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菲律宾信息通信部为何不反对对TikTok实施禁令

信息通信部的“不反对”藏着什么小心思

5月28日菲律宾时报曝了个大料,信息和通信部压根不想支持全面禁TikTok的提议。你说奇怪不奇怪, 隔壁美国嚷着禁了快两年,印度早在2020年就一刀切,连越南都盯着TikTok Shop虎视眈眈,菲律宾咋就与众不同?副部长Jeffrey Ian Dy在简报会上直接挑明:我们宁愿盯着所有社交媒体和网站使劲管,也不搞“一刀切”禁令呃。这话听着像放软话,细品全是算盘——监管比禁止更能抓权啊。

从“一刀切”到“精细监管”:DICT的算盘

DICT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想把社交媒体的监管权攥在自己手里。他们明确说了 所有OTT和社交平台必须乖乖听话,隐私规则、网络平安规则、计算机平安规则,一条都不能少。你想啊,要是直接禁了TikTok,这监管权不就落空了?留着平台,既能盯着数据流动,又能让企业低头配合,何乐而不为?去年10月他们就找过TikTok的茬, 嫌没屏蔽违法内容,这回不反对禁令,说不定是想拿“不反对”当筹码,逼TikTok交出更多数据管理权限。政治老狐狸的套路,往往藏在“不反对”三个字里。

菲律宾信息和通信部不支持TikTok禁令
菲律宾信息和通信部不支持TikTok禁令

80%菲律宾人离不开的TikTok,凭什么让政府犹豫

DICT为啥这么淡定?先看看TikTok在菲律宾的分量有多大。Meltwater2024年报告甩出硬数据:菲律宾网民8698万,平均每人每月刷TikTok40小时46分钟——这什么概念?比你睡醒的时间还长。使用率80%,仅次于Facebook和Messenger,稳坐社交APP前三。你说政府敢随便碰一个80%国民都在用的东西?这不是找不痛快吗。

40小时46分钟:刷出来的全民依赖

40小时46分钟, 不是冰冷的数字,是菲律宾人的日常生活节奏。早上起床刷个早餐教程, 午休看段搞笑段子,睡前刷会儿商品推荐,TikTok早就不是娱乐软件,是生活基础设施。2023年7月到9月的调查里 菲律宾人平均每天花在TikTok上的时间超过1小时比刷新闻、看视频的时间加起来还多。你让政府禁了这个,等于让几千万菲律宾人突然断网,民意反弹不得把总统府给淹了?杜特尔特政府早就表态不打算限制任何网站或线上服务, 总统发言人哈里·罗克更直接:“我自己都在用TikTok,凭啥禁?”这话说的,比老百姓还理直气壮。

200万家小店:TikTok Shop的菲律宾生意经

如果说用户数据是软肋,那经济影响就是硬骨头。菲律宾星报5月28日曝了个猛料:TikTok Shop已经把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拽上了数字快车道。从北吕宋的竹编工艺品, 到棉兰老岛的电子产品,这些平时连电商门槛都摸不着的小老板,靠TikTok直播卖货,愣是把生意做到了各省的犄角旮旯。你猜怎么着?2023年双11期间, 菲律宾TikTok Shop的中小商家订单量同比增长230%,有些卖手工编织包的店家,单月销售额直接突破500万比索。要是这时候禁了TikTok,这200万家的生计往哪放?菲律宾经济本来就被疫情折腾得够呛,再禁个电商平台,不是雪上加霜吗?DICT能算不清这笔账?

政治选票的战场:TikTok如何搅动菲律宾政局

你以为政府不反对禁令只是主要原因是用户多、经济好?格局小了。TikTok要么对那段历史没印象。TikTok的算法多厉害?几天就能把一段“马科斯家族为国家做过贡献”的短视频推到几百万播放量, 配上洗脑音乐和炫酷特效,年轻人刷着刷着就信了。调查公司Pulse Asia的数据更扎心:72%的18-24岁登记选民投了小马科斯。你说政要们敢动TikTok?这不是自断政治根基吗?

小马科斯的“TikTok助攻”:年轻选民的密码

2022年大选期间,小马科斯的团队玩明白了TikTok。他们没搞那些长篇大论的政策宣讲, 而是拍了几百条15秒短视频:马科斯家族的老照片配“国家需要团结”的文案,小马科斯打篮球的片段加“年轻总统活力无限”的BGM,甚至还有他女儿用TikTok挑战赛拉票。后来啊呢?小马科斯的TikTok账号粉丝冲到800万,一条竞选视频最高播放量破5000万。反观对手,还在Facebook发万字长文,年轻人看都不看就划走了。你说现在小马科斯政府会禁TikTok?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政要亲自下场:谁敢碰这块蛋糕

更绝的是菲律宾政自己就是TikTok的重度用户。内阁部长诺格拉莱斯有2万多粉丝, 他拍致敬医护人员的视频,观看量120万;马尼拉市长莫雷诺的账号经常直播逛菜市场,评论区全是“市长好亲民”。这些政要靠TikTok拉拢民心,攒政治资本,你让他们带头禁TikTok?怕是还没提案就被民众的唾沫星子淹死了。哈里·罗克那句“我自己都在用”,可不是随便说说这是向外界传递信号:政府跟TikTok是一条心的。

民众的“不配合”:禁令为何成不了气候

除了政府和政要,普通菲律宾人对禁令也是一脸“你逗我”的表情。在推特、脸书上随便搜搜,“为什么要禁TikTok?”“我的小店靠它活命呢”的评论比比皆是。有个叫玛丽亚的菲律宾小妹在TikTok上卖手工肥皂, 粉丝5万,月入10万比索,她直接怼禁令提案者:“你有本事别用手机,别用互联网啊。”这种民间的抵触情绪,让禁令根本成不了气候。

普通人的声音:我的TikTok你别管

菲律宾人早就把TikTok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用它做作业,妈妈们用它学做饭,退休老人用它找老同学。你跟他们说“TikTok有平安风险”,他们反手就甩出美国数据泄露的案例:“那你们怎么不禁Facebook?”2023年10月, 印尼主要原因是数据平安问题让TikTok暂停零售业务,后来啊菲律宾民众直接在评论区刷“我们不怕”,还晒出自己在TikTok上赚到的钱。这种“你禁你的,我刷我的”的态度,让禁令提案者成了过街老鼠。

商界的集体沉默:禁了谁买单

商界更是对禁令集体沉默。菲律宾零售商联合会2023年底做过调查, 68%的中小商家认为TikTok是“救命稻草”,要是禁了30%的小店可能直接倒闭。更别提那些靠TikTok带货的网红、物流公司、支付平台,整个数字经济链都会受冲击。商界大佬们虽然不敢公开反对, 但私下里早就给政府递话了:“动TikTok可以先问问我们的钱包答不答应。”

监管与禁令之间:菲律宾的“中间路线”走得通吗

不反对禁令,不代表放任不管。DICT的“中间路线”其实很聪明:既不把TikTok逼到墙角,又把监管权抓在手里。印尼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2023年10月, 印尼让TikTok暂停零售业务,后来啊本土电商没起来反而让新加坡的Shopee捡了便宜。菲律宾明摆着不想重蹈覆辙。

印尼的前车之鉴:暂停零售业务的教训

2023年10月, 印尼以“保护本土电商”为由,让TikTok下架所有电商功能。后来啊呢?本土电商Lazada和Tokopedia的用户增长没上去,倒是Shopee的菲律宾站点订单量暴涨了40%。菲律宾政府能不懂这个道理?禁了TikTok Shop,便宜的是谁?是隔壁越南的卖家,是新加坡的平台,可不是菲律宾的小商家。DICT副部长Dy说的“支持监管”,说白了就是“别赶走TikTok,但得听我的”。

数据平安 vs 数字经济:DICT的平衡术

数据平安确实是个问题, 但DICT的算盘是:用监管换平安,用平安换发展。他们要求TikTok在菲律宾建立数据中心, 把用户数据存在本地;规定所有平台必须配合政府调查,及时删除违法内容;甚至要求TikTok给菲律宾中小企业开绿色通道。这些条款要是全落实既能保住200万家的饭碗,又能让政府盯着数据流动,比一刀切禁令划算多了。2024年6月,DICT已经和TikTok达成初步协议,将在年底前完成本地数据中心的建设。你看,禁令?根本没必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