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哪家3C企业年营收超13亿,正准备敲创业板大门呢
品胜电子再战创业板:深圳3C配件老炮的13亿营收与上市野心
深圳的3C企业圈最近又热闹起来了这次的主角是品胜电子。这家做了快二十年手机配件的老厂,突然更新了招股书,摆明了要再闯创业板。有意思的是早在2023年7月,它就递过材料,后来啊9月主要原因是财务资料更新不了上市计划直接搁浅。时隔大半年, 卷土重来的品胜,手里攥着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超13亿的营收,却顶着“涨营不涨利”的质疑声。这笔账,到底该怎么算?
从中止到重启:品胜的IPO之路像坐过山车
2023年7月, 品胜电子向深交所提交了招股书,那时候市场还挺看好。毕竟3C配件赛道里能年营收稳稳站上13亿的企业不多,特别是在深圳这种电子企业扎堆的地方。好景不长,当年9月28日深交所突然披露,品胜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上市。当时不少行业分析师猜测,是不是存货周转或者净利润数据出了问题?毕竟3C产品更新快,库存积压可是个老大难。

直到2024年初, 品胜带着修订后的招股书重新杀回来这次学聪明了把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也补上了——营收6.74亿,净利润4580万。表面看,数据挺亮眼,但细究就会发现,这增长速度有点“虚胖”。2021年营收13.5亿, 2022年13.2亿,2023年上半年6.74亿,折算成年也就13.48亿,基本原地踏步。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玩法, 在资本市场早不吃香了尤其现在创业板注册制下投资者更看企业的“造血能力”,而不是单纯卖货。
13亿营收背后:利润缩水7%, 品胜的“增收陷阱”
翻品胜的财务报表,最扎眼的就是毛利率。2020年还有35.8%,到2023年上半年直接掉到28.71%,三年多降了7个百分点。什么概念?卖100块货,以前能赚35.8块,现在只能赚28.7块。这中间差的钱,全被成本吃掉了。3C配件的利润本就薄,像充电器、数据线这种“标品”,竞争一激烈,价格战打得比菜市场还凶。品胜线上有安克、绿联这些对手盯着,线下还要应付杂牌军的低价冲击,两头夹击下利润空间被越挤越小。
更麻烦的是净利润。2020年还能赚1.1亿,2022年直接降到9714万,较2015年还跌了10.19%。2023年上半年虽然赚了4580万,但按这个速度,全年也就9000万出头,根本没回到巅峰时期。有人说是不是研发投入太大了?但查招股书发现,研发费用率常年维持在2%左右,比行业头部企业低了整整一半。那钱去哪了?大概率是砸进了营销和渠道。线上直播、KOL带货,线下门店扩张,这些烧钱的事儿品胜一样没落下可效果呢?粉丝是涨了但转化率上不去,投入产出比低得可怜。
安克已上市,绿联在排队,品胜的“第三把交椅”坐得稳吗?
3C配件圈这几年资本动作频繁。安克创新2020年就登陆创业板, 现在市值快300亿了;绿联科技2023年也提交了招股书,正在等“敲钟”。比一比的话,品胜的步伐慢了半拍。有意思的是这三家企业都来自深圳,但打法完全不一样。安克走的是“品牌出海”路线, 亚马逊上卖得风生水起,海外营收占比超过80%;绿联主打“高性价比+年轻化”,产品设计感强,线下渠道铺得广;品胜呢?早年靠“万能充”打开市场,现在产品线倒是全,移动电源、充电器、耳机样样有,但没啥特别能打的爆款。
行业里有个说法:3C配件的竞争,本质是供应链和渠道的竞争。安克有自家的研发中心和海外仓, 物流成本低;绿联背靠深圳华强北的供应链,反应速度快;品胜的优势是“老牌子”,线下门店全国有几千家,但现在年轻人谁还认“万能充”啊?2023年双11期间,绿联的数据线卖爆了安克的充电器霸榜,品胜的移动电源连前五都没挤进去。这种“存在感下降”的信号,资本市场可不会视而不见。
MFi认证悬剑:没拿苹果“许可证”,品胜的苹果配件怎么卖?
品胜在招股书里有个细节,让人捏把汗:公司销售适配苹果的配件,但没取得MFi认证。MFi是苹果的“Made for iPhone/iPad/iPod”认证,相当于苹果配件的“身份证”。没有这个认证,苹果随时可以告你侵权,甚至要求平台下架。品胜的解释是“部分产品通过第三方厂商认证”, 但苹果官方可不管这个,2022年就有个深圳企业主要原因是卖无认证数据线,被苹果索赔了2000万。
更麻烦的是苹果用户对配件的“认证执念”特别强。在京东、天猫上随便搜苹果充电器,销量高的全是带MFi标志的,品胜的苹果配件销量占比不到10%。想靠苹果配件打开高端市场?没MFi认证,门都没有。可申请MFi认证有多难?不仅要交年费,还要接受苹果的严格审查,供应链得重新调整,成本至少增加20%。品胜现在利润本就薄,这笔钱愿不愿投,投了能不能赚回来都是未知数。
1.56亿存货压顶:品胜的仓库里堆着多少“过气”配件?
3C配件行业最怕什么?库存积压。品胜的存货问题比想象中严重。2023年上半年,公司计提了1249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还有1.56亿。什么概念?相当于半年的净利润全砸进去了。这些存货里有多少是卖不动的老款充电器?有多少是已经停产的数据线?没人说得清。
2021年,品胜的存货周转天数是120天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35天。行业平均是90天左右,品胜比别人慢了将近一半。更麻烦的是3C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现在一个充电器最多卖一年,新品一出来旧款就得打折清仓。品胜的产品线太杂, 从几十块的充电器到上千块的无线充,什么都有,后来啊就是“样样通,样样松”,爆款没几个,库存倒是一大堆。这种“重库存”模式,在资本市场可是大忌,万一哪款产品滞销,直接拖垮利润。
创业板注册制下:品胜的“合格性”到底够不够?
2020年创业板改革,注册制下上市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性”和“创新性”。安克创新能上市, 是主要原因是海外营收增长快,研发投入高;绿联科技能过会,是主要原因是年轻用户占比高,品牌溢价能力强。反观品胜,营收三年没涨,利润在跌,研发投入低,产品又没亮点,凭什么让投资者相信它有“成长性”?
深交所的上市审核里 有一条“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的要求,品胜是满足了但“净利润持续增长”才是关键。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4580万,按这个趋势全年也就9000万,比2020年还少了2000万。这样的业绩,怎么支撑上市后的估值?更别说创业板里已经有安克这样的3C龙头,品胜进去,能分到多少关注?资本市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投资者更愿意给“确定性”,而不是“不确定性”。
上市是“救命稻草”还是“加速器”?品胜的赌局
品胜为什么急着上市?招股书里写得明明白白:要募资5.8亿,扩充电容充电器、智能配件生产线,还要升级研发中心。说白了就是缺钱。现在的3C配件市场, 单靠“卖货”已经不行了得往“智能化”“场景化”转型,比如带快充的充电器、带健康监测的耳机,这些都需要研发投入。品胜自己没钱,只能靠上市“补血”。
但上市是双刃剑。成功了能拿到钱,提升品牌影响力;失败了不仅上市梦碎,还可能主要原因是“闯关失败”影响市场信心。2023年9月中止上市时品胜的股价肯定跌了不少,这次再战,能不能撑住压力?更关键的是就算上市了募资的钱能不能用在刀刃上?如果继续搞“大而全”的产品线, 库存问题只会更严重;如果真投研发,能不能做出像安克的氮化镓充电器那样的爆款?这都是未知数。
深圳的3C企业从来不缺野心,但缺的是“耐心”。品胜电子从2003年成立到现撑过了智能机普及期,却在“智能化”转型的关口掉队了。这次闯关创业板,是它再说说的“豪赌”。赌赢了或许能重回行业头部;赌输了可能就沦为“陪跑者”。至于后来啊如何,只能交给时间和市场来检验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个“不进则退”的行业里慢一步,就可能被甩开十万八千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