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如何规避美超65位卖家侵权风波
65位卖家踩坑:一场突如其来的专利风暴
图源:pexels
2024年9月初, 一批在亚马逊美国站销售移动空调套件的中国卖家突然收到衙门传票,案件号24-cv-07164。告状人陈兆友通过转让获得美国外观专利D941,982 S, 指控他们侵犯设计专利,要求高额和解金并强制采购产品。衙门8月26日签署TRO临时限制令, 9月11日申请PI初步禁令,超65家店铺被关,账户资金冻结无法提现。

来自深圳龙华区的卖家Kris是本案第一个应诉的被告人, 2023年开始销售这款产品,销售前已向工厂确认是原创设计,一年多来从未收到侵权投诉,直到今年9月初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被投诉侵权后已经影响了店内其他产品的正常销售,损失太大了真的耗不起。"Kris的无奈道出了多数卖家的困境。
TRO背后的利益链:专利蟑螂与"流氓讼师"的共舞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纠纷背后一条成熟的利益链逐渐浮出水面。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机构调研显示, 约80%的中国背景跨境电商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由"专利蟑螂"发起——他们通过低成本侵权投诉导致卖家账号封禁或资金冻结,再利用非正规手段迫使卖家在不利条件下和解。这些专利蟑螂往往与海外"流氓讼师"建立合作,将知识产权诉讼发展成盈利产业链。本案中, 告状人陈兆友通过转让获得东莞市正海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申请的专利,2024年8月突然起诉多家企业,这种操作模式被不少从业者视为"典型的专利流氓行径"。
更令人担忧的是告状人方在诉讼中的行为频频踩线。卖家Y发现,告状人向法庭提交的专利与被告人产品结构对比图存在篡改,将原本没有螺纹的产品图片加入侵权特征。"也不提出具体的和解金额,就一直晾着我们。"几位被告人无奈表示,"不知道他们到底想干什么这种行为很恶劣。"这种模糊态度让被告人陷入被动,21天答辩期临近也不报出和解金,眼看要造成缺席断决。
被告人卖家的挣扎:从焦虑到抱团应诉
面对TRO,单个卖家的力量往往非常有限。案件中,12家来自广州、中山、东莞、深圳的店铺选择集体应诉,共同聘请专业讼师分摊成本。供货工厂老板Peter透露, 本案中共有8位被告人向其采购,产品在研发阶段已通过第三方机构做专利防侵权检索,并在国内、欧罗巴联盟和美国申请专利,仅剩2022年美国专利仍在审核。"从2019年销售至今线上线下客户从未反映过外观专利侵权问题。"Peter的说法直指案件蹊跷——告状人专利可能存在瑕疵。
卖家的焦虑远不止资金冻结。过程中卖家Y提到, 自己曾委托著名服务商与告状人和解,告状人不仅回复慢,眼看答辩期过了也不报和解金,只要求采购产品,故意造成和解不成。"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现金流受限","不想耗时间但不知道该干什么",成为被告人卖家的高频词。店铺运营团队停滞,库存规划无从下手,新品研发面临潜在风险,这场风波像多米诺骨牌,压得卖家喘不过气。
和解还是硬刚?成本与收益的艰难博弈
在侵权案件中,和解还是应诉成为卖家最纠结的问题。有着5年TRO处理经验的何先生表示, 通常被告人指出合理使用或不侵权,告状人讼师会愿意低价和解,但本案中告状人避而不谈侵权与否,只报高额和解金。"如果被冻结金额和和解金额较高,或专利有瑕疵,可以通过应诉打低和解金。"何先生建议。但现实是应诉需支付高昂诉讼成本——美国讼师出庭费用动辄数万美元,缺席断决则可能面临更高赔偿。
需要留意的是 2024年10月2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宣布终止2020至2022年约3100件以Jie Yang名义签署的专利申请,原因是涉及非注册执业者冒用签名。这一消息为被告人带来转机,但USPTO的调查后来啊尚需时间,11月21日的开庭日期让被告人在焦灼中等待。俞讼师指出, 虽然认定告状人作伪证在美国属刑事犯法,但标准很高,被告人可通过控告伪证增加谈判筹码,却难以快速影响断决。
提前布防:从选品到凭据的"护城河"
侵权防范需贯穿选品到销售全流程。亨少作为深跨协物流与供应链秘书长, 建议卖家出海前先做充分市场调研和知识产权查询,"千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他强调凭据保留的重要性:"产品设计稿、 专利申请书、生产计划、出货记录、物流链路、沟通邮件,凭据链越清晰,申诉通过几率越高。"俞讼师也补充,卖家自行做防侵权检索能证明非故意侵权,可能获较低赔偿。
工厂与卖家的责任划分同样关键。何先生建议双方签署协议,明确工厂拥有专利并承担赔偿风险,减少卖家责任。对于不同规模的卖家, 亨少给出差异化建议:"中大型卖家最好申请专利,与工厂共同开发产品;新卖家可考虑品牌意识较弱的新兴市场,但仍需。"2021年11月, 524家婚纱礼服卖家因DAVID律所投诉被冻结,105位卖家集体应诉到头来胜诉,证明提前布局的重要性。
行业突围:政府、 平台与卖家的三方合力
面对日益增长的恶意诉讼,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深跨协律法部国际贸易冲突管理委员会主任刘讼师建议:"建立处罚机制, 明确恶意诉讼赔偿责任;组织专家研究典型案例,通过司法解释防范恶意诉讼。"2024年USPTO对Jie Yang专利的终止, 体现了对专利质量的审查趋严,何先生透露:"美国衙门现在批准TRO前会对权利基础做更多审查,这对中国卖家是利好。"
平台责任也不容忽视。亚马逊将被告人冻结金额披露给告状人, 导致告状人占据主动权,俞讼师建议:"如果冻结金额高,最好选择应诉,目的是获得更好谈判资格。"兰主任认为, 虽然政府完善了知识产权律法,但多数卖家意识仍薄弱,"不同国家知识产权标准不同,卖家很容易无意间触犯,中小卖家更难支撑每件商品申请专利。"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平台与卖家共同构建保护屏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