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进军印尼市场,东南亚有机可乘的机会有哪些

从社交软件到电商巨头, TikTok在东南亚的逆袭之路

谁能想到三年前还在琢磨怎么让用户多刷会儿视频的TikTok,现在成了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搅局者。2021年2月, 当那个黄色小购物车第一次出现在东南亚用户的手机屏幕上,没人预料到它会掀起一场电商革命。那时候大家还在讨论“短视频到底能不能卖货”,后来啊TikTok用行动证明:不仅能卖,还能卖得风生水起。

印尼:被低估的电商蓝海

说起东南亚市场,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小而散”,但印尼这个国家绝对是个例外。2022年它的GDP就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在全球经济体里排第七位,这数字放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能打。更关键的是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12亿,相当于全国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网上冲浪。按照这个速度, 到2028年互联网用户能涨到2.69亿,渗透率从80%冲到91%,这增长势头谁看了不眼馋?

东南亚市场有机可乘,TikTok剑指印尼!
东南亚市场有机可乘,TikTok剑指印尼!

互联网普及了消费习惯自然跟着变。印尼的年轻人,特别是16到24岁这拨人,日均刷短视频的时间比其他年龄层多得多。他们买东西不看传统广告,而是跟着博主种草,在直播间里“剁手”。数据显示, 印尼TikTok用户里女性占了56%,这群人可是消费主力,买美妆、服饰、家居用品的意愿超强。2023年6月, TikTok首席施行官周受资在印尼论坛上透露要继续扩大布局,看来字节跳动是真把这里当成核心战场了。

兴趣电商:颠覆传统货架模式的秘密武器

东南亚的电商市场一直被Shopee、 Lazada这些传统平台把持,货架电商模式根深蒂固。但TikTok偏不信这个邪,硬是把“刷视频”和“买东西”绑在了一起。用户本来是看帅哥美女跳舞、 看宠物搞笑的,刷着刷着突然弹出一个“同款链接”,点进去就下单了这操作简直了。

越南的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调研显示, 69%的越南用户更愿意通过短视频发现感兴趣的商品,超过六成的人承认在直播间里会“不知不觉”就买了单。这说明什么?说明TikTok抓住了现代人的“即时满足”心理——看到喜欢的东西马上就想拥有,等不了明天。这种“内容即购物”的模式,比传统的“搜索-比价-下单”流程直接多了转化率自然高。

重返印尼:TikTok的“闪电战”

2022年10月, 印尼突然封禁TikTok电商,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下完了”。后来啊呢?TikTok只用了两个月就和本土电商Tokopedia达成战略合作,以“合作平台”的形式重返市场。这速度,堪称电商界的“闪电战”。更厉害的是 短短几个月内,商家数量从几万家直接干到15万家,GMV蹭蹭往上涨,直接在印尼电商直播领域做到了第一。

为什么能这么快?关键在于TikTok懂本地用户。它没有把中国的模式照搬过来 而是和Tokopedia深度整合,保留了本土化的支付方式、物流体系,甚至连主播选的都是印尼本地网红。这种“接地气”的操作,让用户觉得“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平台”,信任感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

东南亚六国:数据背后的增长密码

东南亚不是铁板一块,每个国家的特点都不一样。TikTok在不同市场采取了差异化策略,效果拔群。

马来西亚是个典型例子。那里有超过100万的卖家和170万的联合创作者,相当于每10个马来西亚人里就有1个在TikTok上卖东西或做内容。这种全民参与的生态,让平台活跃度居高不下。再看泰国,2023年上半年交易额实现了500%的增长,卖家数量达到240万,增速简直吓人。越南更是夸张,平台聚集了超过280万家中小企业,很多传统制造业老板都转型做直播带货了。

这些数据背后是TikTok对每个市场的精准拿捏。马来西亚华人多, 适合做跨境商品;泰国旅游发达,旅游相关产品卖得火;越南制造业基础好,工厂直销模式受欢迎。这种“一国一策”的打法,比一刀切的做法聪明多了。

物流与支付:被忽视的“幕后功臣”

做电商,物流和支付是绕不开的坎。以前东南亚的物流效率低得感人,一个包裹从中国发到印尼要两周,用户早就不想等了。但TikTok来了之后情况完全变了。

2023年,印尼的物流时效从平均15天压缩到了7天以内,有些城市甚至能做到次日达。这背后是TikTok自建的物流体系,加上和本地物流公司的深度合作。支付方面除了整合本土电子钱包,还推出了“先买后付”服务,解决了年轻人“钱不够又想买”的痛点。这些“看不见”的优化,才是TikTok能在东南亚站稳脚跟的关键。

挑战与争议:高速扩张下的隐忧

当然TikTok在东南亚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人质疑“兴趣电商”是不是在制造非理性消费,年轻人刷视频上头买东西,事后会不会后悔?还有传统电商平台的抵制, 认为TikTok在“不公平竞争”——毕竟它有流量优势,商家为了曝光只能低价内卷。

2023年初, 就有东南亚本地商家抱怨:“在TikTok上卖东西,利润越来越薄,不投流量根本没人看。”这种“流量依赖症”确实是个问题。再说一个,各国监管政策也在收紧,印尼封禁事件就是个警示。TikTok要想长期发展,还得在“合规”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差异化机会:中小卖家的破局点

对跨境卖家 东南亚的红利还在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时候,差异化就成了关键。

比如做家居用品的卖家, 与其和国内同行卷价格,不如针对印尼的“千禧一代”开发“小户型收纳神器”。数据显示,印尼城市年轻群体居住空间小,但对生活品质要求高,这种“小而美”的产品需求很大。再比如美妆类卖家, 可以主打“天然成分”,主要原因是东南亚消费者对化学添加很敏感,2023年印尼天然美妆产品的搜索量增长了120%。

另一个机会是“本土化内容”。很多跨境卖家直接把国内的视频翻译过来效果很差。其实应该找本地博主合作,用他们的语言和风格做内容。比如越南的直播带货喜欢“边吃边卖”,卖零食的卖家可以找美食主播一起直播,销量直接翻倍。

未来趋势:从“卖货”到“生态”

TikTok在东南亚的目标早就不是“卖货”这么简单了。它想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商生态:内容创作、商品交易、物流支付、售后服务,全链条打通。2023年, TikTok在印尼推出了“商家培训计划”,手把手教本地卖家做直播、拍视频,这种“赋能”策略,能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入驻。

长远来看,东南亚的Z世代正在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TikTok的依赖度远超其他平台。这群人买东西不看品牌,看“好玩”“个性”“有共鸣”。所以未来的电商竞争,比的不是谁的价格低,而是谁更懂年轻人的“情绪价值”。TikTok在这方面的优势,短期内很难被超越。

给卖家的实操建议:别再“盲目跟风”了

说了这么多,到底跨境卖家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先搞清楚目标用户,再选对产品,再说说用对方法。

比如想进入印尼市场的卖家,先去研究当地16-24岁女性的消费习惯——她们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短视频?哪些商品在直播间转化率高?2023年数据显示, 印尼TikTok上美妆教程类的视频平均观看时长是其他类型的1.5倍,相关产品的转化率能达到8%,远高于行业平均的3%。

再说一个,不要迷信“大而全”,专注细分领域反而更容易突围。比如卖宠物用品的, 可以专门做“猫咪玩具”,在越南的宠物博主社群里推广,2023年上半年这类产品的复购率达到了45%,远高于宠物食品的25%。

再说说记住一点:东南亚市场不是中国的“复刻版”,必须本地化。语言、文化、支付习惯,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成败。TikTok给了卖家流量,能不能抓住还得看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