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追觅、科沃斯加入庭院机器人市场,出海下半场竞争激烈了吗

庭院机器人:从“小众玩具”到欧美家庭刚需, 追觅科沃斯入局搅动出海江湖

提到庭院机器人,国内消费者可能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有人买?”但在欧美独栋别墅的前院,草坪修剪机、泳池清洁器、扫雪机早就是“生活标配”。因为扫地机赛道内卷加剧,追觅、科沃斯这些头部玩家突然把目光投向了庭院——这片被低估的蓝海市场。有人欢呼“增量来了”,也有人泼冷水“巨头入局,小品牌还有活路吗?”这场关于庭院机器人的出海故事,远比想象中复杂。

从“除雪焦虑”到“草坪烦恼”, 欧美家庭的“庭院痛点”藏千亿商机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冬天一场暴雪后清晨,房主约翰总要顶着零下20度的寒风,用两小时铲清家门口的积雪。要是没及时清理,市政部门开出的罚单可能比请除雪工还贵。这不是个例——纽约市规定雪停后4到14小时内必须清扫,违者罚款最高500美元,甚至可能吃官司。这样的“除雪焦虑”,让扫雪机器人在北美中北部地区成了硬通货。

追觅、科沃斯入局,庭院机器人进入出海下半场
追觅、科沃斯入局,庭院机器人进入出海下半场

而到了春夏,烦恼又变成了草坪。美国80%的住宅是独立屋,前院草坪平均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每周割草成了雷打不动的家务,传统割草机笨重、噪音大,年轻人早就不吃这套。据美国商会2024年1月数据,专业园艺服务行业离职率高达2.5%,人工成本每年涨8%。于是能自动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的割草机器人,成了“懒人经济”的新宠。

泳池清洁更是“甜蜜的负担”。全球约3000万个私家泳池,欧美占九成,每周人工吸污耗时2小时水电费加人工每年要花2000美元。元鼎智能旗下的Aiper品牌, 就靠着一款能爬壁、自动集尘的泳池机器人,冲上亚马逊美国站Best Seller榜首,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5%。

这些场景背后是欧美庭院经济的真实需求。Statista数据显示, 2024年美国草坪和花园市场规模将达13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59%。而全球私人庭院数量约2.5亿个, 欧洲8000多万个,美国独占1亿个——这相当于每10个美国家庭就有8个需要庭院维护工具。只是过去,这些需求被传统园艺工具满足着,直到中国品牌带着智能方案杀进来。

三大细分赛道跑出“隐形冠军”, 中国品牌凭供应链弯道超车

庭院机器人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割草、清洁、除雪三大场景的解决方案。每个赛道都有玩家跑出差异化优势,而中国品牌靠的不是技术颠覆,而是把“性价比”玩出了新高度。

智能割草机:从“人工智障”到“路径规划大师”

早期的割草机器人像无头苍蝇, 经常卡在花坛里被用户戏称“人工智障”。但九号公司2024年出货量突破14万台的秘密, 藏在它的RTK厘米级定位技术里——通过卫星导航+激光雷达,能精准绘制庭院地图,规划出最省电的割草路径。追觅科技则打出了“扫拖一体”的概念, 在割草的一边收集落叶,2024年初出货量就突破10万台,直接抢了传统手推式割草机的市场。

线下渠道同样关键。Worx、 Segway这些老牌品牌靠家得宝、劳氏等建材店站稳脚跟,而中国品牌则另辟蹊径——众清科技2023年在欧洲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线割草机器人,200万美元预售额让传统巨头坐不住了。据行业数据, 2023年智能割草机市场规模62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1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8%,而中国品牌已占据全球出货量的35%。

泳池机器人:从“简单吸污”到“智能管家”

泳池机器人曾是欧美品牌的“自留地”, 德国Maytronics、美国Polaris占据高端市场。但元鼎智能用“供应链+本地化”打破了僵局:2023年亚马逊美国站泳池机器人销售额3.3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其中五个国产品牌占据TOP10三席,Aiper更是一度登顶。秘诀是把售价从传统品牌的1500美元压到800美元,一边加入APP远程控制、自动返充等实用功能。

汉阳科技则抓住了“法规漏洞”。美国多个州要求泳池必须配备清洁设备,但传统清洁机需要人工看管。汉阳的扫雪机器人靠智能避障和24小时定时清洁,在佛罗里达州卖爆,2023年拿下2亿级订单。要知道, 2022年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规模才7.6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12.5亿美元,增速6.57%,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生意。

扫雪机器人:从“季节性产品”到“全场景工具”

扫雪机器人是最“小众”的赛道, 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仅5.16亿美元,预计2029年增长到6.55亿美元。但它的“反季节”特性反而成了优势——北方用户冬天买扫雪机,夏天可能割草机、泳池机器人一起下单。汉阳科技就靠这招,把复购率做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

技术壁垒同样不低。扫雪需要应对-30℃低温、电池续航、积雪密度变化等难题。科沃斯2024年推出的扫雪机器人, 用石墨烯电池解决了低温掉电问题,单次作业面积达800平方米,比同行多30%。而追觅则把扫地机的避障技术移植过来能识别电线、石块等障碍物,在北美暴雪季预售量破5万台。

巨头入局:是“鲶鱼效应”还是“碾压式竞争”?

当追觅、科沃们带着资金、品牌和技术杀入庭院赛道,中小品牌的焦虑肉眼可见。九号公司CEO王野曾在内部会议上说:“以前割草机器人是‘草莽时代’, 现在巨头来了我们要么死,要么变得更强。”

巨头的优势太明显了。追觅在全球有3000家线下门店, 科沃斯的海外售后覆盖50个国家,新品牌要搭建这样的网络,至少得烧5年。更重要的是技术积累——科沃斯把扫地机的SLAM导航算法优化后用在割草机上, 避障成功率提升到98%,比行业平均高15个百分点。2024年618期间, 科沃斯庭院机器人在京东国际销量同比增长210%,直接把中小品牌的份额挤掉了12%。

但巨头也有“水土不服”的时候。庭院机器人的用户和扫地机完全不同:欧美用户更看重“耐用性”而非“智能化”, 宁愿多花200美元买个能用10年的机器,也不要花哨但易坏的功能。追觅的一款智能割草机就因“APP频繁崩溃”在亚马逊差评率达18%, 而众清科技的基础款虽然功能简单,却靠“零差评”站稳了市场。

更关键的是渠道冲突。科沃斯在线上打价格战,线下经销商利润被压缩,导致部分渠道商转向中小品牌。据行业调研, 2024年Q1有23%的庭院机器人经销商减少了巨头的订单,转而代理元鼎、望圆等“小而美”品牌。这说明,巨头的入局反而让市场更细分了——高端市场拼技术,中低端市场拼性价比,小品牌未必没有活路。

出海下半场:比的不是“谁更快”, 而是“谁更懂”

庭院机器人的出海战争,已经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单纯靠低价和功能堆砌,越来越难打动用户。真正的护城河,藏在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里。

比如北欧用户最在意“噪音”,当地律法规定庭院设备噪音不得超过65分贝。松灵科技专门为瑞典市场定制了静音割草机,电机噪音控制在58分贝,2024年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80%。美国用户则讨厌“频繁充电”,Aiper推出快充版,30分钟能用2小时在德州卖断货。这些细节上的创新,比喊“智能”“AI”更有说服力。

本地化服务同样重要。庭院机器人是“耐用品”,售后跟不上,口碑就崩了。汉阳科技在加拿大建立了5个仓储中心,维修响应时间从72小时缩短到24小时用户复购率提升到45%。而科沃斯在德国的售后团队, 甚至能提供“庭院维护咨询”——帮用户规划草坪种植、清洁频率,这种增值服务让品牌粘性大幅提升。

资本也在用脚投票。高瓴、小米、凯辉基金先后入局庭院机器人赛道,2023年行业融资总额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67%。但投资人更看重的不是“故事”,而是“造血能力”。元鼎智能2024年Q1毛利率达35%, 高于行业平均的28%,靠的就是“技术+供应链”的双轮驱动——自研电机成本比采购低20%,又通过规模效应把研发费用率压到8%。

庭院机器人的“出海下半场”, 没有赢家通吃的剧本

追觅、科沃斯的入局,让庭院机器人赛道从“蓝海”变成了“红海”,但并不意味着小品牌没有机会。巨头擅长的是“规模化”, 而小品牌可以在“差异化”里找到生存空间——比如专注某个细分场景,或者深耕某个区域市场。

欧美庭院经济的本质,是“用机器解放人的时间”。谁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不是堆砌参数,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活下去。无论是巨头的“降维打击”,还是小品牌的“灵活转身”,到头来比拼的都是对用户的理解深度。毕竟庭院要维护的不仅是草坪,更是生活的品质——而这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