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opee销售平台HEB在东南亚加速本土化

印尼高端时装市场的“新玩家”来了

2025年1月, 雅加达的时尚圈突然热闹起来——Shopee旗下高端品牌平台HEB悄然上线,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却悄悄在印尼社交媒体刷屏。打开APP, 专属页面里的设计感时装、360度旋转查看的细节图、限时闪购的独家折扣,和普通Shopee页面完全是两个画风。你猜怎么着?这可不是普通的“升级版”,Shopee这是动了真格,要在东南亚高端本土化市场啃下一块硬骨头。

说实在的,HEB的落地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印尼政府最近两年对本土制造业的“偏心”肉眼可见:先是出台TKDN政策, 给本土化程度高的企业采购优先级,后是直接禁售100美元以下跨境商品,把低价竞争的路堵得死死的。大环境逼着平台必须站队本土,Shopee的选择很明确——不玩低价,玩高端,玩本土设计师。施行董事Christin Djuarto在一次内部会上说过:“HEB要的不是‘印尼制造’的标签,是‘印尼设计’的灵魂。”这话听着挺玄乎,但细想确实有道理。东南亚消费者早就不满足于“中国制造”的平价商品,他们想要的是能代表自己文化、讲述自己故事的品牌。HEB的专属页面里那些用蜡染工艺设计的连衣裙、用巴厘岛植物染色的配饰,不就是冲这个来的?

加速推进本土化,Shopee销售平台HEB上线东南亚
加速推进本土化,Shopee销售平台HEB上线东南亚

被“逼”出来的本土化野心

可别把印尼政府的政策当成“善意提醒”,这简直就是“倒逼式改革”的典型案例。2024年中, 印尼突然宣布禁售100美元以下跨境商品,消息一出,不少依赖低价货的跨境卖家连夜哭晕谷歌和淡马锡的报告说了2025年东南亚电商规模要冲到1530亿美元,但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他们要质量,要设计,要“这是我们的东西”。

Shopee明摆着嗅到了这个变化。两年前, 他们就在印尼推了Export UMKM Campus计划,专门给中小微卖家搞培训,教怎么写产品描述、怎么拍图、怎么搞海外营销。当时不少人嘀咕:“这玩意儿能成吗?”后来啊到2025年初, 数据打脸了——60位印尼顶级设计师通过这个计划,把产品卖到了514个城市和地区,连苏拉威西岛偏远的乡村都能下单。话说回来本土化真就那么容易?未必。有行业老炮就私下吐槽:“政策是东风,但船自己得结实。有些本土品牌设计是不错,供应链一塌糊涂,订单来了三天交不了货,你说消费者下次还信吗?”这话糙理不糙,HEB要做的,不只是给本土品牌“站台”,得真帮他们把短板补上。

从“卖货”到“造星”:HEB的本土设计师扶持计划

HEB的“野心”藏在细节里。普通Shopee卖家上传产品, 填个标题、传几张图就行;HEB的设计师入驻,得先过“三关”——品牌注册证、知识产权证明、过往市场口碑。Christin Djuarto的原话是:“我们不缺卖货的,缺的是能让人记住的设计师。”这门槛看着高,但效果立竿见影。2025年2月, 雅加达新锐设计师品牌“Rumah Kain”入驻HEB后月订单量直接冲上12000单,比之前翻了三倍。秘诀是什么?HEB给他们做了专属页面 360度产品视图让顾客能看清每一针一线,还搞了“设计师直播日”,让Rumah Kain的主理人在线讲解设计灵感。

更狠的是Shopee还帮这些设计师对接国际资源。2025年3月, HEB联合印尼时尚协会,把5位本土设计师送到了巴黎时装周后台,让他们看看什么叫“顶级供应链”。你说这招绝不绝?本土设计师不仅在国内卖得好,还开始往国际市场冲了。Handhika jahja, 这位Shopee印尼负责人,在一次采访里眼睛发亮:“我们的目标是让印尼成为下一个‘东南亚时尚之都’。”这话听着像画饼, 但看看数据——HEB上线三个月,印尼本土设计师品牌复购率达到了35%,比普通平台高出20个百分点。消费者买的不只是衣服,是“支持本土”的情绪价值。

本土高端品牌的“成长烦恼”

但别光顾着夸,本土品牌的“坑”也不少。拿美妆品类HEBE BEAUTY是个典型例子。这个主打“印尼天然成分”的品牌, 2024年在Shopee普通店卖得不错,2025年想冲高端,入驻了HEB,后来啊发现“水土不服”。供应链还是中国的, 从生产到海运要45天东南亚消费者等不了;想搞本地化生产,印尼的化妆品工厂又达不到GMP标准,成本直接翻倍。品牌负责人在接受《美妆网》采访时苦笑:“我们想给HEB的顾客提供‘新鲜’的产品, 但供应链跟不上,再说说只能‘望单兴叹’。”

这问题不是个例。东南亚本土品牌普遍面临“两头难”——设计有特色,供应链跟不上;供应链想本土化,成本和质量又控制不好。Shopee也不是没看到这点, 2025年Q2,他们悄悄在印尼雅加达建了第一个本土设计师供应链中心,提供打样、小批量生产、仓储一条龙服务。据说已经有15个品牌用上了平均生产周期从30天压缩到10天。你瞧,本土化不是喊口号,得真金白银砸进去解决问题。

数据说话:50%本土卖家为何“死心塌地”选Shopee

2025年Q1,Shopee印尼站放了个大招:50%的本土卖家把他们列为“首选销售平台”。这个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普通卖家入驻Shopee, 佣金大概5%-8%;HEB的本土设计师,佣金能谈到3%,还不用承担平台推广费——相当于Shopee直接给本土品牌“让利”。更诱人的是流量倾斜。HEB专属页面在APP首页有入口,每周还有“本土设计师推荐”专题,曝光量是普通卖家的3倍。

雅加达的中小卖家Siti就是个例子。她做手工巴迪克围巾, 2024年在三个平台开店,Shopee的订单量占比不到20%;2025年把重心放到HEB,订单量直接干到了总量的60%。“不是别的平台不好,是Shopee更懂我们。”Siti说“他们帮我们把围巾的故事讲好,连客服都用印尼语,顾客问得细,答得也明白。”当然也有平台不服气。Lazada最近也在推本土化策略, 搞了个“东南亚盟设计师联盟”,但效果一般——流量没给够,佣金也没降,说白了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反观Shopee,从培训到流量到供应链,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本土卖家自然用脚投票。

本土化不是“万能药”,这些坑得避开

但话说回来本土化真就稳赢?未必。有跨境电商分析师就指出:“过度依赖本土化,可能会让平台失去‘国际视野’。”举个例子,东南亚消费者现在喜欢“韩系美妆”,但本土品牌做不了完全靠本土化,反而会错失市场。还有政策风险,印尼2024年禁了100美元以下跨境商品,2025年会不会把门槛提到200美元?谁也说不准。

对卖家本土化也不是“上了船就平安”。有卖家抱怨:“为了本土化,我把供应链搬到越南,后来啊成本涨了30%,订单量只增了10%,算下来亏了。”所以 策略很重要——可以先小范围试水,找本土代工厂合作,等订单稳定了再建厂;物流方面可以先用第三方仓,慢慢过渡到自建仓;政策方面得有专人盯着,随时调整策略。毕竟东南亚市场变化太快,今天的风向,明天可能就变了。

未来战局:HEB能否扛起东南亚高端本土化大旗

2025年下半年,HEB的计划是把“战火”烧到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两个国家和印尼情况类似:本土设计有潜力,但缺乏高端平台。Shopee的算盘打得精:先在印尼打样板,再复制到整个东南亚。但挑战也不小。马来西亚本土品牌“Dian Pelangi”在东南亚很有名,他们会不会独家入驻HEB?还是选择自己建站?这得打个问号。还有国际品牌的竞争, 像Zara、H&M这些快时尚巨头,早就盯上了东南亚高端市场,HEB拿什么跟人家拼?

不过Shopee也不是没底牌。他们手里有2亿用户,有成熟的电商运营经验,还有和各国政府的良好关系。2025年4月, Shopee和泰国商务部签了合作协议,共同扶持本土中小企业,这无疑给HEB进入泰国市场铺了路。未来战局怎么打?拼供应链、拼设计、拼对本土文化的理解,HEB的路还很长,但至少,它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再说说说句实在的:东南亚本土化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对Shopee HEB是他们的“高端试验田”;对本土卖家这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对消费者他们终于能在网上买到“有故事”的本土好东西了。这场本土化大战,没有输家,只有谁能更快抓住机会。毕竟市场不等人,你慢一步,可能就永远追不上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