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智能安防产品全球销量第一,它是如何把海外市场卖爆的呢

全球智能家居平安市场规模正以每年超过19%的速度增长,到2029年可能突破620亿美元。在这片蓝海里 有个名字悄悄爬到了顶峰——萤石网络,2023年智能摄像头卖了1884万台,全球每5台就有1台来自它,2024年Q1还保持了8.4%的同比增长。这家背靠海康威视的公司,是怎么在海外市场杀出血路的?

从“安防茅”的亲儿子说起

很多人不知道萤石和海康威视的关系。海康威视,安防界的“隐形冠军”,连续8年全球视频监控第一,市值4200亿,客户多是政府和企业。2013年,海康内部搞了个互联网业务中心,专门盯着老百姓家的平安需求,这就是萤石的前身。创始人蒋海青,海康28个元老之一,带着一帮技术人从B端转向C端,干起了“家用摄像头”这门生意。

出货量全球第一!它把智能安防产品卖爆海外
出货量全球第一!它把智能安防产品卖爆海外

2015年,萤石正式公司化运营,第一炮打得挺响——家庭摄像机C1拿下德国红点设计奖。那时候国内智能家居还处萤石直接把工业级的技术下放到了家用设备上。比如AI视频识别, 一开始只是企业用来分析客流、识别VIP的,萤石把它改成了“老人跌倒自动报警”“宠物拆家抓拍”,一下子戳中了年轻养宠族和独居老人的痛点。

技术不是堆料,是“懂你”

回头看看萤石的产品逻辑,特别有意思。它不搞“参数内卷”,比如摄像头像素堆到4K就停了反而琢磨怎么让设备“更聪明”。2023年主打的智能家居摄像机, 能24小时全彩监控,晚上没光也能看清人脸,还能根据场景自己切换算法——家里有老人就重点看活动轨迹,有宠物就抓乱咬东西的画面这种“自适应”能力让用户粘性直接拉满。

研发投入也舍得下本。2023年萤石砸了7.31亿研发费,占营收15.1%,比2022年多了两成多。1352个研发人员占公司近三分之一, 手里攥着219项发明专利、83个软件著作权,红点奖、CES创新奖拿了一堆。说到底,家用安防这东西,用户要的不是“参数最好”,而是“用着踏实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出海:不碰欧美硬骨头, 专挑“软柿子”

2019年之前,萤石也想过冲欧美市场。后来啊撞上了中美贸易战, 加上当地安防巨头盘根错节,价格战打得血肉模糊——国内摄像头利润本来就不高,欧美渠道费用又高,一单赚的钱还不够运费。2020年,萤石突然掉头,把主力撒到了东南亚、拉美、中东这些“新兴市场”。

这步棋走得妙。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显示, 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摄像头市场规模73.7亿美元,东南亚、拉美增速比欧美快一倍。当地中产崛起,对“家庭平安”的需求刚冒头,但本土品牌技术跟不上,欧美品牌又贵,正好给了萤石机会。

渠道:线上亚马逊,线下经销商“双管齐下”

萤石在海外搞的是“全渠道覆盖”。线上, 亚马逊、eBay、Shopee、Lazada全铺开,2020年直接冲进亚马逊智能安防前十,现在多款产品稳居BS榜前100。有意思的是 它在每个平台都玩“本地化”——亚马逊美国站主打“性价比”,印度站强调“防诈骗功能”,越南站则推“小巧时尚款”。

线下更狠。萤石没自己建门店,而是找当地经销商合作,在东南亚的电器店、家居城摆专柜。经销商负责本地售后萤石提供技术支持,这种“轻资产”模式让它快速打开了二三线市场。比如在印尼, 2023年通过经销商卖出的摄像头占了当地销量的35%,用户觉得“能看得见摸得着”,信任度比纯线上高多了。

社媒营销:YouTube“装逼”, TikTok“接地气”

萤石在海外社媒上的操作,堪称“因地制宜”的教科书。YouTube上, 它面向欧美、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内容全是“高端测评”——把摄像头放在豪宅里演示“人形跟踪”“夜视能力”,配字幕“让科技守护你的家”。北美账号粉丝1.3万,转化率比主账号高12%,主要原因是发达用户吃这套“科技感”。

到了TikTok,画风突变。萤石在东南亚开了5个本地账号, 越南、泰国、菲律宾各一个,内容全是“生活场景”:比如“保姆偷吃零食被拍”“小偷翻墙被AI识别”,用本地语言配音,还找当地网红演短剧。2023年越南账号一条“宠物拆家被抓包”的视频,播放量破200万,直接带动当地销量涨了20%。

连独立站都搞“千人千面”。印度站受众是35-54岁男性, 首图突出“金属机身”“军工级加密”;越南站受众25-54岁跨度大,界面极简,用粉色背景;韩国站更夸张,把摄像头设计成“小熊造型”,主要原因是当地年轻人喜欢“可爱风”。这种“像素级”本地化,让萤石在新兴市场的复购率比国内高15%。

生态:不止卖设备, 还卖“平安感服务”

萤石早就明白,硬件利润薄,得靠软件赚钱。它搞了个“萤石云平台”,用户买摄像头后每月花几块钱就能存录像、看回放、AI分析。2023年这个平台营收8.5亿,毛利率70%以上——比卖硬件赚多了。

更狠的是“全屋智能”联动。2024年萤石推“2+5+N”生态:以云平台和AI为基础, 做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服务机器人五大硬件,用户到陌生人, 门锁自动反锁,灯全亮,报警同步推到手机——这种“一站式平安方案”,让客单价从单个摄像头300元,涨到整套2000元。

数据说话:1.57亿用户, 2.5亿设备连网

截至2023年底,萤石云全球用户1.57亿,月活5400万,接入设备2.5亿。这些数据反过来又优化了产品——比如发现东南亚用户经常断电, 萤石立马推出“太阳能摄像头”;中东用户喜欢宗教仪式,摄像头就加了“静音模式”,祈祷时不触发警报。这种“数据驱动迭代”,让萤石新品上市成功率比行业平均高20%。

隐忧:单一营收和红海厮杀

但萤石也有软肋。2023年智能家居产品营收占比81.6%,其中摄像头又占了六成,太依赖单一品类。国内市场卷成麻花,小米、华为都杀进来价格战打得利润率从35%掉到28%。海外虽然增长快, 但拉美、东南亚的汇率波动、政策风险也不小,2023年境外收入15亿,占总营收31%,大头还在国内。

更麻烦的是“同质化”。现在智能摄像头功能差不多,萤石的“人形识别”“夜视清晰”很快就被对手抄走。有分析师说 萤石必须像当年从C1做摄像机那样,再拿出个“颠覆性单品”,比如“能预测火灾的摄像头”或者“带急救功能的安防机器人”,才能守住第一的位置。

说到底,萤石的故事,是技术落地+精准出海+生态构建的三重奏。它没硬刚欧美巨头, 也没在国内打价格战,而是盯着新兴市场的“平安刚需”,用“本地化+数据迭代”啃下了全球第一。但智能家居这条路,永远没有“稳赢”的牌,下一个爆款在哪,还得看它能不能继续“懂用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