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越南信息通信部对ShopeePay违规开罚单

2500万罚单砸向ShopeePay, 越南监管这棋下得深

2024年11月5日越南信息和通信部 MIC 的罚单像块石头,砸进东南亚支付圈的水面——ShopeePay 因未对保护信息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估,被罚款25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7500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放在越南数字经济监管的风口浪尖,这罚单背后藏着的信号,可比钱本身重多了。

ShopeePay:东南亚支付圈的“流量担当”,怎么就栽了跟头?

提起 ShopeePay,在东南亚玩电商的人谁不知道?作为 Shopee 生态的支付心脏,它早就不是个简单的支付工具了。充话费、 缴水电费、买电影票、搞分期付款,甚至给本地小店刷 POS 机,ShopeePay 几乎把支付场景铺满了越南人生活的角角落落。2023 年的数据显示, 越南电商市场交易额突破 200 亿美元,Shopee 占了其中 35% 的份额,而 ShopeePay 的用户数,早就冲破了 5000 万大关——这体量,说是越南支付圈的“顶流”也不为过。

越南信息和通信部开罚单:ShopeePay违规被罚款2500万!
越南信息和通信部开罚单:ShopeePay违规被罚款2500万!

从“支付工具”到“生活入口”,ShopeePay 的野心藏不住

你猜怎么着?ShopeePay 早就不是满足于收个钱了。它想当越南人的“数字钱包掌门人”:绑银行账户、 买理财产品、甚至和本地商家搞联名卡,恨不得把用户的每一分钱流动都抓在自己手里。2024 年第二季度, ShopeePay 在越南的月活用户增长率还冲到了行业前三,按理说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怎么 MIC 的罚单就突然砸下来了?

罚单背后:MIC 查了啥?ShopeePay 漏了啥?

时间倒回 2024 年 8 月 19 日MIC 下属的信息平安部门杀到了 ShopeePay 的办公室。不是去喝茶的,是带着《网络平安法》的条文来的。检查后来啊挺有意思:ShopeePay 在表面功夫上做得不差——什么信息平安政策有更新、 事故响应资金备着了、个人信息处理也算规范,连反恶意软件措施都安排上了。可 MIC 一细查,发现关键地方“掉链子”了:它没按规定评估那些保护信息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到底有没有效。

“有效性评估”这四个字, 成了 ShopeePay 的致命伤

说白了就是 ShopeePay 虽然装了平安锁,但没定期检查这锁到底能不能防盗。比如它制定了信息平安保证计划, 但没去查这个计划覆盖全不全,适不适合当前的系统;比如它配了监控设备,但没评估这些设备能不能真正拦住黑客;再比如系统升级了、新功能上线了也没重新捋一遍平安措施还管不管用。越南监管部门的逻辑很简单:光有措施不行, 得证明措施有用——这跟“买保险不看保单条款”一个道理,出了问题谁兜底?

2500万罚单轻不轻?越南监管的“杀鸡儆猴”算盘打得响

看到 2500 万越南盾的罚款金额, 有人可能觉得:“Shopee 这么大个平台,罚这点钱是不是太轻了?”但你得往深了看。越南 2023 年主要原因是网络平安问题被罚的支付企业里 本土平台 MoMo 就吃过 5000 万越南盾的罚单,理由同样是“平安措施有效性评估不到位”。这么一比, ShopeePay 的罚单确实没翻倍,但 MIC 的目的从来不是“罚到企业肉疼”,而是“让所有人都看清楚红线在哪”。

越南数字经济狂奔, 监管的“缰绳”早就该拽紧了

这几年越南的数字经济跟坐火箭似的,2023 年数字经济规模占了 GDP 的 14%,支付交易额一年增长了 40%。可高速发展背后数据泄露、系统漏洞的事儿也没少发生。2024 年 3 月, 越南某本土电商平台就主要原因是支付系统被黑,导致 10 万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外泄,再说说赔了 1 亿越南盾的违约金。MIC 这会儿对 ShopeePay 下手, 说白了就是在给所有支付企业敲警钟:别光顾着扩张用户、抢地盘,平安这根弦,松了就得栽跟头。

从 ShopeePay 罚单看行业:合规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你以为只有 ShopeePay 在越南踩坑?天真。2024 年上半年, 越南信息和通信部抽查了 20 家电子支付企业,后来啊 12 家在“平安措施有效性评估”这一项上不合格,罚金从 1000 万到 5000 万越南盾不等。这说明啥?说明东南亚支付行业的“合规病”是通病——大家都忙着搞内卷、抢市场,却把监管的“硬骨头”给忘了。

中小卖家更惨:平台罚单下来 锅可能得你来背

你可能会说:“我是个小卖家,ShopeePay 被罚跟我有啥关系?”关系可大了去了。ShopeePay 是越南很多卖家的默认收款工具, 要是它主要原因是平安问题被 MIC 限制业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卖家收不了款、提不了现,店铺直接停摆。2024 年 9 月, 越南就有个卖服装的卖家,主要原因是 ShopeePay 系统临时维护,导致 3 万美元的货款卡了 5 天再说说货没发出去,买家集体退款,损失全自己担了。所以说平台的合规问题,再说说买单的往往是下游的中小玩家。

给卖家的避坑指南:越南支付合规, 这些事得提前做

既然监管的箭已经射出来了跨境电商卖家和支付企业就不能再当“鸵鸟”了。与其等罚单砸头上,不如现在就动手整改。结合越南监管部门的要求和行业经验, 这几件事你得记牢了:

第一:定期“拷问”自己的支付系统,别等查上门

别以为“有效性评估”是大企业才操心的事,小卖家也得盯着自己用的支付工具。比如你用的支付系统有没有定期的平安审计报告?数据加密是不是用的国际标准?系统升级后有没有重新测试漏洞?这些细节 MIC 检查时都会问,要是答不上来轻则警告,重则罚到你肉疼。2024 年 7 月, 越南一家做跨境代购的小团队,就主要原因是支付系统没通过 MIC 的突击检查,被罚了 800 万越南盾,差点把店铺关了。

第二:别只看费率低, 支付工具的“合规履历”更重要

选支付工具时别光盯着费率多少、到账快不快,得先查查它的“合规底细”。比如有没有被越南监管部门罚过?有没有定期公开平安评估报告?客服能不能及时响应合规问题?2024 年 5 月, 越南某本土支付平台主要原因是主动公开了季度平安评估报告,还通过了国际 ISO 27001 认证,在 MIC 的大检查中直接被列为“合规示范企业”,用它的卖家后续也没再遇到监管麻烦。

第三:数据备份和应急演练, 不是“走过场”

越南监管部门特别看重“事故响应能力”,说白了就是出了问题能不能兜得住。所以支付系统必须做数据备份, 而且得定期测试备份数据能不能用;还得搞应急演练,比如模拟黑客攻击、系统崩溃,看看团队多久能恢复。2023 年底, 越南某跨境电商企业主要原因是每年搞两次平安演练,真的遇到 DDoS 攻击时2 小时就恢复了系统,用户损失降到了最低,事后还被 MIC 当成了正面案例。

监管与创新的博弈:越南支付行业的“紧箍咒”会越念越紧吗?

有人可能会抱怨:“MIC 这么严,是不是把支付创新的路给堵死了?”其实未必。监管和创新从来不是对立面——越南 2024 年新修订的《网络平安法》里 就明确鼓励企业用 AI、区块链这些新技术来提升支付平安性,前提是“新技术必须在合规框架内运行”。比如越南本土的支付平台 VNPay, 就在 2024 年 3 月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系统,主要原因是提前跟 MIC 沟通了合规方案,上线后直接被列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用户量一个月涨了 20%。

所以说 ShopeePay 的罚单与其说是“打击”,不如说是“提醒”:在越南做支付,合规不是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地基。地基打不牢,盖再高的楼也得塌。 MIC 这 2500 万罚单砸下去, 砸醒的应该是整个行业——别再抱着“先上车后补票”的侥幸心理了越南数字经济的红利还在但想分一杯羹,得先学会在监管的“红线”内跳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15.html