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在监管压力和激烈竞争中

TikTok的“围城”:监管大山与竞品环伺下的生存密码

要说TikTok最近的日子, 那可真不是一般的“热闹”——前面是美国的监管大山压着,身后是Shopee、YouTube这些对手虎视眈眈,中间还得带着商家和达人往前冲,简直是“四面楚歌”的真实写照。但换个角度看, 这种高压环境反而逼出了不少新玩法,从“被动挨打”到“主动破局”,TikTok的棋局远没到终盘。

美国市场的“生死时速”:270天倒计时里的合规博弈

当地时间4月24日 拜登总统那笔一签,直接给TikTok悬了把“达摩克利斯之剑”——270天内必须剥离控制权,否则就面临“禁令”。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9月16日美国联邦上告衙门的口头辩论会上,TikTok讼师拿着《宪法第一修正案》喊“言论自由”,法官们却盯着“用户数据”和“国家平安”不放,任凭TikTok把数据保护措施说破天人家就是不买账。

四面楚歌的TikTok:在监管与竞争中奋力突围
四面楚歌的TikTok:在监管与竞争中奋力突围

有意思的是TikTok没坐以待毙。早在2023年, 它就悄悄在美搞了“德州计划”,把美国用户数据全挪到甲骨文的服务器上,还成立了“美国数据平安公司”独立运营,想着用“物理隔离”证明清白。但这套组合拳在政客面前,效果跟挠痒痒差不多。更绝的是 TikTok开始在美国疯狂“合规秀”:请前美国高官当顾问,跟好莱坞网红搞联名,甚至开放华盛顿办公室给政客“参观”——这哪是做短视频,分明是在玩“政治公关大逃杀”。

东南亚战火蔓延:Shopee与YouTube的“围剿”反击

美国那边还没消停,东南亚又杀出个“程咬金”。Shopee直接抱上YouTube的大腿, 在印尼推“YouTube Shopping”——用户刷着宠物视频,突然弹出个“同款狗粮”链接,点一下就能跳到Shopee下单,这“边看边买”的架势,跟TikTok如出一辙。更狠的是 这波操作明年就要杀到泰国和越南,TikTok在东南亚的“内容电商老大哥”地位,怕是坐不稳了。

YouTube的底气在哪?人家手握20亿月活用户, 比TikTok还多5个亿,而且用户习惯早就被养成了——刷视频顺便购物,这事儿YouTube干了十年,TikTok才刚起步。但TikTok也不是吃素的, 它在印尼搞了“达人孵化计划”,砸钱培训本土创作者,还推出“0佣金”政策吸引商家,硬生生把黑五期间的GMV干翻了215%。只不过这种“烧钱换市场”的游戏,能玩到什么时候,谁心里都没底。

内容电商的“双刃剑”:达人爆发背后的隐忧

TikTok最引以为傲的“达人生态”,最近也出了点岔子。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8月,TikTok Shop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了10倍,这些达人靠着短视频和直播,把用户的钱包掏得明明白白。但问题来了——达人越多, 坑位费越贵,某美妆品牌负责人私下吐槽:“以前找10万粉达人带货,坑位费才5000块,现在20万粉的要5万,还不保转化。”

更麻烦的是内容同质化。打开TikTok Shop,满屏都是“3秒开箱”“9.9元秒杀”,用户刷多了早就审美疲劳。某家居用品商家试过走“剧情化”路线, 拍了个“租房改过记”,把产品藏在故事里后来啊播放量比普通开箱高3倍,但团队为此熬了三个通宵。可见,内容电商不是“随便拍拍就能爆”,背后是无数个“996”堆出来的“伪轻松”。

破局之路:TikTok的“左手合规”与“右手扩张”

被逼到墙角的时候,人总会爆发出惊人的求生欲。TikTok最近的动作, 堪称“求生指南”的典范——左手抓合规,右手搞扩张,中间还顺手拉了个“大腿”给自己壮胆。

牵手亚马逊:流量互补下的“联姻”逻辑

10月, TikTok和亚马逊搞了个“世纪联姻”:用户在TikTok刷到广告,点一下就能跳到亚马逊用Prime会员下单,还能享受次日达。这事儿看似突然其实早有苗头——亚马逊需要年轻人,TikTok需要供应链,双方一拍即合。

但这联姻里藏着“小心思”。TikTok想借亚马逊的“货”补自己的“场”,亚马逊则想借TikTok的“人”拉年轻用户。某3C数码商家透露, 自从接入Prime购买后TikTok广告的转化率从2.1%涨到了3.8%,但亚马逊要求商家必须“独家授权”,等于把部分定价权交了出去。这哪是合作,分明是“各取所需”的博弈。

Tinuiti赋能:广告投放的“精准化革命”

为了解决广告“烧钱不烧货”的痛点,TikTok拉来了美国最大的独立营销机构Tinuiti。这家伙专精“数字营销”,手握一堆大品牌客户,能分析用户行为,让广告“精准投放”。某运动服饰品牌合作后 广告ROI直接从1:2.5干到1:4.2,简直是“花钱如流水”变“花钱如印钞”。

但Tinuiti的服务可不便宜,基础套餐就要5万美元起。中小商家根本玩不起,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品牌抢流量。TikTok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悄悄推出了“中小企业扶持计划”,给小商家提供“免费广告诊断”和“小额流量券”,算是给“马太效应”降降温。

黑五的“生死战”:215%GMV增长背后的流量密码

2023年黑五, TikTok Shop美区打了个“翻身仗”——GMV暴涨215%,订单量增205%,黑五单日GMV直接冲到400%。这成绩单背后 是平台“血本”的投入:50亿站外曝光、三大模块站内流量、商品补贴,还有超头明星直播间专属坑位。

但2024年这招还管用吗?某家居商家抱怨:“去年黑五靠补贴冲了1000万GMV, 后来啊退货率高达35%,今年再这么玩,非但赚不到钱,还得倒贴运费。”可见, 流量狂欢之后商家更关心的是“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TikTok若只靠“撒钱”,迟早会后劲不足。

商家与达人的“共舞”:内容生态的可持续性追问

内容电商不是TikTok一个人的独角戏, 商家、达人、用户三方缺一不可。但这场“共舞”跳久了难免会踩到彼此的脚。

“精耕细作”取代“即买即爆”:内容电商的耐心游戏

跟传统电商“上架等爆单”不同,内容电商更像“养孩子”。某美妆品牌从2023年7月开始入局TikTok, 没急着投流量,先花3个月做“成分党”科普视频,积累10万精准粉丝,再推“29元体验装”,后来啊复购率直接干到28%。团队负责人说:“以前做亚马逊, 一天能出500单,但用户买完就拉黑;现在做TikTok,一天200单,但用户会主动问‘什么时候上新’。”

但“养孩子”太耗时间,很多商家等不起。某服装商家试过“矩阵化运营”, 一边运营5个账号,每天发20条视频,后来啊累垮了3个运营,GMV却只涨了5%。可见,内容电商没有“万能公式”,要么有钱砸流量,要么有耐心做内容,中间派别只能被淘汰。

出海玩家的“新战场”:李佳琦与范冰冰的TikTok试水

国内头部玩家也盯上了TikTok这块“风水宝地”。李佳琦的公司美ONE, 悄悄在招聘TikTok账号运营和直播中控,准备把“OMG”喊到海外;范冰冰的Fan Beauty Diary,6月刚入驻TikTok,首场直播就卖了50万美金,创下国货美妆出海新纪录。

但“水土不服”是难免的。某国内MCN机构带团队去新加坡做直播, 后来啊发现东南亚用户不吃“激情喊麦”,反而喜欢“慢节奏生活分享”,团队花了一个月才调整过来。可见,出海不是简单把国内模式复制过去,得学会“入乡随俗”。

未来悬念:监管迷雾中的全球棋局

TikTok的未来 像一部悬疑小说——结局未知,但每一章都有反转。

西班牙市场的“试探”:新扩张的机遇与风险

2024年7月1日 TikTok Shop低调登陆西班牙,商家需要邀请码才能入驻,12月才正式开卖。这步棋走得有点“小心翼翼”,毕竟欧洲对数据隐私的严苛程度,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GDPR法规摆在那儿,稍有不慎就是“天价罚款”。

但西班牙只是开始,TikTok的目标是整个欧洲。某跨境服务商透露, 已经有1000多中国商家在排队等西班牙邀请码,大多是做3C和家居的,想抢占“欧洲黑五”先机。不过欧洲物流成本比美国高30%,这事儿怎么解决,TikTok还没给出答案。

“边看边买”的心智养成:社交电商的终局猜想

用户刷视频顺便购物, 这事儿现在看着新鲜,以后可能跟“用微信支付”一样自然。但社交电商的终局会是什么?是TikTok一家独大,还是YouTube、Instagram后来居上?

某行业分析师认为,到头来赢家一定是“内容+供应链”都强的平台。TikTok有算法和达人,但供应链不如亚马逊;亚马逊有物流和商品,但内容基因不足。未来可能会出现“内容平台+电商平台”的联盟, 比如TikTok和亚马逊,或者YouTube和Shopify,各自发挥优势,一起分食市场蛋糕。

至于TikTok能不能在这场“全球棋局”中活下来 不光要看它的棋下得有多妙,还得看监管的“脸色”和对手的“出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用户还喜欢“刷视频”,TikTok就还有翻盘的机会。毕竟流量这东西,从来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