白热化:Shopee们能守住阵地吗?
TikTok在泰国社交电商里一家独大?那倒也不是。Shopee这些老玩家也不是吃素的。去年9.9超级大促期间, Shopee泰国站通过深挖直播潜力,日均订单量较日常水平劲增36倍,这数据比TikTok Shop的增速还吓人。你可能会问,Shopee不是传统电商平台吗?怎么也玩起直播了?其实啊,Shopee在泰国深耕了这么多年,早就摸透了年轻人的喜好。
他们搞“直播+游戏”的组合, 比如主播边卖东西边跟观众玩“你画我猜”,答对了就给优惠券;还有“明星直播”,请泰国当红偶像来站台,一场直播能吸引上百万观众。有个在Shopee做运营的人跟我说:“年轻人不仅要购物, 还要‘好玩’,Shopee就是要把购物变成一场游戏。
但问题来了Shopee的直播跟TikTok比,到底差在哪儿?答案可能在于“内容基因”。TikTok从诞生起就是内容平台, 用户刷习惯了短视频,对内容的接受度更高;而Shopee是电商平台,用户打开它就是来买东西的,突然看直播,总觉得“有点刻意”。有个泰国年轻人跟我说 他平时在Shopee买东西,都是直接搜关键词,看评价,下单走人,很少看直播;但在TikTok上,刷着刷着就进直播间了买了东西也不觉得是“购物”,像是“顺便”买的。这种“顺便”的心态,恰恰是TikTok最厉害的地方——它把购物从“目的”变成了“过程”。
本土玩家的反击:泰国品牌的“TikTok式生存”
面对TikTok的强势崛起,泰国本土品牌也没闲着。有个做了20年零食的本土品牌,以前一直靠线下超市卖货,这两年销量越来越差,老板急得团团转。后来他们试着在TikTok上开账号, 拍短视频展示零食的制作过程,比如“我们家的榴莲干都是用新鲜榴莲现做的”、“工人师傅手工挑选每一颗芒果干”。没想到视频火了一条视频点赞量破了10万,店铺销量直接翻了5倍。老板现在天天跟着团队拍视频, 还说:“以前觉得做电商是年轻人的事,现在发现,不跟年轻人玩,真要被淘汰了。”
本土品牌的优势在于“懂泰国人”。比如他们知道泰国人喜欢吃甜,所以做的零食不会太腻;知道泰国人喜欢“可爱”,所以包装设计全是卡通图案。有个本土服装品牌, 在TikTok上卖的是改良版泰服,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加入了现代设计,价格比国际大牌便宜一半,后来啊销量比预期高了3倍。品牌老板说:“我们不做‘潮牌’,就做‘泰牌’,让年轻人觉得‘穿这个衣服,我就是泰国人’。” 这种本土化的情感连接,是跨境卖家很难复制的。TikTok给了本土品牌一个机会,让他们不用靠砸钱打广告,就能通过内容触达年轻人。
税务风暴下的变数:TikTok的泰国难题
虽然TikTok在泰国混得风生水起,但麻烦也不少。最大的麻烦就是税务政策。今年年初,泰国税务局突然要求所有电子平台设立“专用账户”,卖家的收入信息必须全部透明化。这招对TikTok简直是“当头一棒”。很多跨境卖家靠“低价免税”在泰国卖货, 一件衣服卖500泰铢,免税,利润能到30%;但如果收入透明了税务局一眼就能看出你卖了多少钱,税该交多少,一分钱都逃不掉。有个做服装的跨境卖家跟我说 他现在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泰国税务新闻,生怕政策又变,晚上做梦梦到税务局找他查账,吓得一身冷汗。
更糟的是 泰国财务部副部长最近透露,他们正在考虑调整低价商品免税政策,以后1000-1500泰铢的跨境商品可能要征收7%的关税。这意味着什么?一件1200泰铢的衣服,以前不用交税,现在要交84泰铢,运费、关税加起来价格比泰国本土的还贵。你说消费者还买吗?肯定不买了。这对TikTok上的跨境卖家简直是“灭顶之灾”。TikTok泰国商业营销主管Sirinit Virayasiri虽然嘴上说“我们会积极应对政策变化”, 但谁都看得出来税务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让不少卖家开始动摇了。
合规是底线:TikTok的“本地化求生”
面对税务风暴,TikTok也不是没动作。他们最近悄悄在泰国成立了本地合规团队,专门跟税务局、海关打交道,帮卖家处理税务问题。还有消息说 TikTok正在考虑跟泰国本土的物流公司合作,建海外仓,这样跨境商品就能在泰国本地发货,不用再走国际快递,既能缩短物流时间,又能享受本土商品的免税政策。泰国电子商务协会会长Thanawat Malabuppha对此评价说:“TikTok要想在泰国长期发展, 必须‘本土化’,不光是内容本土化,运营、合规都要本土化。”
但本土化哪有那么容易?TikTok的核心优势是“全球统一的内容算法”,一旦为了适应泰国市场调整算法,可能就会影响用户体验。有个TikTok的员工私下跟我说:“我们每天都在纠结,是要坚持全球统一,还是为泰国市场‘开小灶’。” 这种两难,很多跨国企业都遇到过。TikTok现在就像走钢丝,左边是政策风险,右边是用户体验,稍微走偏一点,就可能摔下去。不过话说回来市场本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TikTok要做的,就是在风险中找到平衡,在合规中保持增长。
未来已来:社交电商3.0的泰国样本
从文本到图片, 从图片到视频,社交电商的迭代速度比想象中快得多。以前我们逛淘宝看图文详情,后来刷抖音看短视频,现在在TikTok上边刷直播边下单。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形式升级”,而是“商业模式的重构”。泰国作为TikTok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正在成为社交电商3.0的“试验田”。TikTok泰国商业营销主管Sirinit Virayasiri说过:“内容+视频电商是下一个风口,预计到2025年整个亚太地区的社交电商规模价值将达到1万亿。” 这可不是吹牛,泰国市场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社交电商3.0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 它有几个特点:一是“内容即购物”,用户刷视频的时候就能直接下单,不用跳转平台;二是“算法即导购”,比你自己还懂你要什么;三是“粉丝即顾客”,主播和观众建立情感连接,买东西像“支持朋友”。泰国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 他们觉得“在TikTok买东西很自然”,不像在传统电商平台上,总觉得“我要花钱了”。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正在重塑整个电商行业。
入局趁早:跨境卖家的“泰国机会”
对跨境卖家 泰国社交电商的红利期还没结束,但窗口期确实不长。TikTok泰国用户已经超过4000万, 渗透率全球第一,这意味着“流量红利”正在逐渐减少,但“内容红利”才刚刚开始。现在入局,还能靠优质内容抓住一批早期用户;等再过两年,内容同质化严重了想突围就难了。有个做3C产品的跨境卖家跟我说 他去年6月进入泰国市场,专门拍“手机测评+搞笑剧情”的短视频,一条视频带了5个产品链接,后来啊一天卖了300多部手机,成本才几百块,利润率高达40%。他说:“早入局的人吃肉,晚入局的人可能连汤都喝不到了。”
但入局不是盲目冲进去,得讲究策略。先说说 内容一定要“本土化”,别把中国那套照搬过来泰国人喜欢什么、关心什么你得搞清楚;接下来别只盯着“低价”,泰国年轻人虽然爱买便宜货,但更爱“有特色”的东西,比如本土元素、设计感强的产品;再说说一定要重视“合规”,税务政策、平台规则,样样都不能马虎。有个卖家主要原因是不懂泰国税务政策,被税务局罚了20万泰铢,直接亏光了所有利润。所以说泰国市场机会多,但坑也不少,想进去淘金,得先学会“避坑”。
泰国社交电商的故事,才刚刚开始。TikTok的崛起不是偶然它踩准了年轻人的消费脉搏,抓住了内容电商的风口。但市场永远在变, 今天的优势可能明天的劣势,TikTok能不能在泰国持续领跑,不光要看它的内容能力,更要看它能不能应对政策变化、能不能保持用户体验。对跨境卖家泰国是一片蓝海,但这片蓝海里既有大鱼,也有暗礁,想游过去,得有本事,也得有运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